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实施复治疗后窦维持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50例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复率治疗,根据患者6个月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81例)与非复发组(6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复发组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非复发组,Pmax与Pd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大于非复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非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超声云雾状影多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时限延长是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复率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房颤维持时间短、LAD较小、左心房超声云雾状影较少是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复率治疗后能维持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非瓣膜心脏病 心房颤动 复律治疗 窦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数学抽象,直观地显示出基因决定性状的客观规律。并且指出(1)不宜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述单基因性状和多基因性状;(2)多基因性状与基因型之间是线性关系;(3)“正态分布表示性状的连续”是一种误导。

  • 标签: 数量遗传 单基因性状 多基因性状 正态分布
  • 简介:摘要手诊由于其精简便廉近年来在疾病预防和诊治上得到不断的推广,但由于手诊发展历史的曲折性和发展规模的局限性,使得手诊理论未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规范,各家学说纷出,虽研究硕果累累,但初学者在学习上却觉纷繁复杂,特别是在手部脏腑反射区定位问题上存在诸多的困惑。本文就生物全息在手诊脏腑反射区定位中的应用提几点愚见,希能为手诊脏腑定位之规范化进程尽绵薄之力。

  • 标签: 手诊 手部脏腑反射区定位 生物全息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的季节性规律,为制定麻疹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对涟水县1956~2012年的麻疹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涟水县1956~2012年的麻疹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4997,r值为0.5480。结论麻疹发病有季节性分布特征,疫苗干预可使麻疹发病高峰日后移,但不会改变麻疹发病的季节性流行规律。

  • 标签: 集中度法 圆形分布 麻疹 季节性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尖瓣置换术中行电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13例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中心脏复跳后行心内电复。转为窦性心率后立即予75mg胺碘酮静推,之后胺碘酮持续泵入(0.5mg/kg.h)。拔气管插管后胺碘酮改为口服(200mg,一天两次。1周后后改为200mg,一天一次)。在出现严重副作用或者房颤复发后停用胺碘酮。结果13例患者术中均复后均转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8.0±5.4月(12-25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30.8%(4/13),其余9例(69.2%)房颤复发。窦性心律与房颤复发组临床资料比较,窦性心律组较房颤复发组体重较轻(45.3±2.2kgvs63.9±8.2kg,P<0.05)、左房内径较小(37.5±1.9mmvs45.1±8.1mm,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长短、术前心功能、左室横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行电复治疗房颤避免了再次入院、全麻的麻烦,为治疗房颤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其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尚不理想,还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二尖瓣置换 术中电复律 房颤 胺碘酮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7年2月到我院急诊就诊的2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两组,胺碘酮治疗组(172例)胺碘酮150mg用生理盐水20ml或5%葡萄糖20ml稀释后静脉推注,注射大约10分钟以上;心律平对照组(54例)心律平70mg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观察监护仪上约半小时,如果未恢复窦性心律,再使用原药物静推,累计最大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计算1天内转复的情况。失败者建议转院做射频消融术。对于1天内复成功的病例,在离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再来院复查心电图。结果复成功率1天内胺碘酮治疗组成功91.9%,心律平对照组成功66.7%,两组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转复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在4小时内复;转复后随访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胺碘酮治疗组的维持窦情况均明显好于心律平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率高于较心律平,而且胺碘酮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胺碘酮 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癫痫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是否与人体生物钟节律以及人体激素分泌的规律有关,需进一步探讨。癫痫发作有24小时节律性,主要决定于病灶起源定位。婴儿痉挛症,其痉挛发作多发生在觉醒状态和白天,时间主要集中在600-900,900-1200及1500-1800;局灶性癫痫发作,如颞叶癫痫发作集中于2100-900,额叶癫痫发作集中于2400-600,顶叶癫痫发作于600-900,枕叶癫痫发作于900-1200及1500-1800;痴笑性、失张力、肌阵挛性癫痫发作多发生在觉醒期或白天,而自动症及过度运动癫痫发作多发生在睡眠期或夜间。全面性癫痫发作,如强直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多发生在睡眠期,失神癫痫多发作于清醒期,而其它全面性症状性发作类型多发生在觉醒期。机制与体内深部体温、褪黑激素及皮质醇分泌有关。

