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了解凉山彝族聚居区昭觉县小学生的患龋情况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在简便口腔器械配合下,采用自然光线龋齿直视检查方法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地小学生患龋率、龋均明显偏低,其他情况与国内报告的资料相似。结论患龋率与饮食习俗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保持口腔卫生在防龋方面尤为重要。

  • 标签: 患龋率 龋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彝族地区中期妊娠引产的原因,寻找对策,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底在本站行引产的孕16~28周,年龄在16~46岁妇女615例的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计划内妊娠占8.9%;计划外非意愿妊娠占21.5%;计划外生育间隔时间不当妊娠者47%;计划外妊娠22.4%。结论彝族地区中期妊娠引产原因有多种因素,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杜绝或降低中期妊娠引产的发生。

  • 标签: 彝族地区 中期妊娠引产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凉山彝族地区实施多导睡眠监测的监测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0月采用美国伟康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对呼吸内科睡眠监测室32例彝族患者进行不少于7h的整夜连续监测和护理。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监测,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介征29例(重度17例,中度10例,轻度2例),1例因环境陌生、导联线多,无法入睡而监测失败。结论对彝族患者采取对症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多导睡眠监测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彝族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加强辖区内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建设,了解重点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及时掌握重点职业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积极防范职业病的发生。方法设计调查表,运用采访法调查填写并汇总分析。结果凉山州境内企业行业主要为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电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规模以“小型”为主,经济类型以私有为主。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主要为“严重”。凉山州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煤矽尘)、矽尘、电焊烟尘、苯、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噪声共七种,其中煤尘(煤矽尘)、矽尘、电焊烟尘、噪声的检测合格率在66.7%~86.5%之间,其余三种合格率均为100%。2016年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主要为粉尘、噪声作业人员,检出职业禁忌症45例,未检出疑似职业病例。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中主要异常检出项为纯音听力测试、血压、谷丙转氨酶(ALT),检出异常的劳动者年龄主要分布于30岁至49岁。凉山州报告的职业病种为煤工尘肺、矽肺两种,2016年全州共报告病例151例,其中3例为煤工尘肺,148例为矽肺,病例主要为男性,从事行业主要为采矿业,接害工龄主要分布于4至9年之间。结论凉山州职业病重点防控行业为采矿业及制造业,重点地区为德昌县、盐源县、冕宁县,矽肺、煤工尘肺、职业性噪声聋为凉山州辖区内罹患风险较高的职业病种,职业病防治关注的重点人群为接触煤尘(煤矽尘)、矽尘、噪声的生产作业人员,尤其年龄在30至49岁、接害工龄在4至9年的男性生产作业人员。

  • 标签: 职业健康 风险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大肠癌患病情况;伺机性筛查在少数民族地区大肠癌早诊早治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初筛与进一步电子结肠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243名主动就诊于西昌市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伺机性筛查。结果1243例筛查对象中,初筛阳性率为70.4%,共1156名患者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8.2%,大肠腺瘤检出率为11.8%,大肠癌检出率为6.7%。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大肠腺瘤及大肠癌发生率高,需提高防癌意识,加强大肠癌筛查。

  • 标签: 凉山彝族自治州 少数民族地区 大肠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血脂水平,为彝族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选择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天申堂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②抽取清晨空腹12小时以上静脉血,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V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③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彝族地区老年人高血脂率62.02%,女性高于男性(P>0.05),彝族聚居地区汉族、彝族老年人患病率无明显差别。血脂异常类型以单纯总胆固醇升高为主,占57.61%。结论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明显偏高,超过国内其他地区水平,其主要因素是膳食不合理及不良生活习惯。采用汉、彝双语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干预,提高人群对血脂的认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彝族地区预防人群血脂升高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彝族 老年人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彝族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的120例彝族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分析所有化妆能和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0例彝族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108例,感染率为90.22%,不同年龄段之间行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检出率最高,且Hp感染率与饮酒、吸烟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彝族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与Hp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相关性最大;饮酒、吸烟均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Hp 感染 彝族 上消化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住院儿童腹泻患者沙门菌和志贺菌感染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为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为814例腹泻住院患儿做沙门菌和志贺菌大便培养,采集患儿粪便作为检验标本,对标本行沙门菌和志贺菌血清血分型及药敏实验,分析检验及实验结果。结果814例患儿总计检出47株病原菌,病原菌的检出率为5.77%,检出的病原菌中包括39株志贺菌,占分离菌82.98%和8株沙门菌,占分离菌17.02%;39株志贺菌内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占92.31%,8株沙门菌内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75.00%。药敏结果以福氏志贺菌为例耐药性较高的是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分别占91.67%、75.00%、77.78%;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例耐药性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四环素,都为83.33%。结论凉山州地区性原因志贺菌感染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高比例大于沙门菌引起的儿童细菌性腹泻。因此临床中需做针对性的防治,以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

  • 标签: 沙门菌 志贺菌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菌微生物 血清分型 药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