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肩周炎患者联合运用针灸与推拿治疗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肩周炎患者归入两组(42例/组),Ⅰ组单纯接受针灸治疗,Ⅱ组同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肌力改善情况等作记录及评估。结果Ⅰ、Ⅱ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为76.2%与95.2%,Ⅱ组相对Ⅰ组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的肌力评测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Ⅱ组的肌力评测值显著提高,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运用针灸及推拿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肌力恢复好,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针灸 推拿 作用机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和经验的历史记录,是个人能力的写照,与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针对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档案查询困难、资源共享程度低下、档案易污易损等问题进行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三个方面改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 标签: 医疗卫生机构 人事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措施。结果大部分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均有预兆,原发病因是脑梗塞,本研究中26例患者,经过治疗,死亡2例,好转7例,16例基本痊愈。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均较为复杂,且预后不佳,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病情加重,应该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针对高危因素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有利于提高出血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产前心理指导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产前心理指导,比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情绪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例数较多,且SAS评分、SDS评分较低,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入适当的产前心理指导,能够平缓产妇心情,提升自然分娩率,可推广。

  • 标签: 产前 心理指导 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临床教学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调查分析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发护理纠纷的原因。结果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带教老师及护生法律意识淡漠,护生的不熟练技术操作及与患者沟通的缺乏等是诱发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结论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择与管理,提高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知识技能培训,规范护理行为,把握沟通技巧等可防范护患纠纷。

  • 标签: 护理临床教学 护患纠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理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针灸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检查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晨僵时间减少、中医症状评分降低、胸廓活动度及脊柱活动度增加、臀地距减少、血沉及C反应蛋白指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针灸 风湿 骨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延续健康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对患者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5年4月—2016年2月时段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n=36)、干预组(延续健康护理,n=36),回顾分析2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康复状态量表评分、1年后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健康护理,可使患者得到更好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延续健康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96例精神分类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48,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和对照组(n=48,予以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电图异常率及心肌酶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电图异常率对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肌酶组间改善程度对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和心电图,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对症用药。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献血所产生心理恐惧的应用价值以及提高献血成功率的策略。方法选择我血站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参与无偿献血者196例,依据奇偶数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98)和对照组(n=98)两组。接受常规操作但未进行心理干预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操作并进行心理干预的献血者作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献血者的献血综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本次196例无偿献血者分别按献血流程采血后,实验组不良反应率3.06%,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20%,实验组献血者的成功率以及献血量都较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了献血者的心理恐惧,同时提高了献血成功率,值得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干预 心理恐惧 献血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对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方式下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认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MMSE为(20.2±1.7)分,WCST为(46.8±2.4)分,对照组为(29.1±2.1)分、(31.5±2.7)分。结论认知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康复护理 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