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高压氧舱内同步仿生刺激对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方法: 挑选我院收入的 脑损伤患者( 64 例 )为观察目标,选定时间为 2019 年 05 月 2020 年 05 月。参考“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两组分别为参照组( n=32 例)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 n=32 例)予以 高压氧舱内同步仿生刺激。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6.87%大于参照组 75.00%( P < 0.05 )。 结论: 高压氧舱内同步 仿生刺激应用在 脑损伤患者中,可以提升其总有效率,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干预 手段 。

  • 标签: 高压氧同步舱 脑电仿生电刺激 脑损伤
  • 简介:摘要:近年来,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经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DBS手术护理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如何缓解患者在局麻中的负性情绪等,因此本文就目前DBS手术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后续护理研究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DBS) 护理方法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深部刺激术(DBS)是治疗帕金森病(PD)的重要方法,DBS手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DBS手术多为PD中晚期老年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因此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是DBS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我科初步开展DBS手术,术前术后护理及相关专科操作知识缺乏。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部刺激术治疗梅杰综合征患者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 期间收治的35例梅杰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组患者均临床确诊,并接受深部刺激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同步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入组患者的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入组患平均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为(7.35±0.36)分,护理干预后评分为(17.35±1.13)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评分结果显著下降,(P<0.05)。经观察入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深部刺激术治疗梅杰综合征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梅杰综合征 脑深部电刺激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深部刺激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情绪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患者深部刺激手术患者 50例,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实验组(Ⅰ组, n=25例)和对照组(Ⅱ组, n=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手术前 (T1)、手术后 (T2)及术后三个月 (T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结果:二组患者入组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无显著差异( P> 0.05)。干预后, T2、 T3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 T1( P< 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深部刺激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的评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术中唤醒与生理监测下功能区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全麻术中唤醒患者20例作为研究样本,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之后,予以手术干预,术中采用电生理检测下功能区手术护理配合,分析患者的手术结果。结果:20例患者经护理后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4-7h,平均手术时间为(5.59±0.71)h;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1例患者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等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语言障碍。结论:在全麻术中唤醒与生理监测下功能区手术中应用护理配合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麻术中唤醒 电生理监测 脑功能区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抑郁症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及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就诊号奇偶数分为比对组和探究组,每组患者各25例,比对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探究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对比不同方案护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比对组(P<0.05);探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仪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刺激联合亚低温治疗仪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HIE)护理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了80例HIE新生儿,将其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有40例患儿。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新生儿护理,而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SDZ-Ⅱ型低频电针治疗仪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进行相关治疗及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患儿预后情况和患儿检测指标的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7.5%和对照组72.5%,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患儿的情况也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行为能力和原始反射等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刺激联合亚低温治疗仪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 标签: []新生儿 脑缺氧 脑缺血 穴位电刺激 亚低温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在长程视频监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 年 1月~ 2019 年 1月在我科实行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改革,比较改革前后行长程视频监测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行长程视频监测的患者对医护技三方面的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 P< 0.05)。

  • 标签: 医护技一体化 安全管理模式 长程视频脑电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精细化护理在行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进行DBS 治疗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22%)较对照组(17.78%)更低(P <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7.78%)较对照组(82.22%)更高(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行 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及护理满意率的提升均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精细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脑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改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仪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精神分裂症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对女性抑郁症生物反馈治疗患者给予共情护理措施对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生活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间收治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女性抑郁症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遵循随机单盲原则将患者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联合共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生活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治疗依从性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功能各项指标评价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评价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生物反馈治疗的女性抑郁症患者配合共情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功能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女性抑郁症 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依从性 生活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肺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CPR)包括三大要素: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外电除颤;3个阶段:BLS、ALS、PLS。而复苏的最终目的是功能的恢复,故CPR又发展成CPCR。随着CPR扩展到CPCR的高层次,对CPCR的护理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瘫患儿除肢体运动障碍外,25%~35%的脑瘫存在流涎症,流涎给脑瘫患儿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衣服潮湿异味,颊部皮肤刺激,体液减少外,还影响患儿语言发育。另外,心理障碍、社会歧视等方面也不容忽视,给患儿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我院康复中心多年来就脑瘫患儿流涎症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康复护理 流涎症 脑性瘫痪 脑瘫患儿 肢体运动障碍 不良后果
  • 简介:摘要:总结桥本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高热护理 、用药护理、心理护理、血糖护理、抽搐护理、腰椎穿刺术护理、血糖管理、肢体康复护理等,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桥本脑病 糖皮质激素 肢体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性瘫痪是指从受孕起至婴儿期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综合征,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是性瘫痪常见的临床症状。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脑瘫的发生率约达到1.8%-4.0%,是造成儿童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性瘫痪症状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但由于不同儿童的症状、病因和发育不一,因此必须及时采取个体化的医治。本文结合当前医学界针对性瘫痪儿童的主要诊疗方案和思路展开剖析,以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 诊疗方案 心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胃息肉患者临床中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0例胃息肉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至2020 年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内镜下切术n=40)和实验组(无痛胃镜下切术n=4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5.00%(2/40)和7.50%(3/40),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20.00%(8/40)和25.00%(10/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的治疗对胃息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并发症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