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复方口服避孕药(COCP)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被引入,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6000万的妇女在使用。在英国,使用可逆性避孕方法的妇女中有25%选择口服避孕药。COCP由于其效力好、使用简便及其非避孕益处等特点而受到普遍欢迎(见MEDICINE2006,34:23)。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复方激素避孕药给药方法。2004年避孕贴剂Evra在英国上市。复合避孕阴道环Nuvaring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使用,2006年在英国将被批准上市。复合针剂Lunelle在英国还没有上市的计划。新的给药方法在作用机制和功效方面与COCP是相似的,但在长期的危险性方面几乎没有有效的数据,大体上和COCP没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复方口服避孕药 激素避孕药 MEDICINE 批准上市 给药方法 非避孕益处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治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年龄48~70岁,平均58.2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丹参组和常规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血肿吸收率,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方法,丹参治疗组中恢复良好和中等残疾(GR加MD)者占82.61%,常规组为45.0%,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组临床疗效最佳;丹参组血肿吸收率与常规组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治疗组不影响血小板凝血功能,PT在正常范围。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药物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吸收率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治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年龄48—70岁,平均58.2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丹参组和常规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血肿吸收率,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方法,丹参治疗组中恢复良好和中等残疾(GR加MD)者占82.61%,常规组为45.0%,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组临床疗效最佳;丹参组血肿吸收率与常规组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治疗组不影响血小板凝血功能,PT在正常范围。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药物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静脉滴注
  • 简介:<正>目前,耐药性结核病人的增加是造成结核病疫情上升的一个原因,也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较长时间以来,对耐药病例,特别是多耐药病例的治疗仅提出指导性原则,缺少参考方案。最近(1997年)WHO提出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方案,现简要介绍如下。

  • 标签: 结核病人 多耐药 利福平 指导性原则 耐药性 参考方案
  • 简介:心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的疾病之一.其中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导致死亡占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心肌梗死造成大量心肌细胞的死亡.导致心肌斑痕组织的形成,心肌细胞的数目减少,功能低下。这种细胞功能的丧失是不可逆的。最近的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也有少量的心肌细胞分裂增生.不过这种增生数量非常有限.不能达到功能上的修复心肌组织。

  • 标签: 梗死心肌 移植修复 骨髓干细胞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肌细胞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评价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progenitorendothelialcells,EPCs)移植促动脉损伤内皮修复的效果。方法将菲立磁(superparamagneticironoxide,SPIO)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双标记的EPC局部注入损伤颈动脉段腔内。术后1d、7d和28d行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扫描、组织学检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检测。结果MRI扫描发现移植部位出现低信号区。移植组HE、普鲁士蓝、vWF免疫组化染色、GFP荧光、偶氮蓝(Evansblue)染色均提示EPC可粘附于内膜损伤处,并随时间分化为内皮细胞;同时eNOS表达随时间变化而增多。结论菲立磁标记内皮祖细胞可促进动脉损伤内皮的修复,并可为MRI示踪。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内皮损伤 磁共振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普鲁士蓝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将1000例非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对照组500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静滴);观察组则予利巴韦林、复方甘草酸苷静滴治疗。比较两组退热、口腔溃疡愈合及治愈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50例,有效22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显效224例,有效196例,无效80例,总有效率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见效快,疗程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手足口病 复方甘草酸苷 利巴韦林
  • 简介:本文概述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总结糖尿病伤VI的特殊性及不易愈合的原因,追踪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伤口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表皮干细胞技术对糖尿病皮肤伤口修复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表皮干细胞 糖尿病 伤口愈合
  • 简介:在讨论耐多药结核病问题时,不可避免要涉及复治肺结核问题。长期以来,复治肺结核分类及标准化疗方案成为许多结核病专业人士和专家关注的重点问题。除了在多种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论文和探讨之外,由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于2007年在贵阳市举办了“复治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同年,在卫生部的领导下,

  • 标签: 复治肺结核 标准化疗方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耐多药结核病 医学杂志 专业人士
  • 简介:标准的初治肺结核化疗方案加上严格的化学治疗管理(DOTS策略)可使约90%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获得痊愈,但复治肺结核因为情况复杂,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这类患者已经成为我国耐药结核病尤其是多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超级耐药结核病等多重耐药性结核病产生的主要群体。因此,重视复治肺结核化疗方案的制定,将有助于控制耐药结核病的行。

  • 标签: 复治肺结核 化疗方案 多耐药结核病 初治肺结核 DOTS策略 耐药性结核病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确保尽快开展灾后在治的肺结核患者继续治疗和管理,减少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早日恢复灾区结防工作的正常运转,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

  • 标签: 江油市灾 灾结核病 结核病防治
  • 简介:皮肤创伤后的修复和愈合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采用于细胞修复伤口成为研究热点。在诸多种类干细胞当中,表皮干细胞(epidermalstemcell,ESC)因获取简单、具有慢周期性和强大的增殖特性,诱导后分化为终末细胞直接参与表皮组织的再上皮化过程,并有效覆盖伤口表面的优势,成为皮肤创伤修复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尽管如此,研究多集中在成人个体,报道以烫伤和较大面积创面居多。

