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剖宫产手术术,对符合剖宫产手术适应症的产妇,尽快实施适宜的手术术,发挥剖宫产的临床优势,以提高产科临床上胎儿安全娩出率,确保母儿的健康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适应症 手术术式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下的门诊药房实施大窗口或者柜台型发药的调剂模式的运行情况。同时通过与传统调剂模式的对比,总结门诊药房开放调剂的优势,并对本院在实施开放门诊药房调剂模式的经验和体会做一总结,以形成对业内医院由传统封闭窗口调剂模式向开放调剂模式的转变建立良好的、可供借鉴的经验。通过本院的实际执行来看,开放的门诊药房调剂模式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建立人本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建议在各大门诊药房推广使用。

  • 标签: 调剂模式 门诊药房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成人腹外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常见病,农村地区多发,最多见的是腹股沟疝,具有确切效果的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历经传统的有张力修补方法,至90年代末兴起的无张力修补方法,大家一致公认后者优于前者。现又发展出开放与腹腔镜下多种无张力修补方法,本文回顾复习了本院从2010至2016年期间完成的119例成人开放疝环充填无张力修补术,试图进一步寻找和优化手术路径。

  • 标签: 成人腹外疝 疝环充填式 无张力修补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在医学教学当中,口腔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通过口腔教学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才能在日后成为专业的口腔医护人员。在口腔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手段等会给教学带来相应的阻碍,学生在口腔教学中很难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口腔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针对口腔教学选择新型的教学模式十分关键,本文将就参与教学在口腔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

  • 标签: 口腔 参与 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8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59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组对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术后感染、复发均优于常规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相比更具有优势,更适宜患者应用,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率,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效果 不同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滑疝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3例行开放手术治疗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滑疝临床特点,采用高位游离还纳疝囊方法,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术后第1天普通饮食,下床活动,术后3~7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切口感染、疝复发、肠梗阻等发生。慢性疼痛轻度及中度各1例。结论腹股沟滑疝虽术前明确诊断较难,但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可疑者术中不必切开疝囊,采用高位游离还纳疝囊,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采用预存自身输血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第一组预存自体输血组(研究组,n=88)术前采自体血1-2次,每次200ml,术后24小时内回输;第二组为对照组(n=88)输注异体库存血。结果研究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眩晕,经过休息、吸氧后好转。结论预存自体输血可有效应用于妇科手术,可减少此类患者输注库存异体血,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较输注异体血的患者没有明显变化(P>0.05)。

  • 标签: 自身备血,预存式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切除手术联合常规阴道前后壁修复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复发率低,是当前临床中最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阴式切除手术 子宫脱垂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4 年 6 月 ~2015 年 6 月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 34 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7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单纯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 10 例,有效 6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4.1% ;对照组患者显效 7 例,有效 7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82.3%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42.5±8.1 ) min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26.8±5.4 ) h 、出院时间( 4.2±1.1 ) d ;对照组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115.4±15.8 ) min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49.5±6.2 ) h 、出院时间( 9.7±2.5 ) d ;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单纯修补术治疗 急性胃穿孔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纯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
  • 简介:摘要文中简述我院借鉴美国新泽西州医疗中心的手术室管理模式,建立医生喜好本后提高手术术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医生喜好本》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70例患者行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获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患者住院安全和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感染“病源”发掘越来越清晰,对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也愈来愈成熟。本文以医院行政管理为视角,在医患关系被放大的今天,浅谈感动服务在院感管理中的应用,做到创新适用并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杜绝医院的二次及多次感染。方法:以感动服务带动院感管理,优化护理过程的服务(管理之点);不断的推进与更新医院感染控制与服务的标准,以患者为基准,与时俱进(管理之线);全面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的系统(管理之面)。

  • 标签: 感动服务 院感管理 创新
  • 简介:摘要在这个时刻进步的社会里,参与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生活各个方面,其主要是以学习者参与到教学过程为核心,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明显地提高,因而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口腔健康方面尤其是备受关注。所以,为了提高人们的口腔健康质量,社会上出现不少重点培养更加专业的口腔医学人员的专业机构,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些专业机构进行教学时采用的是参与的教学模式,参与教学成为口腔医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参与式教学 口腔医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妇产科中应用家庭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住院治疗的妇产科患者病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平均43例。对这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沟通护理。结果通过比较分析B组患者病情治疗后的成功率要显著比A组患者高很多;而且对住院时间而言该组患者也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满意度要明显比A组患者高很多。结论在妇产科中应用家庭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家庭式沟通 妇产科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验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届80例大专护理系学生,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体验的教学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教学方法,3个月后对其教学成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护士角色的认知度、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增强了人数比例为24/40(60.00%)、26/40(65.00%)、22/40(55.00%)、25/40(62.50%)、28/40(70.00%),均超过半数以上,而对照组相对应的比例为5/40(12.50%)、8/40(20.00%)、10/40(25.00%)、9/40(22.50%)、12/40(3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验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值得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体验式教学 护理教学 应用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运用鸟巢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5年 12月至 2015年 12月所出生新生儿 12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 6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实施鸟巢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氧的饱和度情况以及新生儿的身高、头围增长以及体质量。结果:实验组的综合情况都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新生儿运用鸟巢护理,降低了新生儿体温波动情况,为新生儿生长带来良好的环境,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护理 临床效果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临床护理服务采用路径管理方式实施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对护理服务进行质量控制;观察组采用路径管理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5.6%,组间差异显著(P<0.05);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临床护理服务采用路径管理方式实施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 标签: 护理 路径式管理 质量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