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少见,术前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2003年9月以来9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资料,探讨MS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脾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21例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开腹脾切除术10例;腹腔镜脾切除术5例;开腹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4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术后6例患者接受化疗,随访至2021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21例患者4例失访,12例死亡,其余5例目前无瘤存活。本研究显示脾脏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隐匿、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的少发恶性肿瘤,确诊仍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联合系统化疗可能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方式,但脾脏恶性肿瘤的总体预后仍很差。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 标签: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胰腺切除术
  • 简介:原发性脾脏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文献也多以病例报告出现。近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明显增加。为提高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对我院在1990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脾脏肿瘤其中转移瘤3例,原发淋巴瘤4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2例,白血病1例。分析其CT与MRI资料。包括大小、轮廓、病灶数目、密度和边界等。结果:脾脏转移瘤为不均匀增大,病灶多发或单发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原发性淋巴瘤脾脏不均匀增大,边界不清星不规则强化。错构瘤有脂肪和钙化的特征性。血管瘤常多发,有边缘强化特征。结论:良性脾脏肿瘤性病变有一定影像表现特征,能做出正确诊断。恶性肿瘤性病变较难鉴别。

  • 标签: 脾脏肿瘤性病变 影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结节,脾脏切除疗效好。结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术前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分,脾脏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影像学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50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20例。诊断的主要方法是CT和B超。50例患者中,15例行脾区段切除术,33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两例因属晚期恶性肿瘤无法切除。结论作为临床少见的病种,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要靠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观察。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最好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脾脏 良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脾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2例实施脾脏切除术的脾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疗效满意。结论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时采取脾脏切除术,可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脾脏切除术 术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脏显示目录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脾切除术治疗分析。方法对16例脾脏原发性恶心肿瘤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术后均恢复顺利,并进行化疗。结论为提高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早期综合性治疗,治疗早愈后佳,治疗晚愈后差。

  • 标签: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结核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诊断1例及手术病理证实2例脾脏结核CT表现。结果脾脏多发斑片状、结节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楚,增强部分边缘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3例;多发斑点状钙化1例;脾内脓肿、脾包膜下脓肿2例;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环形强化3例,肝门区、脾门区、肠系膜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钙化1例;肝右叶结节病灶、肝包膜下脓肿、右肺上叶肺结核1例。结论脾脏结核CT表现为脾脏多发性斑片状、结节状低密度灶、多发脓肿及斑点状钙化、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度强化,CT对脾脏结核有较明确诊断价值。

  • 标签: 脾脏结核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超声波检查(US检查)是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进行观察。一般称为US的超声波检查,是用弱超声波照射到身体上,将组织的反射波(echo)进行图像化处理。所谓US是根据英语超声波(ultrasonic)这个词的拼写而来的。

  • 标签: 超声检查 脾脏 检查技术
  • 简介:目的得出超声脾脏诊断与CT脾肋单元的相关性,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自1991年Delaitre和Maignien[1]报道了第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以来,LS已得到广泛推广,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LS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推崇.脾脏良性肿瘤患者有时并不需要行完全脾切除术.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splenectomy,LPS)可将脾脏中良性病变组织切除,同时保留部分健康脾组织.该术式不仅能保留脾脏正常的免疫功能,还具有微创优势.然而,由于脾脏血供丰富、质地较脆、缝合困难,保脾手术尤其是LPS技术难度高、风险大[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1月我科收治的5例施行LPS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LPS的操作要点和手术技巧.

  • 标签: 脾脏良性肿瘤 腹腔镜检查 脾部分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左上腹部肿物2年,加重3个月,伴上腹部胀满、食欲减退、周身乏力,于2001—01—30入院。既往有腹部外伤史。脉搏84/min,血压112/75mmHg。皮肤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部膨隆,可触及儿头大的肿物,质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血常规:白细胞4.2×10~9/L,中性0.76,淋巴0.24。B超检查:左上腹可探及45cm×35cm肿物,肿物回声不均,肿物与脾脏界限不清。上消化道钡透:肿物将胃挤向右侧。初步诊断:脾脏肿瘤,于02—05在全麻下行手术治

  • 标签: 脾脏囊肿 诊断 手术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前中医、西医对脾脏有较大争论。笔者从解剖外形、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加以阐述,认为中、西医脾脏从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都具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希望能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找到理论结合的基础作出贡献。

  • 标签: 脾脏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脏创伤的CT诊断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脾脏创伤CT检查影像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脾脏外伤的敏感性接近95%,正确率可达91%。结论CT能准确地显示脾脏的创伤,因而CT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脾脏创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cl3基因敲除对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组成及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Bcl3基因敲除小鼠(Bcl3-/-),血常规检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cl3-/-小鼠的免疫细胞组成;建立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小鼠模型,记录肺部肿瘤结节数和小鼠生存时间,对比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和Bcl3-/-小鼠的抗肿瘤能力。结果Bcl3-/-小鼠成功繁育成品系,子代基因敲除纯合小鼠无胚胎致死现象,且生长正常,与WT小鼠相比外观、生长发育、繁育性能未见明显差异;主要脏器无明显异常,但脾脏肿大且脾脏免疫细胞总数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显著低于WT小鼠;CD19+B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CD3+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同时T细胞亚群(CD4+、CD8+、Treg)比例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固有免疫细胞中NK细胞(NK1.1+)和中性粒细胞(Gr1+)比例下降(P<0.05),DC(CD11b+)比例无明显变化;Bcl3-/-荷瘤小鼠的肺部可见大量由黑色素瘤细胞形成的肿瘤结节,且生存时间急剧缩短。结论Bcl3基因敲除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继而影响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 标签: Bcl3转录共激活因子 基因敲除 抗肿瘤免疫 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