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视神经胶质临床少见,约占脑部肿瘤的0.5%,以儿童期发病为多见,大部分视神经胶质发生于20岁内[1].本文收集山东省肿瘤医院自1994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病理及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 CT MR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内胶质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87例,均在术前、术后定期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其MRI表现。结果:术后反应性强化26例,多表现为均匀环状或伴片状强化,厚度〈3mm,边界清晰,随访变化不明显或变薄;肿瘤残存19例,多为不规则强化,肿瘤边缘结节状或肿块样强化,边界模糊,厚度〉3mm,厚薄不均,随访渐增厚;肿瘤复发42例,MRI表现为术区或其周围出现新病灶,呈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强化;2例术后反应性强化,1例误诊为术后残存,1例误诊为复发。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显示颅内胶质术后残余或复发,对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脑胶质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的1H—MRS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38例,按照WHO分级(2000)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组、高级别脑胶质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均在MR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多体素扫描,点分辨选择波谱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脑胶质的1H—MRS表现:肌酸(Cr)无明显变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下降,胆碱(Cho)增高,变化的程度由肿瘤级别高低决定;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和高级别脑胶质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的NAA/Cho、Cho/Cr、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相关。结论:1H—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可评价脑胶质的分级,反映脑胶质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 标签: 脑胶质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代谢
  • 简介:胶质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胶质母细胞的变种,具有神经胶质和间质双向分化的特征.其胶质成分与胶质母细胞非常相似,间质成分多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因此最常见的类型类似于纤维肉瘤或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现报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伴发胶质肉瘤1例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基于体积参数的蛋氨酸(methionine,MET)PET显像在胶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胶质患者的METPET图像并以此图像数据为基础计算相应的体积参数。结果:基于METPET图像的体积参数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级的胶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当包括少突胶质细胞时,WHOⅡ级与Ⅲ级胶质之间体积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METPET的代谢体积参数对胶质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等特殊摄取情况。

  • 标签: 蛋氨酸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胶质瘤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82岁,已婚已育。患者半月前因少量阴道流血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附件包块",本院门诊以"附件包块"收治入院。体格检查:下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下腹部扪及平脐肿块。妇科检查:右附件可及肿块最大径约15cm,活动尚可,稍有压痛;左侧附件无异常。患者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卵巢BRENNER瘤 交界性 附件包块 医院就诊 阴道流血 体格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胃惰性淋巴与侵袭性淋巴的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胃淋巴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非霍奇金淋巴(包括19例侵袭性淋巴,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1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和套细胞淋巴各1例;7例惰性淋巴,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MALT)6例、结外性滤泡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1例)进行了治疗前常规PET/CT显像。结果胃淋巴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FDG代谢显著增高为主要特征,部分有胃外侵犯。在胃壁增厚方面,侵袭性淋巴与惰性淋巴分别有7例及3例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5例及0例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6例及3例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1例及1例呈Ⅳ型表现(胃壁多发结节样增厚伴FDG代谢串珠样增高)。在FDG代谢方面,侵袭性胃淋巴SUVmax平均值为13.1,而惰性胃淋巴为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当临界值为5.3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此时鉴别惰性与侵袭性胃淋巴的灵敏度可达84.2%,特异度为85.7%。结论胃非霍奇金淋巴的18F-FDGPET/CT表现以Ⅰ型和Ⅲ型多见,侵袭性淋巴的SUVmax高于惰性淋巴。18F-FDGPET/CT有助于淋巴的诊断和病情全面评估。

  • 标签: 胃淋巴瘤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PET/CT 惰性 侵袭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63个卵泡膜细胞的MRI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63个病灶均呈实性,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45个(71.4%),以低信号为主夹杂斑片状与云絮状略高信号18个(28.6%);增强扫描后肿块强化不明显14个,轻度强化35个,以轻度强化为主、局部较明显强化14个;子宫内膜增厚6例(14.3%),腹水12例(28.6%),25例雌激素E2检查中10例增高(40.0%).结论:卵泡膜细胞的T2WI呈明显低信号及轻度强化方式为其特征性表现;子宫内膜增生及雌激素E2增高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 标签: 卵巢 卵泡膜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女,61岁,2013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症状,活动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X线正位片示右下肺大片状高密度影(图1),考虑肺内占位性病变。上腹部MRI平扫见右下肺占位性病变,T1WI、T2WI呈高信号(图2,3),压脂呈低信号(图4),考虑脂肪。查体: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血常规无异常。胸腔镜手术示右侧胸腔无明显粘连,

