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90例强迫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随访比较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改变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强迫症量表(Y-BOCS)强迫思维、行为与治疗前均有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对强迫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护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病情,调整治疗该方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强迫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口服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使用HAM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FSS评价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HAMD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更好(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TE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米氮平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米氮平 脑卒中后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在慢性失眠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较高,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改善情况更为理想,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物对慢性失眠症患者实施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且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抗抑郁药物 慢性失眠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哌啶醇联合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93例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予以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BPSD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BEHAVE-AD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结论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经氟哌啶醇与利培酮联合治疗后显著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具推广价值。

  • 标签: 痴呆 利培酮 氟哌啶醇 精神行为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状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单独行为矫正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对于干预前,两组干预后的NOSIE量表评分与SANS量表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状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精神康复效果。

  • 标签: 心理 行为矫正 慢性精神分裂 不良行为习惯 精神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的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米氮平治疗,给予研究组米氮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w、2w、4w、8w的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及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w开始两组HAMD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显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结论采用米氮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伴有焦虑的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米氮平 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25%,而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减少复发率,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认知行为疗法 焦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干预与心理护理联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的孕妇60例,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的行为干预与心理护理联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BP(135.45±15.44)mmHg、DBP(82.14±9.48)mmHg与对照组相比(152.46±16.45)mmHg、(97.15±9.1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行为干预与心理护理联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孕妇妊娠结局较好,血压较为稳定,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 标签: 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症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入诊我院的60例帕金森症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症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文拉法辛 认知行为 帕金森症 抑郁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单号为联合组,双号为单一组,各38例。单一组行艾司西酞普兰单一治疗,联合组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单一组,联合组治疗有效率36例(94.74%)显著高于单一组28例(73.68%),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0例(26.32%),单一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2例(31.58%),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结论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认知行为 抑郁焦虑共病患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80例笔者医院自2014年1月份-2016年5月份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临床检查均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相符。随机性分组,设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予以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汇总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30/40),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5%(2/4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12/40),实验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患者HAMA分值下降,实验组降幅比对照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应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对焦虑症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减少疾病复发。

  • 标签: 药物 认知行为 心理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4例,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MAD-17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认知行为干预 抑郁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保护和限制性切开会阴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19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人,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托肛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研究组采用无保护和限制性切开会阴,使用单只手对胎儿头部进行缓慢控制,争取达到最小的径线,协助产妇将胎儿顺利分娩,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生产后产妇的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自理能力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采用无保护和限制性切开会阴的方法协助分娩,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提高产妇生产后的自理能力,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限制会阴切开 无保护性 自然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12月我院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性液体复苏措施,限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分别记录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并计算治愈率与死亡率,对比常规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车祸创伤休克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平均输液量均低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均值、复苏开始时间均差异不大(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同时降低患者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西地那非、心理-行为疗法联合治疗早泄伴发勃起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剂量西地那非联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8.89%)优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利用小剂量西地那非、心理-行为疗法联合治疗早泄伴发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 标签: 早泄 勃起功能障碍 小剂量地西那非 心理-行为疗法 联合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6例伴有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奥氮平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为41例,占比85.41%,总有效例数为47例,占比97.91%,对照组显效例数为29例,占比60.41%,总有效例数为34例,占比70.8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药物,治疗伴有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冲动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丙戊酸钠 精神分裂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疾病恢复产生的影响,阐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本院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配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就抑郁水平改变情况和睡眠治疗质量改变两个方面,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从睡眠质量和抑郁水平来看,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单纯抗抑郁剂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抑郁水平趋向正常值,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明显得到改变等均有赖于联合治疗方案的实施,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积极推行。

  • 标签: 抗抑郁剂 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水平 睡眠质量 效果影响
  • 简介:为提醒人们关注存在于我们身上或身边,容易被我们误解或忽视的变态行为,本文通过与社会学研究的偏离行为、精神医学中的异常行为相区分,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界定了变态行为,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划分了常见的变态行为的类型,剖析了变态行为的各种危害.

  • 标签: 异常行为 常见 忽视 心理卫生 精神医学 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率和行为学特征,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更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628例MSM调查对象,HIV阳性率为7.1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83%。最近6个月,82.80%的调查对象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最近1次肛交性行安全套使用率为88.85%,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5.76%;近1年中,93.95%的MSM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或同伴教育服务。结论MSM的HIV感染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建议深入开展艾滋病宣传、安全套推广以及规范性病诊疗等综合干预工作,控制HIV的传播。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感染 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