  • 标签: 表皮干细胞 伤口修复 糖尿病 儿童 皮肤创伤 组织工程学
  • 简介:<正>中心登记工作,已成为结核病防治机构在结防工作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结防工作者熟知,在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新登记肺结核病人中,包含两类新病例来源,一是新发病肺结核病例,另一是已治愈取消登记后的复发肺结核病例。

  • 标签: 新登记率 肺结核菌阳 复发率 结核病防治 肺结核病人 新病例
  • 简介: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5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经治的53例股动脉F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别为医源性损伤38例(71.7%),白塞病8例(15.1%),外伤4例(7.5%),感染性FAP3例(5.7%)。治疗方案分为开放手术、腔内治疗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I)。结果采用UGTI患者17例(32.1%),成功率为88.2%;外科手术27例(5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腔内治疗9例(17.0%),成功率为100.0%,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总体外科移植物及支架血管3年累计通畅率为94.3%,3年总体生存率为94.0%。结论UGTI可作为非复杂股动脉FAP的首选措施;手术治疗复杂股动脉FAP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但围术期并发症较高;腔内治疗可用于远离股动脉分叉的病变以及危重急诊患者的救治。

  • 标签: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外科治疗 支架血管
  • 简介: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主要依靠放射显像技术进行术前监测、术中处理和术后随访.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造影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通常一种成像方式通过提供补充信息来支持另一种成像方式.多种影像学检查的数据必须综合成一个连贯的计划才能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本文拟对目前主动脉瘤影像检查方面已经确定和正在更新的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主动脉瘤 血管 腔内手术
  • 简介: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卷土重来。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比过去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新的有效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分枝杆菌活性受到重视.但真正适合临床使用的品种还不多。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治疗安全性,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且疗效较为理想的品种。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核病时,同样需要考虑结核菌特殊的生长规律,掌握适用范围.注意防范细菌产生耐药性。尤其要注意吸收近年来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特性和临床合理使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

  • 标签: 抗结核治疗 左氧氟沙星 用药方案 氟喹诺酮类药物 抗分枝杆菌活性 临床使用
  • 简介: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及地塞米松(P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初治MM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66(43~77)岁。均给予PAD方案为一线治疗: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脂质体多柔比星20mg,静脉滴注,第1、4、8天;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第1、4、8、11天,每4周为一个周期。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观察疗效,并按国际肿瘤组织毒副作用统一命名法的标准(NCICTCAE)(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平均(3.9±1.1)(2~6)个疗程后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89%,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2%),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11%),部分缓解(PR)6例(31%),轻微反应(MR)1例(5%),疾病稳定(SD)2例(11%)。可见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为2.8(1~5)周,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为2.7(1~4)个月。骨髓瘤细胞、血清单克隆蛋白量、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中位随访期19(6~35)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生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其中便秘7例(37%),腹泻1例(5%),恶心2例(11%),黏膜炎1例(5%)。其次为血液学改变,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32%),贫血3例(16%),血小板减少5例(26%)。另外,周围神经病变(PN)较为多见,1~2级4例(21%),3级1例(5%)。3例(16%)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3例(16%)患者出现乏力。结论:PAD方案治疗初治MM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脂质体多柔比星 地塞米松 初治
  • 简介: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散发性胰岛素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hMSH2表达能否作为胰岛素瘤良、恶性鉴别的标志物。方法以取自50例散发性胰岛素瘤患者的55个肿瘤(良性40个,恶性15个)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MSH2蛋白表达。提取显微切割组织DNA,用PCR-LOH方法测定hMSH2的杂合缺失。在3条染色体上选择6个微卫星位点,PCR法测定肿瘤组织有无微卫星不稳定(MSI)。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3%的散发性胰岛素瘤hMSH2蛋白表达下调。55个胰岛素瘤均未发生hMSH2基因杂合缺失。36%(20/55)的胰岛素瘤中发现高频MSI(MSI—H,即6个位点中至少2个位点发生MSI)。15个恶性肿瘤中有33%存在hMSH2表达下调,而40个良性肿瘤中hMSH2表达下调仅为5%(P=0.019)。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丢失或下降可能与胰岛素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测定肿瘤中hMSH2表达下调可作为判断该肿瘤良、恶性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胰岛素瘤 HMSH2 错配修复基因 杂合子丢失 微卫星不稳定
  • 简介:肺结核病是以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为特征的疾病,患者的保护性免疫往往处于劣势,重病患者和耐药及耐多药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对这些病人即便采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有时也难以控制结核病的进展,为此采用含

  • 标签: 免疫长 加免疫 化疗加
  • 简介: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治疗时间长(疗程约为24个月),治疗药物多(至少需要4种药物,且多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愈率低,对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构成严重威胁。作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耐药结核病疫情严峻。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 标签: 耐药结核病 结核病控制 治疗方案 项目地区 不良反应发生率 耐多药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