  • 标签: 脂肪瘤 纵隔肿瘤 诊断
  • 简介:脑转移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脑肿瘤的15%~30%[1];全身各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脑部,其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常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I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12年11月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为肺癌脑转移3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主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语言流利,定向力、记忆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口角无偏斜,伸舌居中,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颅脑CT表现(图1):右侧中颅窝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大小约4.29cm×5.64cm×4.93cm,CT值约24.5HU,右侧蝶骨大翼和小翼、右侧蝶窦外侧壁、右侧颞骨颞颌关节面及右侧中耳骨质广泛破坏,右侧外耳道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颅骨 磁共振成像 CT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头晕不适,诊断为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缺血性心肌病型”入院就诊。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见低、强混合性回声区,范围约27mm×21mm×7mm,形态欠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显示点状血流信号。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膀胱三角区 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DOPPLER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管(spleniclymphangioma,SLA)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L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直接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脾大,其中2例有贫血、牙龈出血等脾功能亢进症状;2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病灶,9例表现为脾内单发病灶;11例均未见钙化及包膜。CT平扫均表现为脾内囊性低密度影,其中6例为单囊性病变,5例为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3例病灶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病灶延迟期囊内容物出现强化。结论:SLA在CT平扫上表现为囊性密度影,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并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 标签: 脾脏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后淋巴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管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淋巴管在超声上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囊性占位,壁薄,囊腔内可见较纤细高回声分隔带,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尚清的囊样低密度影,内可见较薄的索条状分隔,CT值12~15HU。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管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腹膜后淋巴管瘤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男,5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加重1个月余”入院。查体:腹软,中上腹部扪及一不规则软组织包块,未触及上缘,下达脐水平,右至右锁骨中线内侧2cm,可推动,质软,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肠系膜 纤维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脑膜患者的MRI表现,采用SIEMENS3.0TSkyra和GE1.5TSignal磁共振仪,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由2名以上主治医师在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上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侧脑室三角区9例、右侧脑室三角区4例、右侧脑室体部2例。病灶边缘清楚,13例为分叶状、2例为椭圆形。多数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有钙化时信号减低。病灶较大,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侧脑室内脑膜在MRI上表现特点为: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发现时病灶较大,边缘清晰;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MRI具有多方位成像特点,可为脑膜术前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 标签: 侧脑室内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良性10例,恶性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腹膜后;肿瘤呈完全实性5例,完全囊性8例,囊实性3例。恶性病变较大而不规则。平扫3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16例强化均不规则。3例周围组织可见侵犯,1例可见椎体转移。结论:腹膜后间隙发生、有明显囊变、增强扫描呈斑片状渐进性强化应考虑神经鞘,CT检查对本病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女,58岁,心慌8个月入院,一般状况可,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偶有胸闷、憋气、咳嗽。CT平扫示前纵隔结节,密度均匀,边界清晰(见图1),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见图2)术中见:肺与胸膜呈广泛膜状粘连,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脂肪组织,取出肿瘤后观察:表面被膜完整。

  • 标签: 纤维瘤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70岁。8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偏外上近胸壁处肿块,约蚕豆大小,无局部红肿热痛表现,未予重视;8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近期约鸭蛋大小,前来就诊。体检示左乳外上方近胸壁处可扪及一6cm×6cm大小肿块,质偏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差,局部皮粘,无明显压痛。临床怀疑乳腺肿块,行乳腺相关影像学检查。胸部CT示左腋下近胸壁占位(图1A)。超声检查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明显压痛 红肿热痛 树突状间质细胞 空芯针穿刺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卵巢成熟畸胎恶变的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卵巢成熟畸胎恶变的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7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7例占同期收治583例卵巢成熟畸胎的1.2%。其中来源于左侧附件4例,右侧3例;鳞状细胞癌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恶性黑色素1例。观察到实性成分5例,表现为透壁侵犯或浸润生长4例。肿瘤直径〉9.9em5例。结论:卵巢成熟畸胎恶变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MRI特征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及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卵巢肿瘤 畸胎瘤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