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群体认、群际威胁、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四者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群体身份对中介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群体认量表、个体自尊量表、集体自尊量表、现实威胁量表和象征威胁量表,对西南大学452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大学生的群体认和个体自尊量表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量表得分低于农村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的群体认与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均呈正相关(P〈0.01),群体认与个体自尊均呈负相关(P〈0.01)。集体自尊与群体认和象征威胁之间的关系有群体差异,其中城市大学生集体自尊与群体认呈正相关(P〈0.01),与现实威胁呈负相关(P〈0.01),与象征威胁的相关性不显著;农村大学生的集体自尊与群体认相关性不显著,与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呈负相关(P〈0.01)。城市大学生现实威胁感知中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P〈0.05),象征威胁感知中个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P〈0.05);农村大学生象征威胁感知中个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P〈0.05)。结论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在群体认和群际威胁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现实威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更多的是集体威胁,象征威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更多的是个体威胁。

  • 标签: 群体认同 群际威胁 集体自尊 个体自尊 群体身份
  • 简介:摘要本文从共同内群体认和群际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群际威胁和群际信任这两种群际关系。这些研究探讨了共同内群体认是如何影响到群际关系,群际关系又是如何作用于共同内群体认的。

  • 标签: 共同内群体认同 群际关系社会认同 理论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视之为西方性自由产物的艾滋病刚刚传人我国,尚未引起人们重视。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多,相关机构和专家开始指出要以他国为鉴,不能等到大规模流行之后再去补救。时至今日,我国艾滋病的防控形势相当严峻,这是可以肯定的。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这里从生命价值体认的角度进行一些讨论。

  • 标签: 生命价值 艾滋病 防控 感染病例
  • 简介:或认为经络象脉一样是有形实体,这样就不难理解经络之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之象,按经络运行的营卫之气即是经络之气

  • 标签: 本体经气 经络本体 试论经络
  • 简介:本体心理学的发现,使我们寻找到了深入研究和解决癌症的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本体心理学的发现帮助人类的智慧重又获得了生命力,并使其对自身的智慧充分拥有自豪感。因此,本体心理学是对需要找到给予整个医学病理症状学以理性和事实证明的这一关键意义做出了答复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本体心理学 心身医学 癌症 本体自在 语义场 偏差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焦虑障碍治疗中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焦虑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3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0例(采取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和研究组40例(采取团体认知行为(GCBT)治疗);对两组患者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障碍治疗中,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对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焦虑障碍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 无抽搐电休克(MECT)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ICU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形塑量表和职业认同量表对128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28人ICU护士的职业认同总均分及工作形塑总均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U护士工作形塑中减少障碍性工作需求、增加社会性工作需求、增加结构性工作需求、增加挑战性工作需求4个维度与职业认同总分呈正相关(r=0.633、0.587、0.615、0.599,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个人经济月收入、聘用方式和工作形塑总分对ICU护士职业认同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ICU护士的工作形塑与职业认同均处于中等水平,其工作形塑水平越高、职业认同越高。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ICU护士的工作形塑水平,进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水平。除此之外,护理管理者可以重点针对低职称、个人经济月收入低、合同制护士制定干预性对策,提高这类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

  • 标签: ICU护士 工作形塑 职业认同
  • 简介:幻听中他者的认同,其实是自我与异己人格的认同讨论,在寻求支点,我们被无意识遮蔽着,在蛇蜕皮的认同讨论中被吞噬,祛除了无明明,就放下了执着,找到了支点,自信从内心流出,可以重建自己。

  • 标签: 幻听 他者认同 心理状态 意识障碍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调查卫生行政管理者对医疗联合体的认知现状。方法对我市的行政管理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其认知情况。结果大部分的卫生行政管理者对医疗联合体很熟悉,可以良好的接受。结论对卫生行政管理者进行医疗联合体认知进行调查,有利于行政管理者提升对医疗联合体的认识,促进医疗联合体的发展。

