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在脊柱退变过程中发现了椎间盘和小关节相互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脊柱稳定和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腰痛。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椎间盘和小关节之间的退关系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本文对两者之间退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和分析了我院自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140例腰痛患者MRI,并且将这140例腰痛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分为3组(<40岁,40~65岁,>65岁)。并且对每组患者的L2-S14个运动节段退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其中退最为明显的是在L4-5和L5-S1节段,通过对退比率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40岁和40~65岁的腰痛患者椎间盘退化比率要高于小关节退比率,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但是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顺序还是无法准确判定,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对此进行研究。

  • 标签: 腰痛患者 腰椎小关节 椎间盘 退变 MRI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匹多莫德在小儿应性鼻炎伴应性哮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4年5月-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应性鼻炎伴应性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施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施以匹多莫德药物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并在随访过程中统计两组患儿疾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其病情均得到较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儿病情改善比对照组显著,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儿治疗后进行随访,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为2.0%比对照组患儿的46%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对于治疗小儿应性鼻炎伴应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儿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且治疗后复发率低,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匹多莫德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随访情况。方法将2014年8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应性鼻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方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小儿应性鼻炎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变应性鼻炎 疗效分析 随访
  • 简介: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无论是手术方案还是非手术方案,均不能减缓或逆转椎间盘退的进程,远期疗效不满意。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的不断发展,运用细胞疗法修复退的椎间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目的:综述细胞疗法,特别是干细胞疗法修复退椎间盘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检索的时间设置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检索的英文主题词为"stemcell;intervertebraldiskdegeneration。"筛选出内容与细胞疗法修复退椎间盘相关的文献,着重选取最新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成果。结果与结论:初检获得文献205篇,最终甄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50篇文献进行综述。干细胞与载体的结合物被注射进退的椎间盘,从而发挥修复退椎间盘的作用。这种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可,被认为未来最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是,相关的临床研究却少之又少,其临床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 标签: 椎间盘 组织疗法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细胞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8例临床疑诊腰椎小关节退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1个月内均接受了螺旋CT扫描。采用美国Markoniselect/SP螺旋CT扫描机,层距3姗,层厚3mm,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全部行k,k、k/s。节段扫描。每个节段扫描34层。患者仰卧,腿屈曲。均摄软组织窗和骨窗片。结果根据治疗情况,88例CT能清晰地显示腰椎小关节毛糙、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间隙窄、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脱位及伴有椎间盘突出变性、椎体滑脱等征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十分理想。

  • 标签: 腰椎小关节退变 CT诊断 研究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的临床意义及外科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5年5月206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距齿状线〈5cm62例,距齿状线5-10cm101例,距齿状线〉10cm43例;肿瘤直径〈3.0cm91例,〉3.0cm115例。术前及术中病理检查168例确诊为癌,15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癌。206例患者中行Dixon手术131例,行Miles手术38例,行TEM手术11例,行经骶尾部局部切除3例,行经肛局部切除7例,行直肠及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12例。结果20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癌183例(88.8%),术前及术中确诊为癌168例,诊断符合率91.8%;177例患者术前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96例确诊为癌(54.2%)。术中切取组织快速病理检查86例,48例确诊为癌(55.8%)。肿瘤直径〈3.0cm最后确诊为癌71例(78.0%),肿瘤直径〉3.0cm最后确诊为癌110例(95.6%);149例术后确诊为癌的中低位患者保肛率为69.8%。结论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的患者入院时绝大多数已存在癌变,外科医师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中低位病灶患者来取得癌变证据不建议行Miles手术,TEM手术作为微创技术对于早期直肠癌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直肠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外科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结直肠的上皮内瘤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术后诊断结果以及肿瘤位置分布情况。结果8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患者中,经术后病理检查,23.75%患者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12.50%患者确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63.75%患者确诊为浸润型癌。同时从肿瘤位置分布角度分析,浸润型癌在结肠患者中所占比为75.00%,在直肠患者中所占比为53.57%。结论加强结直肠上皮内瘤患者病理诊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结直肠 上皮内瘤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应性鼻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应性鼻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且治疗效果时间比药物治疗效果更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变应性鼻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方法手术治疗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10例宫颈上皮内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选择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将选择LEEP治疗116例患者定为观察组,传统宫颈锥切术的94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利普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冷刀宫颈锥切术,手术所需时间、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宫颈锥切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利普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口腔鳞癌的癌前病变。随着研究深入,发现OSF越来越普遍,发病率逐渐升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口腔黏膜的解剖结构及特点,通对OSF的患病率、发病原因、症状以及相关治疗方案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综述。OSF的危害非常明显,并且其发病因素与槟榔的食用密切相关。

  • 标签: 口腔黏膜 纤维性病变 研究现状 治疗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云南白药联合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接诊的宫颈上皮内瘤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随机分组治疗,50例采用LEEP联合常规抗生素方式治疗的为A组,50例采用LEEP联合云南白药及抗生素方式治疗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术后阴道分泌物持续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术后出血、感染、粘连、外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白药联合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能够有效缩短手术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云南白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应用于上皮内瘤高级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到2016年10月份于我院进行诊治的75例上皮内瘤高级别的患者,全部患者都采取胃镜活检诊断,把术后病理切片的检查作为对照,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胃镜活检的检查结果和术后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相比,差异不够显著,P>0.05;75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大出血或是其他的并发症。结论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应用于上皮内瘤高级别诊断中,其诊断效果比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胃镜活检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镜下活检用于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49例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锥切术,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估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分析术后病理级别增加的相关因素。【结果】249例患者宫颈锥切术确诊炎症8例,CINⅠ45例,CINⅡ60例,CINⅢ134例,浸润癌2例。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总符合率为61.8%。阴道镜下活检对诊断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为96.94%,特异度为75.47%,阳性预测值为82.61%,阴性预测值为68.42%。阴道镜检查不充分、阴道镜下宫颈病变累积多个象限、活检时有多个高级别病变与术后病理级别增加相关(P〈0.05)。【结论】阴道镜在识别CIN中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阴道镜下取材的局限性,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确诊CIN尚不够准确。因此,对于一些高级别病变的患者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明确诊断。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