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细菌检查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通过痰涂片检查、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了解本地区分枝杆菌耐药疫情,为结核病诊治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市辖区内各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2009年6—8月的11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160份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及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链霉素(S)4种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1)160份标本中即时痰21份,夜间痰61份,晨痰78份,分别占13.1%、38.1%和48.8%。(2)160份标本中粘液痰76份,干酪性痰72份,血痰9份,唾液3份,分别占47.5%、45.0%、5.6%和1.9%。(3)160份标本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141份涂阳培阳,7份涂阴培阳,12份涂阳培阴,涂阳培阴率7.5%(12/153)。(4)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90例,55例敏感,单耐15例,多耐7例,耐多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4例。结论选择采集时间是晨痰和夜间痰,标本性状为干酪痰或粘液痰进行培养阳性率明显提高。传统的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不仅能了解分枝结核杆菌有无生长和繁殖能力,还为进一步试验(药敏、菌型鉴定)提供了基础,发现耐药结核病人尤其是耐多药病人对结核病控制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痰标本 痰直接涂片法 痰分枝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在细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送往检验科的200例痰标本作为研究标本,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选中的痰标本,比较不同培养基分离细菌菌株情况。结果1例痰标本在923TBL液体培养基中出现浑浊,有细菌生成;在7H9L半固体培养基中有菌株出现;而在罗氏培养基以及923TBB培养基上则没有菌株生成。结论采用高渗半固体培养基可以从痰标本中分离出结核杆菌L型菌株,表明痰标本在细菌检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痰标本 细菌学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窦腔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102例CRS手术患者窦腔脓液和病变黏膜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监测结果。结果102例送检标本,阳性82例,阳性率为80.3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4株,克氏库克菌6株,烟曲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各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8个菌种各1株。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敏感度依次为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钠、青霉素。结论CRS多伴有细菌感染,喹诺酮类可作为内镜鼻窦手术后的首选抗生素。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菌检验和血清检验诊断布氏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布氏菌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并对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96例患者中,经血清检验确诊72例,其中有24例经细菌检验确诊;能够被两种检验方法同时确诊者16例。经血清检验无法确诊,或者是血清检验结果阴性者,细菌检验中结果为阳性。结论经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均能够对布氏菌进行确诊,然而两种检验方法无明显相关性,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应针对具体情况对布氏菌检验方法进行选择,提高检验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血清学检验 布氏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菌性肺炎幼儿的临床细菌检测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我区中进行治疗的300例细菌性肺炎幼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住院当天痰液进行细菌检验。结果在30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158例细菌性肺炎,主要包括革兰阴性(G-)杆菌和革兰阳性(G+)球菌,并检出主要几种细菌对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加棒酸两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程度。结论本地区肺炎患者中主要为细菌性肺炎感染患者。

  • 标签: 幼儿 细菌性肺炎 细菌学监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改善白内障结膜细菌状况最为有效的抗生素药物,0.3%左氧氟沙星相比氯霉素、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尤其对结膜囊中最常见的表皮葡萄球菌等有很好的抑制杀菌作用,能很好的减缓、预防眼睛畏光、疼痛、沙痒、烧灼、异物感、干涩之感,减轻结膜水肿充血症状,为白内障治疗工作的开展和预后结局的改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白内障 结膜细菌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我院ICU的218例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12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后找出危险囚素,回顾性分析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敏感抗生素类型。结果在21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肺部感染135例,感染率为61.93%。结论该研究提示了ICU内医院感染的高发病率,明确ICU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特点,为肝脓肿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2017年6月1日—2018年10月1日97例临床诊断肝脓肿病人肝脓肿穿刺脓液标本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剔除重复菌株,结果按照CLSI2017年版标准判定,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分析。结果97例肝脓肿病人肝脓肿穿刺脓液标本培养其中90%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他10%有大肠埃希菌(5%)、肠球菌(2%)、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等,且单纯肺炎克雷伯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细菌敏感性高,对CLSI推荐应用的常规抗菌药物均敏感,敏感率达90%以上。结论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经验用药以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皆为宜。

  • 标签: 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敏感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耐药性细菌的种类越来越多,其耐药范围越来越广,临床上关于细菌的培养方式对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对临床上指导用药物治疗耐药性细菌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肉汤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观察细菌耐药性的前后变化,以了解混合培养对细菌耐药性是否存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混合培养对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还结合其他研究,对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细菌混合培养 细菌耐药性 质粒传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本院胆道疾病患者细菌种类和药敏情况,得出结论本地区胆道系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产ESBLs)多重耐药菌易见,不能靠经验用药,须依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汁细菌培养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提高检验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12月1790例临床细菌检验资料,系统性分析检验的正确性,将临床细菌标本分为血液标本、创伤组织标本、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咽试纸标本以及粪便标本六类。药敏试验采用常规K-B法,统计检验合格率,总结经验。结果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标本类型中正确率由高到低顺序为创伤组织细菌(96.9%),血液细菌(93.8%),痰液细菌(92.1%),尿液细菌(88.5%),分泌物咽试纸细菌(84.0%),粪便细菌(81.4%)。结论双细菌检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需要对采集标本进行适当处理、菌类分离和培养等,在菌类鉴定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才能够促进诊断正确性的提高。

  • 标签: 细菌检验 正确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与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中的检验效果。方法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阴道细菌检验的孕妇患者3200例,采用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同时进行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的情况。结果3200例患者中,PCR检测100例阳性,阳性率3.12%,且经省临检中心验收合格;而细菌培养法检测出20例阳性,阳性率0.63%;PCR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PCR检验法检验阴道细菌B群链球菌(GBS),其检出率较高,且准确率达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CR检验 细菌培养法 B群链球菌(GBS)
  • 简介:摘要临床细菌检验程序包括标本分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三个步骤,其中菌种鉴定的快慢是影响整个检验时间的关键。用分离培养基对菌种直接鉴定;用特异性酶进行快速菌种鉴定;对某些常规方法重新进行评价,减少不必要的检验时间。探究结果表明,运用菌种鉴定法可以准确快速检验临床细菌且成效显著。

  • 标签: 临床细菌 检验 成效显著
  • 简介:摘要近年以来参加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其中鉴定肠杆菌科菌48株,准确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鉴定技术,对鉴定过程各环节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细菌鉴定 肠杆菌科
  • 简介:摘要内毒素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并且对人类的健康构成重要威胁,而国内外环境内毒素的标准尚不统一完善,也没有一种快速且适宜现场实时监测的检测方法。广大学者需致力于研究实时、快速、灵敏的新检测方法,以保护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

  • 标签: 内毒素 环境 检测技术 脂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在我院接受细菌检验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符合阴道炎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进行PCR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在本次阴道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P<0.05);同时PCR检验法对加特纳菌和棒状杆菌的检验准确性较细菌培养法显著要高(P<0.05)。结论PCR检验法相比于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更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PCR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