  • 标签: 癫痫 婴儿痉挛症 昼夜节律 褪黑激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病人来源的分析,了解医院服务范围和病人来源特点,为医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11年辖区内、辖区外、苍梧、藤山、蒙山、岑溪和外地住院病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1年,各区域病人逐步递增,尤其辖区外和广东病人来源比较多,可以看出患者有就近就医的特点。结论应该根据病人的来源方向确定医院服务的重心和以后所要拓展的方向,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病人来源 发展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心脏电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85例经心脏电复治疗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A组28例患者经依托咪酯麻醉,B组27例患者经右美托咪定麻醉,C组30例患者经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电复后B组SBP、DBP及HR降低明显,A、C组与B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B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心脏电复中应用,能够维持患者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

  • 标签: 依托咪酯 右美托咪定 心脏电复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感染菌群分布以及相应的耐药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分离得到的医院感染病原菌3012株,对其展开菌群分布鉴定和药敏试验,而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内共送检标本25743份,检出病原菌株3012株,检出率为11.70%;菌群分布情况为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对医院常用抗生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为目前医院防控工作的重点,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改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 标签: 医院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细菌种类的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依据。方法统计2012年全年1267份细菌培养标本中,对其阳性构成比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细菌数为286株,阳性率为22.57%主要有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我院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统计,发现我院常使用的抗生素出现较高程度的耐药性。结论不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和盲目地经验用药与细菌的耐药性有相当大的关联性,应重视规范送检细菌培养标本,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细菌分布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社区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36例,观察其病菌分布情况。结果致病菌中大肠杆菌,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占前四位。结论通过观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分布结果,能够为该地区临床医师对肺炎患儿的经验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并减少患儿的菌群失调,降低细菌的耐药性产生。

  • 标签: 儿童 获得性肺炎 细菌 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用药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肺炎患儿的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3份痰标本共培养出致病细菌292株,阳性率为26.5%,其中阴性杆菌242株,阳性球菌40株,真菌10株。主要分离的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而G+菌则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情况严重,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显示高度耐药,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尤其突出,但其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敏感率达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大环内酯类以及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也较高,但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本组小儿肺炎的致病菌以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较高,药敏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肺炎 痰培养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胆道疾病患者294例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胆汁中检出两种菌混合感染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经验性治疗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建议选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建议联合氨基糖甙类治疗。

  • 标签: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就诊女性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1584例患者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28种分型检测。结果被检人数1584例,其中阳性367例,阳性率23.17%(367/1584);单一感染281例,占总感染例数的76.57%,多重感染86例,占感染例数的23.43%;单一感染高危型共198例,占70.46%(198/281)主要以HPV-16、52和58为主,中危型16例,占5.69%(16/281),低危型67例,占18.26%(67/281);HPV-73和-83(MM7)型未检出。结论HPV28种分型是目前国内市场较全面的HPV分型模式,本文旨在统计分析用该分型模式检测的我院就诊女性HPV感染情况及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HPV亚型分布 人乳头瘤病毒 28种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HBV-M(乙型肝炎标记物)分布情况。方法2012年对上海大型三甲医院987位医务人员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HBc-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率与国内报道相一致,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HBe-Ab(乙型肝炎E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HBe-Ag(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降低。结论乙型肝炎育苗的注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及医务人员存在一定隐形感染,医务人员的HBV-M分布有一定的特殊情况。

  • 标签: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V-M 乙型肝炎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变化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试验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正常组,对两组对象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对试验组患者的24hHRV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的各项指标,P<0.05;试验组患者的昼夜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昼夜变化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昼夜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2008年-2009年期间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了解对治疗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通过133例标本的检测,得出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及外伤感染。结论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及耐药趋势,应引起临床方面高度重视。

  • 标签: 不动杆菌 耐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症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98例,对患者的中医症状进行收集和观察,通过统计学分析,对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I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的中医证候主要为气阴两虚、痰湿、血瘀;临床中以气阴两虚为主,兼有痰湿、血瘀表现,阳虚表现出上升势头,阴虚则表现出下降趋势,为IV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表现;V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以阴阳两虚、气虚、痰湿和血瘀。结论糖尿病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为本虚标实。实证大多以痰湿和血瘀为主,虚证多数以气阴两虚为主。气虚血瘀几乎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

  • 标签: 中医证候 糖尿病肾病 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