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G-CBT。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狂躁程度和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干预后自我病耻感程度、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7.00±1.03)分、YMRS评分(3.60±1.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18±1.34)、(4.42±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抗病耻感、社会回避、疏远和歧视精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P=0.026<0.05)。结论给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G-CBT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和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能力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3年1月,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观察组实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依从度高于对照组中患者,(p<0.05);观察组中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融入白血病化疗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白血病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BAD疾病的影响价值。方法: 抽选我院BAD 患者90例,比对组45例:开展常规干预对策:探究组45例: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探究组治疗有效度93.33%高于比对组的73.33%,(P<0.05)。探究组遵医行为与治疗满意度均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BAD属于临床常见精神疾病,选择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不仅治疗效果确切,还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可加速病情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遵医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有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认知干预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共3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团体认知干预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认知干预联合个性化营养护理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可改善患者心理和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团体认知干预 个性化营养护理 前列腺癌手术患者 影响
  • 简介:职业认同是职业社会化的结果,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过程”指个体从自身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其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则指目前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近年来,护士职业认同研究已逐渐成为护理领域研究主题之一,主要源于护士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其职业感知、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可减少护士的离职倾向,起到稳定护理队伍的作用。

  • 标签: 护士职业 认同程度 “状态” 职业社会化 职业角色 护理领域
  • 简介:目的探讨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为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近5年国内外关于护生职业认同的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结果现有的研究对象中,较多集中在对护生的学历、性别、年级方面进行对照;以量性研究、质性研究为主;研究工具方面,国内量性研究采用量表种类很多,以郝玉芳、胡忠华等编制的量表为主,国外量性研究采取的量表更加多样;影响因素主要有2类,护生自身的主观条件和素质,以及学习生活的客观条件和环境。结论为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可以在研究的深度再加强,开展量表比较研究,增加护生职业认同的形成研究,开展职业认同教育,等等。

  • 标签: 护生 职业认同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66名专科实习护生分别参与实习前后职业认同感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后护生的职业认同评分分别为(4.18±0.45)与(3.76±0.51),差异较大,P<0.05。结论:专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较低,且实习前后差异较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强化提升需要教育者、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 标签: 专科实习护生 职业认同感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化疗患者身心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1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 78例儿童患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实施前组及实施后组,对实施前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常规指导,对实施后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其身心应激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后组患儿 HR、 NE及 E水平及心理状态波动程度均低于实施前组( P< 0.05),同时,实施后组患儿 PedsQLTM4.0量表总分及 PedsQLTM3.0量表分别为( 70.33±3.98)分及( 69.99±3.76)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组的( 66.11±3.47)分及( 66.12±3.24)分( P< 0.05)。结论 对白血病化疗患儿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化疗对其造成的身心应激反应,同时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儿童患者 白血病 化疗 身心应激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调查本专科实习学生职业认同感情况,为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实习后期的50名本科学生和50名专科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结果本、专科学生职业认同感总分分别为(3.18±0.49)分和(3.43±0.37)分。本科学生专业认同感得分低于专科学生(P〈0.05)。对于加强职业认同感的措施,学生更倾向于寻求社会人群的支持、临床带教教师以实例进行现身教育、在教学中寓职教育这几种形式。结论本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低于专科,应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 标签: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研究中的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均值为60.70,标准差为11.10。其中,职业自我概念的均值为21.55,此维度得分最高。职业自主选择性与社会说服的均值较低,分别为7.07和7.85。研究提示,教师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院里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学院应为学生提供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具备清晰的就业方向与就业目标。

  • 标签: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简称高职护生)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2014年入学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附加具有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同一老师任教的平行班设为对照组(n=105),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职业认同评估指标体系对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分和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挖掘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对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应重视隐性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专业背景 隐性课程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调查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心理韧性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185名本科护生,使用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及ConnerDavis韧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总分为(86.45±10.30)分,处于一般认同水平;心理韧性总分为(61.81±10.97)分,处于中等水平。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能够正确预测专业认同。结论心理韧性是影响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护理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本科护生心理韧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专业认同感 心理韧性
  • 简介:目的调查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对151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为(96.19±15.27)分,职称、月收入、夜班次数、工作环境是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儿科护士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士 工作环境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不同实习阶段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及一般资料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9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总分分别为(71.16±7.18)分、(72.54±7.14)分、(69.00±9.9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前学生自愿选择护理工作、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0.3%;实习中期学生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6.6%;实习后期学生学历、自愿学习护理专业、自愿选择护理工作、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39.9%。结论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不同实习阶段其职业认同感不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教育者在实习各阶段均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断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水平。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专业认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时间:2020年3月~2022年1月,纳入对象:于我院进行常规化疗的白血病患者70例,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为35例,给予常规护理的纳入对照组,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GSES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白血病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白血病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镜像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镜像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位觉感。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VAS、前屈30°及前屈60°AE值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两组的FMA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脑卒中后偏瘫镜像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 上肢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规范的中药熏蒸操作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本体感受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4月—2009年7月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中药熏蒸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角与被动角的重建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膝关节主动角与被动角重建速度较对照组加快,WOMAC骨关节指标问卷中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运动觉在治疗前后均有改善。结论中药熏蒸法可以加快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关节肿胀和缓解疼痛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KOA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本体感受 中药熏蒸 效果
  • 简介:将期望理论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专业本身的发展空间,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学生跻身前端的能力,并在专业应用于职业过程中不断使其创造和体会价值感,培养学生稳定的专业意向和积极的专业情感。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专业 护理 认同 期望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职业认同的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整体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和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

  • 标签: 基层医院护士 核心能力 职业认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专升本择业效能感与专业认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高校专升本护生中,共选取100名。以大学生职业抉择问卷、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以及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评估其择业效能感以及专业认同度,分析上述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和专业认同度、择业效能感评分情况。结果:以上护生的专业认同度总均分为(3.86±0.64)分,职业决策困难总均分为(2.79±0.58)分,择业效能感总均分为(3.24±0.39)分;无临床实习经验护生、实习不满意护生、未从招聘中获得就业信息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明显高于有临床实习经验、实习满意以及招聘中获得就业信息的护生,P<0.05。结论:护理专升本学生有中等水平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存在,其择业效能感和专业认同程度亦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可以通过建设并且完善护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护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和择业自信提升,改善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

  • 标签: 护理 专升本 专业认同 择业效能感 职业决策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