  • 标签: 卫生行政管理者 医疗联合体 认知现状
  • 简介:摘要 : 通过中国知网、 pubmed 等查阅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一步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体感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减少踝关节再损伤,还可增进肌肉骨骼系统的能力,产生适当的反馈至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同时对关节、肌肉、韧带产生保护机制, 提示慢性躁关节不稳定的本体感觉训练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本体感觉 慢性踝关节不稳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起止的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将患者以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常规基础上的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和胃肠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白血病 化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团队认知行为干预。两组均干预6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化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白血病化疗患者提供团队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化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护理 团队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G-CBT。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狂躁程度和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干预后自我病耻感程度、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7.00±1.03)分、YMRS评分(3.60±1.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18±1.34)、(4.42±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抗病耻感、社会回避、疏远和歧视精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P=0.026<0.05)。结论给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G-CBT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社会功能和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能力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提高组织认同能够加强员工的工作绩效、提升员工的职业成长。本文对组织认同的概念和形成理论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基于认知、评价、情感、行为四维度的消毒供应中心组织认同,并从差异、资源、信息三个角度提出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组织认同的若干建议。

  • 标签: 组织认同 组织认同形成 消毒供应中心
  • 简介:现在大大小小的美容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街头,健康美丽已经成为现代人关心的话题。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健康,就无法工作,没有美丽,自信将打折,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也因此无法获得基于这些活动之上的自信、成功、快乐等感受。因此,各种产品传播、媒介、社会的话语权持有者都在讨论,如何让生活过得更健康,让自己变得更美丽。特别是在美容化妆产品方面,美白、护肤、抗衰老等产品,都在告诉消费者,它们如何对制造美丽保留青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所有美容院,也都不遗余力地在告诉进门的每个求美者:选择我就是选择美丽!

  • 标签: 消费者 心理认同 美容院 美丽 健康 现代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对非痴呆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房颤之间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非痴呆者,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房颤组,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收集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评价并比较其总体认知功能[包括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价(MOCA)量表]及执行功能[包括形状连线测验(STT)、Stroop色词测验(SCWT)]之间的差异,并比较阵发性与非阵发性房颤患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86例研究对象,房颤组203例(52.6%),年龄68(63,71)岁,男性119例(58.6%);对照组183例(47.4%),年龄68(63,71)岁,男性101例(55.2%)。房颤组的MMSE[28(27,29)分]、MOCA[25(22,26)分]量表分值低于对照组,STT-A耗时[84(64,140)s]、STT-B耗时[248(184,351)s]、STT耗时时差[159(106,245)s]、SCWT-A耗时[50(50,50)s]、SCWT-B耗时[55(46,63)s]、SCWT-C耗时[100(86,120)s]、SCWT耗时干扰[46(34,65)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阵发性与非阵发性房颤患者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窦性心律者比较,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均下降,而阵发性与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心房颤动 总体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做对照。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未用药强迫症患者,采用Excel软件中的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表形成随机分组序列的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GCBT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47例)。经12周的结构化GCBT治疗和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2组间Y-BOCS、HAMA14和HAMD24平均减分率和减分值的差异。结果(1)2组基线Y-BOCS及HAMA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779;t=0.795,P=0.429),但GCBT组HAMD24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t=2.316,P<0.05)。2组各有16例患者退出治疗,总脱落率为34%(32/94)。(2)12周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Y-BOC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Y-BOCS平均减分率[(37.0±27.4)%比(45.5±22.9)%]和平均减分值[(9.0±6.3)分比(11.0±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069,P=0.794;F(1,62)=0.001,P=0.975]。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199;χ2=0.088,P=0.767)。(3)GCBT组HAMA14减分率和减分值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62;t=1.082,P=0.286)。(4)GCBT组HAMD24减分率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组HAMD24减分值显著高于GCBT组(t=2.239,P=0.029)。结论GCBT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的强迫和焦虑症状的疗效相当,常规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优于GCBT。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疗法 团体结构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