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型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型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型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型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寄生虫病,是猪绦虫的囊尾蝴寄生于人的颅内所造成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是流行地区继发性癫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囊虫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囊虫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应用血塞通与蛋白水解物治疗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供血不足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联合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观察组91.49%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方案都没有产生明显不良反应,血塞通联合蛋白水解物治疗供血不足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具有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血塞通 脑蛋白水解物 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影响性瘫痪患儿的心理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80例不同程度的性瘫痪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掌握病情、沟通、心理行为等干预措施,连续3个月。结果给予性瘫痪患儿心理护理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8%,其中30例效果显著,显效率为37.5%,45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性瘫痪患儿的过分紧张、恐惧、悲伤及忧郁情绪。

  • 标签: 护理 脑性瘫痪专病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解性瘫痪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为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通过有计划的与家长进行谈话,观察及了解家长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总结父母心理变化特点。提示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心理学帮助家长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及早的积极参与配合,有利于患儿整个的康复治疗过程。以此总结出性瘫痪患儿家长需要深入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家长心理负担,减轻家长悲观心理,有助于尽早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 标签: 脑性瘫痪 家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收的8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心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疾病,观察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的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ST-T改变、心肌酶谱异常人数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心同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步长脑心通 急性脑梗死 脑心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介入术与开颅术在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6例动脉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脑动脉瘤介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5.79%,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42.11%,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结论与开颅术相比,动脉瘤介入术在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术 开颅术 脑动脉瘤 效果
  • 简介:摘要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肽、利钠肽,是利钠肽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心血管生物标记物,其近年来倍受关注。钠肽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主要由心室细胞分泌产生,并广泛分布于、脊髓、心、肺等组织器官中。钠肽最早于1988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中分离得到,具有强大的促排钠、排尿、舒张血管、松弛平滑肌、降低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抗利尿激素等作用1,并且能够对抗心室重塑,减少心肌肥厚以及心室扩大等,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有研究表明,BNP水平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对BNP水平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脑钠肽 BNP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呼吸困难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病的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获得及时治疗,且疗效较满意。结论病理诊断有助于缺血性病的早期确诊,为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高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病 病理
  • 简介:摘要感染性脓肿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一种,有着极高的病死率,对于感染性脓肿患者而言,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正确的对症治疗是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和良好预后的关键。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诊断技术不到位、患者临床表现欠缺特异性以及脓肿数目、大小、位置不一等,使得临床对于部分感染性脓肿的诊出率较低,尤其在鉴别内高级别胶质瘤、非典型脓肿以及转移癌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及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1-2。基于此,本文就感染性脓肿的疾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对于感染性脓肿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并就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标签: 感染性脑脓肿 治疗 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对梗患者吞咽障碍临床护理的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患者收集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70例梗后吞咽障碍者,分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实行了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29%、80.00%;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则分别是91.43%、77.14%,两组相比,区别明显(P<0.05)。结论对梗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临床全科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的必要。

  • 标签: 脑梗 吞咽障碍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常见的的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病且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者在CT表现上以脑梗塞为主,病灶密度值低,出血量少,范围小,病变以基底区为主,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小,病情相对较轻,而中脏腑证者CT结果以脑出血为主,病灶密度值高,出血量多,范围大,病变以基底区及叶区为主,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病情相对较重。结论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 标签: 中风病 辨证分型 脑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肝性病(acutehepaticencephalopathy,AHE)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AICD)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以AICD收治的8例AH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误诊原因主要为病史采集不详细;对病情缺乏全面分析;对AHE的的认识不足。结论对肝病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临床医生应全面详尽询问病史及仔细查体,及早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急性肝性脑病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病CT征象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内的病变特性。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一共收治中风患者66名,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CT进行检测,并且对CT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结果中风病病变部位主要为基底节区;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部位上不同,中经络证以基底节区为主,而中脏腑证则以基底节区、叶为主;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病灶大小上亦有差异。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的深部。结论中风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CT检测出来,二者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 标签: 中风病 脑CT 征象表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肝性病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63例肝性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血液灌流。对照组127例肝性病单纯药物治疗。以血氨、神志恢复时间为考察指标。通过两组间对照,研究血液灌流对于肝性病治疗的意义。结果统计血氨、神志恢复时间等主要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性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灌流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所致肿胀(TACS)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5月的54例颅脑损伤所致肿胀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中存活24例,其中轻残和中残16例,重残8例;死亡30例。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之一。

  • 标签: 外伤性 脑肿胀 手术研究
  • 简介:摘要肝性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是在严重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表现为性格智能改变、行为失常、意识障碍和昏迷等。本文旨在探讨肝性病的发病机制。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发病机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采用同期历史对照设计,以2016年采用有针对性护理的1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以2016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出院时患者的心综合征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一般情况、心综合征严重程度等方面均相当,基线可比。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3.6%)。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人的的针对性护理是预防心综合征病人心脏进一步损害的重要措施,对心综合征的疗效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 标签: 脑心综合征 临床护理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