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将电极精准地植入目标靶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是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深部刺激的主要目标。本组通过优化开颅和电极植入流程、采用导针凝硬脑膜配合明胶海绵封闭技术及一步法连接电极与延长导线技术,在深部刺激的不同阶段对手术进行了流程优化和技术改进。这些方法可在提高植入精度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减少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为从事深部刺激的神经外科医生提高手术质量及效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手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可逆、安全性高、长期疗效显著的优点。DBS手术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麻醉、清醒镇静、监护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睡眠-清醒-睡眠(asleep-awake-asleep, AAA)麻醉和全身麻醉,目前关于该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较少。文章就DBS手术的麻醉管理进展进行综述,介绍DBS手术的适应证、实施过程,总结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治。DBS手术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的选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指导DBS手术的麻醉管理。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麻醉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原发性震颤(ET)也称特发性震颤,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4~12 Hz动作性震颤,可伴或不伴头部、口面部、声音或下肢震颤。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皮质-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的节律性震荡是ET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ET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和注射A型肉毒毒素)、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约1/3的ET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目前,深部刺激(DBS)已成为药物难治性ET的首选治疗方法,我国已有多个中心开展DBS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但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性的指南或共识。为进一步规范我国DBS治疗ET的适应证和流程,进一步加强神经内、外科之间的密切配合,提高诊疗水平,相关领域的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制订了本共识。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经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DBS手术护理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如何缓解患者在局麻中的负性情绪等,因此本文就目前DBS手术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后续护理研究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DBS) 护理方法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深部刺激(DBS)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临床上常选择苍白球内侧部或丘脑底核作为电极植入靶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肌张力障碍患者,靶点选择、参数设置等皆不尽相同。另外,由于刺激器开启后的临床效果呈渐进式,程控比较复杂。本文针对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靶点选择、开机参数设置、长期程控管理方法、程控相关不良事件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深部刺激(DBS)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完善患儿DBS术前及术后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运动评分,完善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共收集32例运用DBS治疗的肌张力障碍患儿。其中男16例,女16例;12例采用苍白球内侧核靶点治疗,20例患儿采用丘脑底核靶点治疗。发现20例(62.5%)致病基因突变,包括PANK2 9例,KMT2B 3例,GNAO1 2例,GCDH 2例,PINK1、NDUFAF6、DYT27及ADCY5各1例。术后随访1个月~3年8个月,仅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出现局部感染,术后缓解率波动在5.66%~95.92%。结论运用DBS治疗后肌张力障碍患儿均有一定程度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DBS是儿童肌张力障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 儿童肌张力障碍 致病基因 治疗
  • 简介:[摘要]深部刺激(DBS)是治疗帕金森病(PD)的重要方法,DBS手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DBS手术多为PD中晚期老年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因此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是DBS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我科初步开展DBS手术,术前术后护理及相关专科操作知识缺乏。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患者 护理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深部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PD的重要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减轻左旋多巴制剂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长期维持疗效[1]。PD病人DBS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需要:①术前评估与筛选;②中电极精确植入;③术后个体化的程控。合理、规范化的术后程控以确定最佳参数,使病人症状得到最大的缓解。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PD病人DBS后程控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uro Omega智能分析模块(HaGuide)在深部刺激(D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euro Omega系统(HaGuide)辅助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75例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中HaGuide识别的STN核团长度和STN感觉运动亚区长度。术后1个月开机,判断有效触点与HaGuide所识别位于感觉运动亚区触点的匹配度,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7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其中73例为双侧DBS,2例为单侧DBS,共148侧;纳入146侧神经生理数据,另2侧丢失。146侧中,109侧(74.7%,109/146)能识别出STN,STN长度为(5.6±1.1)mm(3.2~8.6 mm);其中88侧(80.7%,88/109)能识别出STN感觉运动亚区,其长度为(2.6±1.2)mm(0.3~6.3 mm);另37侧(25.3%,37/146)信号不显著,其中12侧微电极阻抗≤300 kΩ,但中测试效果满意。开机时有效触点与HaGuide所识别的位于感觉运动亚区触点的匹配度为79.6%(70/88)。75例患者开机后药物关期UPDRS-Ⅲ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25.9±10.3)分、(50.8±15.7)分,t=8.633,P<0.05],改善率为(46.5±19.5)%。结论初步发现在DBS中应用HaGuide多数情况下可识别出STN的感觉运动亚区,其指导电极植入的准确度较高,且开机后PD患者的运动症状改善较好。

