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液酒精浓度(BAC)的影响。方法:测定三种真空分离胶试管的空白BAC值。观测不同保存状态(室温密封3天、一周;4℃密封一周;室温敞开1h、2h)下的BAC变化情况。结果:三种分离胶试管空白BAC值(mg/ml)分别为:0.03±0.02,0.27±0.11,0.05±0.02。室温密封3天,一周,4℃密封一周及室温敞开1h的BAC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室温敞开2h的BAC值则明显下降。结论:BAC测定标本保存应密封,尽量避免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管,全血标本密封4℃或室温保存一周不影响BAC的检测。

  • 标签: 血液酒精浓度 保存 检测
  • 简介:目的了解海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海洋微生物监测提供有力保障。方法用无菌海水采样器采集海水,每份225ml分别加入含有25ml10×碱性蛋白胨水、5×碱性蛋白胨水、原液碱性蛋白胨水、嗜盐菌增菌液、RVS增菌肉汤、营养肉汤六种增菌液,经摄氏18℃、25℃、35℃增菌培养,每6小时为一个时间段,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挑取表面培养物接种于相应平板,TCBS平板、血平板、SS平板(SS平板配制采用海水和蒸馏水两种溶剂做对比),并置相应温度下培养6h、12h、18h、24h、36h,在相应时间内长出细菌的分别挑取纯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最适合海洋菌生长的温度为摄氏35℃;增菌时间为6—12小时;培养时间为12-24小时;在各种稀释度碱性蛋白胨水中以10×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效果较为理想,且用海水配制的培养基较蒸馏水生长条件好。结论海水中微生物具有嗜盐性,在摄氏35℃下,适宜的含盐培养基有利于海洋菌的生长。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检测 最适生长条件 海水 碱性蛋白胨水 增菌液
  • 简介:目的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CaM)的最优条件。方法用重组人CaM、免抗CaM,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改善抗原因相化条件;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结果以pH7.40.01mol/L的PB为包被液,包被及后续封闭时间为4℃静置72h,CaM包被浓度为5-8g/ml,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37℃60min,可获最佳CaM定量结果。结论建立的检测CaM的ELISA测定方法,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也较好,可用于细胞内外CaM的定量研究。

  • 标签: 钙调素 ELISA 定量检测 实验条件优化 包被液 抗原包被浓度
  • 简介:目的:摸索及优化肽核酸(PNA)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QOGS)阵列的检测条件。方法:设计针对HBV的bis-PNA探针,将其固定在QOGS阵列表面,具体摸索了bis-PNA探针与HBV基因组DNA杂交时的最佳pH值、最佳离子浓度、最佳探针固定量。结果:杂交缓冲液pH值为6.8、离子浓度为20mmol/L、探针浓度为1.5μmol/L时杂交条件最为适宜。结论:摸索出了PNA-QOGS阵列反应时的最佳条件,为成功地构建PNA-QOGS阵列检测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肽核酸 基因传感器 检测条件 优化 bis-PNA探针 HBV基因组DNA杂交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酶和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试验条件 酸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并进行两组护理结果的比较。结果运用生理功能、情感体验、精神状态和社会认知四项功能指标进行作为评分依据;护理前,两组数据差异存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舒适护理后,观察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给予积极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肩量,建议临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患者 心血管疾病 生活质量 干预分析
  • 简介:摘要特殊染色主要是借助于相应的成分来进行染色,以此来更好地掌握组织、细胞之中的正常结构,亦或者是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场物质、病原体以及病变等情况。特殊染色本身就属于现代病理学技术范畴,将其有效的应用在其中对于组织器官结构、病态下的细胞等一系列改变情况都存在良好的明确作用,而且还能借助于这一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由此可见,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应用价值显著,而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现代病理学技术 特殊染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参照《GB5009.262—2016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对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检测条件,进行探索并反复试验,找出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准确满意的仪器条件。方法通过对顶空及气相条件不断的探索及反复试验,寻找出合适的仪器条件。结果在色谱柱TR-5毛细管柱,30m×0.32mm×0.25µm;载气流速1.0mL/min,色谱柱温以50℃保持2min,以10℃/min升温至200℃保持3min,进样量1mL,分流比501,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炉箱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30min的分析条件下,0-200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结论经过优化后的植物油溶剂残留量测定方法,可实现98.94%以上的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且分离效果好,为今后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顶空气相色谱法 植物油 溶剂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效果,为强化临床处方分析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抽选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0例中药使用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0例,对照组未进行处方分析,观察组则由年资丰富的中药师遵循医院处方分析路径对280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观察两组中药处方错误,记录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各项处方错误包括用药重复(3.2%)、书写不规范(4.6%)、配伍禁忌(3.9%)、用量错误(3.6%)、用法错误(2.5%)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良事件发生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4.30±2.13vs9.40±2.45)(P<0.05)。结论在中药调剂中应用处方分析能够减少处方错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中药调剂 处方分析 作用效果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血气分析临床应用存在的缺陷及原因。方法:对血气分析应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寻找缺陷所在。结果:血气分析在操作各环节均可出现缺陷,结果判断受判断者对临床基础知识的了解及对血气分析的认知度影响。结论:血气分析应从操作及结果分析两方面予以关注,才能有效避免缺陷出现。

