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与评价MRI对外伤性椎体骨折的诊断和愈合过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椎体外伤骨折.共83个椎体.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隐匿性骨折。结果新鲜压缩性骨折T1WI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陈旧压缩性骨折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STIR序列呈低信号;爆裂性骨折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椎体呈分裂状:隐匿性骨折为T1wI及T2WI对应位置条状低信号,且于T1WI低信号周同见片状高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结论MRI可以从椎体信号的变化来评价椎体外伤性骨折的程度与康复过程,且能够弥补传统X线与CT诊断椎体骨折的诸多不足之处。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柱 骨折
  • 简介:摘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作为提升仿制药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推进国家供给侧改革、提高公众健康福利有着重要意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是各企业目前重中之重,评价品种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以提升一致性评价研究质量,提高评价研究效率,从而确保能高效且保质保量的完成一致性评价相关的研究工作

  • 标签: 仿制药 一致性评价 现状 建议
  • 简介:系统评价结果是循证医学巾级别最高的证据之一,也是搜集、整理、分析医学信息的活动。本文通过对系统评价方法学特点的分析与概括,提出系统评价过程体现了重视来源信息的无偏性获取、个体信息的加权性处理、结果信息的慎重性解释和时效信息的发展性更新等价值取向。

  • 标签: 循证医学 系统评价 价值取向 医学信息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门诊护理过程中危机管理的应用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于2012年2-6月对某医院门诊部门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危机管理技巧培训,同时与7月让接受技巧培训的医护人员正常进行门诊护理进行护理工作。分别选取200名患者,其中100名接受常规护理,另100名患者接受经过危机管理技巧培训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比较这两组患者对门诊就诊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统计调查显示,当护理人员将危机管理技巧应用到实际护理过程中后,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投诉数量明显减少,患者对门诊的护理满意程度也大幅度提高。结论若能够将危机管理技巧合理运用到门诊护理中去就能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减少护理过程中的纠纷案件。

  • 标签: 门诊护理 危机管理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炎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肺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教育组,每组5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教育组加用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教育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后,可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患者尽早痊愈,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 肺炎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此次治疗的98例胃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9例,试验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胃肠道反应、并发症均有所减轻,给患者的化疗带来福音,为进一步治疗更提供了可能,对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癌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层级护理干预方案,评价用于ICU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尤其是感染控制作用。方法:选取对象都是ICU收治患者,病例抽取时间段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共计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层级护理干预,各取30例患者,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ICU患者护理中积极落实层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助于控制和降低感染,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ICU患者 层级护理 感染情况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Orem自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患者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身体功能、社会交往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进行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Orem自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升护理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Orem自理模式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对全过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 2018 年 1月 - 2019 年 4 月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收治 的 7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为 37例;均给予对症治疗,对比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全过程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护理,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2.5%,高于对比组的 80.3%,差异有统计意义 (P<0. 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全程优质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 ] 全程优质护理 肝硬化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血液净化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评价。方法 从我院择选血液净化患者200例,时间线2020年5月—2021年7月,分为实施传统的护理(对照组)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2组均为n=100。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负性情绪相比数据相当,(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血液净化患者临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可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血液净化 低血压 负性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应用全过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全过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结论 全过程优质护理针对肝硬化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应着重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过程优质护理 肝硬化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入选的患者划分成两组进行护理研究,组别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人数为30例,将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遵医用药行为以及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升,最终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及肾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者认知度及配合度、提高疾病控制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 优质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抗凝方案对出血风险和滤器功能的影响,为透析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50名患者的临床数据,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局部肝素抗凝方案。比较不同抗凝方案下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滤器功能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分布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组别在透析过程中出血风险较低,而局部肝素抗凝组出血风险相对较高。滤器功能方面,局部肝素组滤器失效率明显升高,而低分子肝素组在维持滤器功能方面表现较为稳定。 研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在维持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滤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出血风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凝方案。而局部肝素抗凝虽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滤器功能,但出血风险较高,需要更加谨慎地应用。 结论: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抗凝方案对于维护滤器功能和降低出血风险至关重要。本研究认为,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患者群体在抗凝方案选择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抗凝剂量对于滤器功能和出血风险的影响。

  • 标签: 血液透析 抗凝方案 出血风险 滤器功能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至2023年两年间我院收治的8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2)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n=42),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洗胃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呕吐、鼻出血、胃管盘曲、窒息)和护理满意度三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有机磷中毒患者平均洗胃为(29.98±2.79)min,对照组有机磷中毒患者平均洗胃时间(38.75±3.61),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45.2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洗胃过程中能够减少洗胃时间,进而降低有机磷农药被身体吸收的量,另外针对性护理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这对于减少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不适感,促进医护患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 洗胃 价值评价
  • 简介:目的对当前发表的系统评价评价(overviewsofreviews,简称Overviews)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分析,为Overviews制作者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10年第1期)、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截至2009年12月,遴选出具代表性的Overviews。然后提取其质量评价标准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共遴选出43个具有代表性的Overviews,其中32个(74.4%)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了方法学质量评估,15个采用OQAQ标准(34.9%)、3个采用AMSTAR标准(7.0%)、2个采用DARE清单(4.6%)、2个采用Assendel标准(4.6%)、1个采用EectivePublicHealthPracticeProject标准(2.3%)、6个采用自定义标准(14.0%),1个采用综合标准(2.3%),2个为其他(4.6%)。有10个研究(23.6%)进行了证据质量评价,其中8个研究(18.6%)应用GRADE分级系统进行评价,7个研究(16.3%)同时应用了证据质量评价和GRADE分级评价方法。结论现有Overviews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包括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但大多数现已发表的Overviews文献的质量评价实施并不完整。同时,现已发表Overviews中采用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众多,尚无统一标准。鉴于OQAQ标准和AMSTAR标准评价内容全面,实施简易,其应用相对广泛,并得到了推荐,建议Overviews作者合理选择应用。GRADE系统相比其他证据质量分级系统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推荐制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正确使用,使Overviews研究结果更加完整,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评价再评价 系统评价 质量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