  • 标签: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Neuro Omega系统 智能分析模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uro Omega智能分析模块(HaGuide)在深部刺激(D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euro Omega系统(HaGuide)辅助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75例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中HaGuide识别的STN核团长度和STN感觉运动亚区长度。术后1个月开机,判断有效触点与HaGuide所识别位于感觉运动亚区触点的匹配度,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7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其中73例为双侧DBS,2例为单侧DBS,共148侧;纳入146侧神经生理数据,另2侧丢失。146侧中,109侧(74.7%,109/146)能识别出STN,STN长度为(5.6±1.1)mm(3.2~8.6 mm);其中88侧(80.7%,88/109)能识别出STN感觉运动亚区,其长度为(2.6±1.2)mm(0.3~6.3 mm);另37侧(25.3%,37/146)信号不显著,其中12侧微电极阻抗≤300 kΩ,但中测试效果满意。开机时有效触点与HaGuide所识别的位于感觉运动亚区触点的匹配度为79.6%(70/88)。75例患者开机后药物关期UPDRS-Ⅲ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25.9±10.3)分、(50.8±15.7)分,t=8.633,P<0.05],改善率为(46.5±19.5)%。结论初步发现在DBS中应用HaGuide多数情况下可识别出STN的感觉运动亚区,其指导电极植入的准确度较高,且开机后PD患者的运动症状改善较好。

  • 标签: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Neuro Omega系统 智能分析模块
  • 简介:摘要深部刺激(DBS)是目前神经调控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近年来,DBS在非运动障碍性疾病中也逐渐得到应用,如癫痫、AD、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疾病,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现围绕DBS治疗以癫痫为代表的非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现状及病理生理机制等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癫痫 非运动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部刺激治疗梅杰综合征患者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 期间收治的35例梅杰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组患者均临床确诊,并接受深部刺激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同步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入组患者的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入组患平均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为(7.35±0.36)分,护理干预后评分为(17.35±1.13)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评分结果显著下降,(P<0.05)。经观察入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深部刺激治疗梅杰综合征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梅杰综合征 脑深部电刺激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15例帕金森病患者行深部刺激手术的术前护理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5例帕金森病患者均接受丘脑底核电极植入手术,植入电极数目均为30,术后仅有1例发生单纯颅内积气,术后无颅内血肿、皮肤损伤、排异反应和导线外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术前护理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DBS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术前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深部刺激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情绪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患者深部刺激手术患者 50例,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实验组(Ⅰ组, n=25例)和对照组(Ⅱ组, n=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手术前 (T1)、手术后 (T2)及术后三个月 (T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结果:二组患者入组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无显著差异( P> 0.05)。干预后, T2、 T3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 T1( P< 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深部刺激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 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的评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应用效果
  • 作者: 范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深部刺激治疗帕森金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2019年2月~2022年3月实施的18例深部刺激患者的术前护理、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3例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8例患者运动迟缓震颤,2例患者双侧肢体无力,给以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症状有所缓解,5例患者症状均有好转,所有病人均好转出院。结论 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对提高帕金森病患者自理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深部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部刺激(DBS)治疗不同类型的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SCC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SCC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者共33例(41.2%);表现为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者共35例(43.8%);除以上两类表现外,尚合并颈部症状或其他症状者共12例(15.0%),其中8例合并痉挛性斜颈,4例合并构音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以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治疗。通过临床随访,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评分(运动部分)(BFMDRS-M)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GPi-DBS对不同表现类型SCCD的手术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30例失随访;5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5±12.2)个月(4~47个月)。至末次随访,GPi-DBS对SCCD的总有效率为68.0%(34/50),其中以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的SCCD患者的有效率为65.0%(13/20);表现为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患者的有效率为68.0%(17/25);除以上两类表现外,尚合并颈部症状或其他症状患者的有效比例为4/5。随访的50例患者手术前、后BFMDRS-M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3±2.2)分和(4.9±2.5)分,P<0.001],且各表现类型患者的术前、术后BFMDRS-M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除1例出现植入物排异、皮肤破溃外,余49例患者均无手术及硬件相关并发症。结论GPi-DBS为不同临床表现类型SCCD的有效治疗手段,且并发症少。

  • 标签: 深部脑刺激法 治疗结果 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 临床分型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深部电极植入及程控调节效果和护理质量,修订了帕金森病患者深部电极植入及程控调节的护理配合流程,确定了护理对策,加强了术前、术后评估、开机及程控调节的护理配合和安全管理,并进行质量及效果跟踪。采用规范的配套的护理流程,可有效实施护理措施,正确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调节 护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