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专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况调查

袁芳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 230022)

摘要:目的:分析专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66名专科实习护生分别参与实习前后职业认同感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后护生的职业认同评分分别为(4.18±0.45)与(3.76±0.51),差异较大,P<0.05。结论:专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较低,且实习前后差异较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强化提升需要教育者、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专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现况调查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患者的医治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护士专业技能的水准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决定了其进行护理工作时的态度与责任感[1]。因此在对护生进行专业理论与实操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当重视其职业认同感的树立与强化。为探究专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选取266名专科实习护生进行实习前后职业认同感的问卷调查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以电脑乱序抽取的方式选取我院实习护士共266名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3名,女263名,年龄跨度为19-21岁,均龄为(20.02±0.79)岁,分别在其实习前后实施完成职业认同感问卷调查。

1.2方法

本次研究问卷内容由课题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制定。问卷内容由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与职业认同感两部分组合,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为调剂专业,职业认同感包括职业期望(5条目)、职业认知(5条目)、社会说服(2条目)、职业价值(6条目)以及社会比较(3条目)共5个维度以及21个条目,并应用里克特5级计分法,问卷克朗巴哈系数为0.835,信度良好,且内容已通过相关专家审核。

1.3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处理,X²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共计发放266份问卷,问卷填写时间为三天,所有问卷均实施回收,其中有效问卷为264份,有效率为99.25%。

2.1护理专业职业认同感与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相关性

不同年龄、性别以及生源地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评分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研究对象中专业调剂者的职业认同评分平均为(3.39±0.84)分,非调剂者职业认同评分为(4.02±0.85)分,P<0.05。根据研究数据可知,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职业认同评分高于专业调剂者。

2.2实习前后专科护生职业认同状况对比

由表中数据可知,护生实习后职业认同评分相较于实习前来说明显更低,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实习前后专科护生职业认同状况对比

时间

N

职业期望

(分)

职业认知

(分)

社会说服(分)

职业价值(分)

社会比较(分)

总体水平(分)

实习前

264

3.81±0.62

4.35±0.51

3.92±0.76

3.89±0.81

3.91±0.59

4.18±0.45

实习后

264

3.43±0.67

3.69±0.63

3.63±0.69

3.28±0.63

3.76±0.51

3.76±0.51

t


4.2981

7.2653

3.2849

4.2362

2.0358

6.4238

P


0.000

0.000

0.001

0.000

0.042

0.000


3.讨论

3.1结论

职业认同感是员工事业心、工作责任感、忠诚度、上进心以及成就感的直接影响因素[2]。护理工作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患者的诊疗进程以及生命安全。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极强的职业认同感,以提升其工作质量,优化护理工作。由本次研究数据可知,当前专科护生的整体职业认同感较低。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对护理工作的价值认知以及职业期望等因素能够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形成影响。因此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者、学校以及社会应当共同重视并作出相应的措施。

3.2对策

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的数据,结合目前的社会实际状况,为增强专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出以下对策:

①重视专业教育,提升自我认同。大部分护生在入学接受专业教育前对护理职业并不了解,因此教育者与学校在重视护生理论知识的教授与专业实操训练的同时,应当关注护生的职业教育,可通过开设相关职业教育课程或邀请优秀毕业生、优秀工作者以及护理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为护生进行职业认知、技巧培训、职业相关法律条文、福利政策以及工作心得等内容的讲解[3]。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职业认知,强化护生的自我专业认同感与自信心。

②优化教学结构,增强专业素养。对于护生的理论教育以及实操训练内容应当对接社会,紧跟实际案例,进行及时的更新,帮助护生提高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的能力。同时护理教育者应当优化教学方式,可通过借助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拓展、专业内容演示、作业布置、疑难问题的解答以及学习结果的考核[4]。有利于帮助提升护生的课堂兴趣与学习的专注度,增强护生的学习效率。

③加强实习期带教老师的各方面指导示范能力。要求护生实习期间的带教老师在关注指导护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应当重视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认知以及心态变化。要求带教老师应当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思想交流,把握护生的工作状态以及思想认知,若发现护生存在消极的工作情绪或负面的职业认知,带教老师应当积极开解护生,帮助其转变消极认知,以积极的态度重新投入实习工作。

④改变社会认知,优化工作环境。应当提升护士职业的社会地位,可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宣传优秀护理事迹,推举优秀护理人才等方式,转变社会群众对护士职业的传统认知[5]。同时联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加强对新一代受教育者的思想引领,提升护士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支持力,树立护士职业的良好、正面形象。

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离不开护理工作者的努力,护生职业认同感较低不利于护士群体的人才吸纳,且对护理工作的整体专业水准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对于医疗水平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强化提升应当立足护生,从护理教育者、学校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切入,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立新,梁红,徐铭潞,田甜,高莉莉.专科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方式探讨与实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0):181.

[2]曹军民.妇产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4):130+141.

[3]谢文瑶,蔡益民,吴贤琳,赵雯.对实习护生实施专项职业规划团体辅导教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0,35(02):77-81.

[4]王欣,田畅.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2019,27(06):663-667.

[5]朱婧,罗彩凤,贾静,吉加梅,吕妃.实习护生职业认同与专科护士认知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