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本院胆道疾病患者细菌种类和药敏情况,得出结论本地区胆道系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产ESBLs)多重耐药菌易见,不能靠经验用药,须依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汁细菌培养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炎患者胆汁细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集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所选择的病例中,有6803%有需氧菌的存在,菌株也有92个之多。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各种抗生素均具有高低不等的耐药性。结论由于抗生素容易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医生提前介入,对此类患者的胆汁进行实验室检查具有必要性。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胆汁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胆道疾病患者294例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胆汁中检出两种菌混合感染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经验性治疗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建议选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建议联合氨基糖甙类治疗。

  • 标签: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胆汁细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00例患者,术中提取胆囊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29例患者检出细菌,均是非重复分离菌,阳性检出率为25.8%(129/500),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与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0.4%、29.5%、10.1%;分离菌包括两种及两种以上者52例;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敏感率相对较高。结论诱发胆道感染的细菌多样且复杂,临床应结合细菌耐药性,选择安全、低价的抗生素。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汁 细菌学分析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3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男216例,女101例;年龄为(62±10)岁。317例病人中,158例术前无胆道引流,115例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44例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为经内镜逆行胆道引流(ERBD)。观察指标:(1)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胆汁细菌培养情况。(2)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病人临床病理特征。(3)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胆汁细菌耐药性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两两比较进行Bonferroni校正,多重比较中检验水准为0.016 7。结果(1)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胆汁细菌培养情况:317例病人中,116例细菌培养阳性,包括43个菌种共168株菌株,其中术前无胆道引流36例(46株),行PTCD 39例(49株),行ERBD 41例(73株)。①317例病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59%(116/317),术前无胆道引流、行PTCD、行ERBD病人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2.78%(36/158)、33.91%(39/115)、93.18%(41/44),3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4.066,P<0.05),其中术前行PTC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4.137,P>0.016 7),术前行ERB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和行PTCD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72.305,44.718,P<0.016 7)。②多重细菌感染占比为36.21%(42/116),术前无胆道引流、行PTCD、行ERBD病人多重细菌感染占比分别为19.44%(7/36)、23.08%(9/39)、63.41%(26/41),3者多重细菌感染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431,P<0.05),其中术前行PTC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47,P>0.016 7),术前行ERB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和行PTCD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5.133,13.215,P<0.016 7)。③多重耐药菌占比为30.95%(52/168),术前无胆道引流、行PTCD、行ERBD病人多重耐药菌占比分别为15.22%(7/46)、26.53%(13/49)、43.84%(32/73),3者多重耐药菌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447,P<0.05),其中术前行PTC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827,P>0.016 7),术前行ERBD与术前无胆道引流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0.490,P<0.016 7),术前行ERBD与术前行PTCD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772,P>0.016 7)。(2)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病人年龄、腹部手术史、黄疸程度、胆道梗阻位置均与细菌培养阳性无关(χ²=4.865,1.423,4.922,0.030,P>0.05)。(3)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胆汁细菌耐药性情况:术前无胆道引流病人中革兰氏阳性菌对呋喃妥因、利奈唑烷、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0,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行PTCD病人中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烷、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0。行ERBD病人中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烷、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0。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率最低的前4种抗菌药物分别为利奈唑烷、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最低的前4种抗菌药物分别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7株真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为0。结论术前行ERBD的病人更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且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比例高。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

  • 标签: 黄疸 恶性梗阻性 细菌 抗菌药物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和尿沉渣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检测尿液样本,实验组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检测尿液标本。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尿路感染患者采用细菌培养和尿沉渣细菌进行定量诊断的结果一致性较高,采用尿沉渣定量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尿路诊断中能够发挥出较大的应用价值,是尿路感染主要的筛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细菌培养 尿沉渣细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细菌培养是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内,并在适当的环境内,使细菌生长和繁殖。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某医院2017年的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对于临床指导用药有很大帮助。结论协同医生正确解读药敏报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细菌培养,药敏实验,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用同一尿液标本的菌落计数修正细菌培养结果。结果在观察组所有331份尿液标本中,尿液细菌培养存菌率为77.34%(256/331),用规定方法判断合格率为51.05%(169/331)。合格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别按各自的尿液细菌计数结果经以上两种不同的临界值修正后,合格率为38.67%(128/331)。结论尿液细菌计数结合尿液细菌培养可以有效地避免细菌污染尿液标本所带来的影响与错误的结果,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尿液 菌落计数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耐药性细菌的种类越来越多,其耐药范围越来越广,临床上关于细菌培养方式对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对临床上指导用药物治疗耐药性细菌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肉汤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观察细菌耐药性的前后变化,以了解混合培养细菌耐药性是否存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混合培养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还结合其他研究,对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细菌混合培养 细菌耐药性 质粒传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阴道内细菌感染时,比较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56例女性患者,对照组(细菌培养法)、试验组(PCR检验法),检测两组的检出率,并检测阴道内的各类细菌,分析其特异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组的检出率(89.74,70/78)与对照组(71.79,56/78)相较,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检出的加特纳菌率(65.71%)较对照组(48.21%),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病,PCR检验法的检出率较高,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PCR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2~2016.4妇科收入94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使用PCR进行检测,对照组使用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细菌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91.5%,高于对照组76.6%,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PCR检测法与细菌培养法相比较,PCR检测法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利于医师对于疾病判断,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PCR法 细菌培养 阴道细菌检验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后的对比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12月至2020 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诊治并符合研究标准;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PCR检验法(实验组)和细菌培养法(常规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临床检验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5.00%(棒状杆菌10例、肠球菌13例、加特纳菌15例),常规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0.00%(棒状杆菌例9、肠球菌例10、加特纳菌13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的应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效果更加显著;可给予推广和采纳。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痔疮科患者发生肛周脓肿的病原菌感染特点以及抗生素耐药情况,并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感染来讨论其与肛瘘、肛周脓肿的关联。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分析,采取细菌培养、品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的方法来探究细菌菌种及其相关性。结果150例脓液标本中,检出需氧致病菌的百分率为90.0%,且以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为主,需氧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0%,革兰阳性菌占10.0%。检出厌氧菌共10.0%,以消化链球菌与脆弱类杆菌为主。需氧菌对于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可达100.0%,而对于青霉素的敏感率为0.结论肛周脓肿主要存在混合菌感染与肠源性细菌感染,所有检测出的菌群均对万古霉素与亚胺培南敏感,青霉素不应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规药物。

  • 标签: 肛周脓肿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肛瘘 耐药性
  • 简介:细菌感染是医院内的常见感染。其病原菌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抗菌药物种类很多,其抗菌作用与强度,各不相同,其药价差异也大。因此,必须重视细菌培养,争取及早检出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合病情诊断,参考抗菌药物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的效果,争取获得更好的疗效。现提出抗菌药物选用的依据与步骤,以供参考。

  • 标签: 细菌感染 细菌培养 抗菌药物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L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结论经过对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 标签: 细菌 L型 分离培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