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护理,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程序护理可使护理服务具有针对性,使护理服务的规范性、系统性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快速恢复。

  • 标签: 脑出血 程序化护理 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程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及FI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常规护理 急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2例,对照组并发症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程序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能够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大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 程序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镇静镇痛护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程序镇静镇痛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统计数据对比(P>0.05),两组数据差距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3天,试验组镇静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护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可有效实现镇静镇痛目标,快速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谵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PSA NICU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规范程序系统教育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方法 选取 我院神经内科 一病区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实习护士 5 0 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学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结论 观察组学员理论知识 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且教学护理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规范程序系统教育模式 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规范化 程序化 系统化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体检中应用程序和谐护理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普通居民42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健康体检的的体检者采用常规的体检程序级护理,观察组的体检者采用程序和谐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满意度以及体检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检总满意率97.66%,对照组体检总满意率78.97%;观察组体检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体检者体检时长为(3.12±0.37)小时,对照组体检者的体检时长为(5.12±0.87)小时,两组体检时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和谐护理在健康体检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性,不仅利于体检过程的效率,同时体检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体检 程序化和谐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25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取包含程序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7.3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1.42%),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程序健康降雨运用至高血压的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还能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程序化 健康教育 高血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采用程序护理配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运用采用程序护理配合方法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 标签: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程序化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镇静镇痛在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程序镇静镇痛处理。结果研究组术后1d、3d、5d镇静评分、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镇静镇痛在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镇静、止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 重症监护室 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护理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程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程序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白内障手术 视力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教育,研究组53例患者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实施程序健康教育联合干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分别为94.34%和96.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2%和8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8%,差异显著(P<0.05)。结论程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及使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健康教育 高血压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护理措施对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就诊的5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行程序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与HSS评分。结果经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疼痛程度与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程序护理措施应用于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优化预后效果,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镜手术 术后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泻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的2月~2017年的2月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69例腹泻患儿,按照随即次序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制定整体护理程序施护,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观察组患儿家长与对照组相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对腹泻患儿实施护理,可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保障其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腹泻 整体护理程序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标准护理程序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86例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平均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3例,分别从护理效果、急救及院内反应时间等方面比较了对比组的常规程序护理和探究组的标准程序护理。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有改善,但探究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均少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心衰患者开展标准护理程序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死亡发生,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心衰患者 重症监护室
  • 简介:诊断疾病是每位医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常规实践活动。没有正确、规范、完善的诊断。就没有正确、恰当、合理的治疗。因此,诊断疾病的水平是体现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规范的诊断疾病程序是培养和训练医师临床思维,

  • 标签: 诊断思路 程序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住的100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治疗仪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观察组,使用呼吸湿治疗仪进行气道护理,同时给予一级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再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中再随机抽取100例为对照组,给予正常气道护理。结果应用呼吸湿治疗仪之后,观察组病人无气道堵塞、再次使用呼吸机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治疗仪的护理可以降低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概率,减少长期使用呼吸机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呼吸湿化治疗仪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温馨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心血管内科四区于2016年8月~2016年10月通过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应用于温馨病房创建过程中,对病房硬件,优质服务,护士礼仪进行评估后,从团队主线,质量主线,创新主线出发,提高病房硬件设施,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在温馨病房的创建过程中加入护理程序后,病房总体评分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温馨病房”创建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温馨病房”创建中应用护理程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温馨病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程序对小儿腹泻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情况的影响,明确综合护理程序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综合护理程序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4.90%(44/98),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占55.10%(54/98),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程序;以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作为对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比对照组的65.9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小儿腹泻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促进住院情况转归,提高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综合护理程序 症状改善时间 住院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术后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6例外科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采用术后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24h、72h疼痛情况以及术后72h内使用止痛药比例,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和72h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2h内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的实施使护理的针对性显著增强,使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及病情的有效恢复。

  • 标签: 外科手术 护理程序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