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健康科普知识的流行加之人民法律传统观念的提升,医疗纠纷也呈现出了逐渐增多的态势,而其中护士缺陷问题又是引发纠纷的重要隐患,所以,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把护理问题减至最低限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临床常用的个人护理问题,作以汇总、分类报告。

  • 标签: 临床护理 存在缺陷 危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15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 76 例)参照组( 76 例),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联合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病室环境、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即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各方面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管理中采用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 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服务的方法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小儿哮喘患者为调查对象,在任意编号后划入整体组常规组(n=46)。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整体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整体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97.83%,常规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84.78%,数据对比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组患儿的热退、咳嗽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儿,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护理中整体护理服务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其恢复时间,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哮喘护理 整体护理 小儿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分输血技术的应用护理要点。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7年 1月 1日到 2018年 10月 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 300例,均为需接受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18.0%高于观察组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 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 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接受输血的针对输血成分的不同开展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可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成分输血技术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宫颈癌疾病常规护理方式的临床差异 , 探讨 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 的临床价值以及意义。 方法 : 筛取二〇一七 年五 月至 二〇一九 年五 月我院收治的一百名宫颈癌病患 ,按着病患的收治顺序随机进行数字编号,编号个位数为单数的分为 A 组,编号个位数复数的为 B 组,各五十人。 A 组采取常规护理, B 组采取 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 。本次实验选取心理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癌因性疲乏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 : A 组癌因性疲乏情况较严重 。 A 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 64% , B 组病患为 100% 。 A 组心理状态改善的程度较不理想 。 结论: 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 对病患心理状态改善 有积极的作用,可以 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癌因性疲乏症状,值得在临床诊治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应急预案精心护理在产后大出血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产后大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应急预案精心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人。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70%),(P

  • 标签: 护理应急预案 精心护理 产后大出血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有效防范策略。方法: 2019年1月起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消化内科既往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学习, 2019年为实施后, 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 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消化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结论:对既往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管理策略,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科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1] ,所以,急诊科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 10min 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 )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 )沟通技巧。护士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 [2] 。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科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 [3] 。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科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4] 。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设备。对于急诊科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固定情况、肢体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科护士必须接收科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 [5] 。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 1 】 冀琨 .34 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对策[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下旬版 ),20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率快、病情复杂等特点,患者在出现呼吸内科疾病时,很有可能会受到生理因素导致出现记忆下降或混乱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将2017~2018年的患者进行分析,将不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护理防范的方式来了解常规护理和安全隐患分析的不同。通过数据能够了解到安全隐患分析,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时间,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远远高于常规护理,因此安全隐患护理分析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 30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 30例使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73.3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x2=6.405, P< 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 3.33%,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 2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4.043, P< 0.05。结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使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备应用价值。

  • 标签: 上消化道穿孔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医学领域也逐渐完善,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神经外科方面的护理,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探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危险元素,以及如何进行危险的预防。方法:选取某医院内神经外科的2018-2019年,约50名患者,并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根据对医院内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来分析怎样的护理方式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升患者的痊愈率,并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结果:医院中大多数的神经患者对具有预防措施的护理方式更加喜爱,并且不同的预防手段还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反响,所以可以直接说明,具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的护理手段能够更好保证患者健康的恢复。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血管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血管外科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效果更佳。结论:PDCA循环在血管外科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 血管外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房导乐分娩中应用临床护理的要点及效果。 方法: 从我院选择 98 例产妇 入组,时间 2017 年 6 月至 2019年 3月, 分组方法是 数字表法,每组 49 例, 2组均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增加产房导乐分娩临床护理 。结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总产程、产后 2h 出血量均更为理想,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产房导乐分娩中应用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产房导乐分娩 临床护理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从而为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方法:选取在某医院中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共计9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等量均分的方式划分为两个组别。在对比组儿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仍然采用医院基础的护理模式;在研究组儿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结合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在研究周期结束后,对比组间患儿的依从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通过对组间儿童患者依从率的对比得出,研究组的儿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治疗表现出更高的配合度,达到了89.13%,而对比组仅有71.74%的儿童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在儿童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比较上,研究组和对比组分别为95.65%和84.78%。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人文关怀的模式,有助于改善儿童不配合护理治疗工作的问题,对于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以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两个组,对照组以传统体检护理模式服务,观察组以优质护理模式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检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在体检宣教、体检流程、环境卫生、服务指引、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的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健康体检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在外因素分析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本院 2014年 1月~ 2016年 1月和 2017年 7月~ 2019年 7月入住 ICU中心的病患各 130例,对比两组置管之时的硬件设施、地理环境、人力资源配置和制度、流程修改进步,探索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外部因素。结果:经过环境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改善,增强医务人员规范化管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操作流程,对于降低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外在因素起到明显效果。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外在因素,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对医护工作者的培训教育,要求操作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预防措施体系对减少静脉导管感染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ICU 护理分析 外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研究及护理效果。 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8.7%,对照组为34.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健康教育达标率仅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76.09%,健康教育达标率为80.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的不良因素以及改进措施。方法 选择 2018年 3月 -2019年 1月间我院门诊护理管理出现的不良事件 30例,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种类、内容以及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相关改进措施后,我院门诊护理管理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通过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医院 门诊 护理管理 不良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肝癌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癌 生活质量 人文关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