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种模拟器训练景下体验黑洞错觉的效果。方法16名飞行员按进场训练顺序分为完全无参照组和有限参照组,每组8人,在空间定向障碍模拟器上进行暗光条件下进场飞行,体验黑洞错觉。完全无参照组飞行员进入黑暗环境前看不见跑道灯,有限参照组飞行员对正跑道后再进入黑暗环境飞行。对比分析两组飞行员在着陆过程中的着陆成功率、飞机偏离跑道角度及偏离下滑线角度。结果完全无参照组着陆成功2人,有限参照组着陆成功6人,两组着陆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无参照组飞机偏离跑道角度大于有限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05)。完全无参照组飞机偏离下滑线角度大于有限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08)。结论参照物在黑洞错觉训练中起到关键作用。完全无参照的模拟器训练景下,进场飞行使飞行员体验到的黑洞错觉更强,对飞行操作的影响更大。借助仪表飞行对于克服黑洞错觉至关重要。

  • 标签: 错觉 黑洞 空间定向障碍 飞行员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我们对孤立转移瘤的鉴别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或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孤立转移瘤患者。30均作了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MRI的诊断价值。结果30例中其中24例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80%。结论低磁共振对孤立转移瘤的不典型表现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瘤的CT与MRI诊断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头CT与低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58例肺癌中CT发现转移瘤46例,MRI发现49例;23例肾癌CT发现转移瘤13例,MRI发现15例;2例甲状腺癌CT发现转移瘤1例,MRI发现2例;13例乳腺癌CT发现转移瘤8例,MRI发现10例;4例胃癌CT发现转移瘤3例,MRI发现3例。其中多发转移瘤61例,单发18例。结论CT与MRI均为检查转移瘤的有效检查方法,MRI平扫加增强转移瘤诊断价值更高,发现早,增强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 标签: 肿瘤 脑转移瘤 多层螺旋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转移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低核磁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转移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低核磁进行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单发病灶6例,所有病灶直径均未超过3cm,多发24例。结论转移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低核磁平扫加增强扫描诊断,可提高其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场核磁 临床应用 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将建构教育理论应用到护理实践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护理技能训练中依据建构教育理论设计训练方案、组织实施,使学生做到手联盟,主动建构知识的的各个层面、相关意义。通过实践,学生们主动学习技能、参与技能学习的欲望极高,既动手又动脑,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动手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思维,达到教学相长。

  • 标签: 手脑联盟 护理实践 动手能力 建构教育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伐他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恢复期的疗效对比。方法:分別于2021年1年时间段择取确诊脑梗死患者纳80例,结合治疗差异不同将其分为除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奥扎格雷、疏血通以及阿司匹林)40例患者,此类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普伐他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40例患者,此类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包括:NIHSS、Burke、ADL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周,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前者 NIHSS、Burke高于后者,前者ADL 评分与后者相比,前者显著偏高,两组差异较小,无可比性,(P

  • 标签: 普伐他汀 康复训练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 T超高MR评估动脉及其分支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招募的健康成年人40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其分为3.0 T MR组和5.0 T MR组,每组20名。对所有受检者进行时间飞跃MR血管成像(TOF-MRA),采用主观Likert5量表评分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采用3分量表法对动脉显示质量[大脑中动脉(MCA)及其3段、大脑前动脉(ACA)及其3段、大脑后动脉(PCA)及其3段、豆纹动脉(LA)、桥动脉(PA)]进行评估。2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40名受检者中男29名、女11名,年龄20~69(50±12)岁。5.0 T MR组图像的SNR值(187±9)和CNR值(156±7)高于3.0 T MR组(分别为91±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59、31.45,P<0.001),但5.0 T MR组、3.0 T MR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0(4.0,5.0)、5.0(5.0,5.0)分,Z=-1.23,P=0.218]。对动脉的评估上,3.0 T MR组与5.0 T MR组TOF-MRA在MCA、ACA和PCA近段及中段的显示均较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远段血管的显示上5.0 T MR组图像均明显优于3.0 T MR组图像(P<0.05)。在穿支动脉的评估中也可发现5.0 T MR组对LA和PA的显示均显著高于3.0 T MR组图像(P<0.001)。结论5.0 T超高场强MR扫描对远段脑血管及穿支动脉显示较佳,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图像质量 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病理机制中脑血管内皮的功能,或许与SPM促发育训练增加脑血管剪切力介导的PECAM-1/eNOS/NO通路调控相关联,并最终实现了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蒙古沙鼠(60-80 克),沙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1% (v/w)麻醉,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分钟诱导缺血,后松解恢复血流。不同组采用SPM促发育训练手段,最终分别检测各组的组织形态、蛋白及凋亡检测等相关数据。结果 SPM促发育训练可以增加剪切力,继而作用于PECAM-1/eNOS/NO通路影响脑血管内皮功能,内皮功能改善有助于缺氧缺血性病的康复。结论 SPM促发育训练增加剪切力,剪切力通过PECAM-1/eNOS/NO通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继而改善缺氧缺血性病介导的脑损伤。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PECAM-1/eNOS/NO 剪切力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低MR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因胎龄不同而有所不同,损伤模式取决于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的胎龄,损伤的程度、机率随发育的成熟而逐渐降低。结论低MRI能够准确、敏感、无创的反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愈后评估的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低场MRI
  • 简介:超急性期内血肿的CT、MR表现文献多有报道,而关于低MR的报道国内较少.我院自1997年以来经夜间急诊MR检查诊断为超急性期内血肿并经临床证实22例病人,现结合文献对其影像特征及应用价值探讨如下.

  • 标签: 超急性期 脑内血肿 低场 MR表现 诊断价值 MR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电反馈训练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功能状态。方法:将我院 2018年 9月 -2019年 8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 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就诊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本次就诊患者采取常规药物 +基于电反馈训练治疗。比较两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疗效;病情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功能状态工作负荷、大脑活力、睡眠质量、紧张焦虑以及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疗效、病情改善的时间、功能状态工作负荷、大脑活力、睡眠质量、紧张焦虑以及疲劳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常规药物 +基于电反馈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效果良好,对本病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

  • 标签: 基于脑电反馈训练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 脑功能状态
  • 简介:摘要对85例脑瘫患儿采取Vojta、Bobath和推拿按摩,配合静脉应用丽珠赛乐等西药及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综合疗法。结果康复总有效率达91.78%,其中-6个月组疗效最好(有效率96.34%),-36个月组疗效较差(有效率87.10%),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对脑瘫患儿应及早治疗,并采取综合措施。

  • 标签: 脑性瘫痪 推拿 按摩 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