  • 标签: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初期的差错及出现原因,为提高医院静脉配制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针对我院静脉配制中心于2016年2月~8月期间运行初期阶段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对差错事件类型进行整理,分析差错事件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应对措施。2016年9月开始实施差错事件应对措施,对2016年9月~2017年3月阶段内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比较两个阶段内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2月~8月,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共发生25起,包括3起外部差错事件、22起内部差错事件,差错出现原因主要包括医师、护士、药师这3个方面;2016年9月~2017年3月,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共发生7起,较2016年2月~8月同比降低72个百分点,均为内部差错事件,无外部差错事件。结论针对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初期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可有效减少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有利于提高静脉配制中心的工作质量,维持静脉配制中心的正常运行。

  • 标签: 静脉配制中心 运行初期 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对于我们来讲,眼睛十分重要,人的眼睛是人身体上相对来说最脆弱的器官,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的眼科疾病的出现概率,例如长时间玩手机、熬夜、甚至一些小事故,都会使脆弱的眼睛出现问题,轻者势力减退,重者甚至失明。眼睛受到伤害不仅是影响患者视力和生活,更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眼部护理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对眼科疾病医疗护理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本文将分析一些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对其提出一定对策。

  • 标签: 眼科护理 风险因素 对策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科急救病例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于2014年09月~2017年08月内科接收的9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调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急救治疗,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救治疗运用到高血压危象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水平。

  • 标签: 急救治疗 高血压危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白癜风发病机理。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就诊于我医院皮肤科门诊的80例白癜风病例资料收集整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运用SPSS19.0和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53例(66.25%),女性27例(33.75%);平均发病年龄(25.29±1.04)岁,发病年龄高峰为12~19岁;患者职业中学生最多,寻常型白癜风患者63例(78.75%);58例(72.5%)处于进展期;49例(61.25%)在春夏季节发病;皮损以曝光部位(头面部、颈部及手足部位)发病率较高(52.79%);平均病程(5.15±0.27)年,≤5年的有56例(70.0%)。结论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小,病因不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疗效有待提高。

  • 标签: 白癜风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猝死是心律失常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本文报道的16例均于夜间睡眠中突然死亡.现就16例猝死的尸解及猝死有关问题加以分析,探讨如下.

  • 标签: 心脏猝死 诊断 发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股沟疝临床类型、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130例腹股沟疝患者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腹股沟疝患者经临床检查和分析,查出可复性疝46例,滑动性斜疝33例,嵌顿性疝26例,绞窄性疝25例,通过针对性手术治疗,83%(108/130)的患者达到良好效果。结论密切观察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表现,并结合临床检查,判断腹股沟疝类型,有助于手术方式的及时选择,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静脉配置中心液体配置差错,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差错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防范措施。结果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差错包括医嘱审方差错、排药差错、配置差错、复核失误、打包差错、退药差错等。所有差错均可以通过实施防范性措施来避免。结论在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制度、加强管理等,可以避免静脉配置中心液体配置差错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保证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 液体配置差错 分析 防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白细胞(BWC)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同时对相同的680例尿液标本。结果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结果为阳性者(±~4+)219例,阳性率为32.2%,再用显微镜镜检检出白细胞超出正常范围(即大于0~5/HP)者为180例,阳性率占26.5%。剩余461例阴性标本用显微镜镜检发现73例阳性,388例阴性。结论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测定尿液白细胞两种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尿液分析仪并不能代替显微镜镜检法对尿液白细胞的检测。

  • 标签: 显微镜镜检法 尿液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的风险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6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及同时期收治的61例非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有41例阴道试产成功,20例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成功率为67.21%。观察组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在进行阴道试产前,需正确评估妊娠期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及是否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做好风险对策,减少并发症,提高阴道分娩率。

  • 标签: 瘢痕子宫 妊娠 阴道试产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血过程中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为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发生的30例输血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患者资料,对引发输血过程中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其具体原因将相关应对策略分析出。结果30例误差资料当中,非技术性误差占明显高于技术性误差占比,P<0.05。结论将临床输血管理力度加强,提升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业务知识水平,对输血技术严格规范同时严格遵照护理核心制度开展操作,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误差 输血管理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