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纵向了解本地区婴幼儿发病情况。调查研究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对婴幼儿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起,对在我院儿保科接种疫苗的本地6个月左右的符合研究条件的婴幼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通过对干预组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健康宣教等早期干预,追踪2年并记录。口腔检查由口腔科医生按照WHO标准进行。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与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早期口腔健康干预对社区婴幼儿的影响。结果在研究初期对两组婴幼儿家长进行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的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为76.10(382/502),干预组为76.93%(387/503),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65,P=0.103>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婴幼儿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为71.71%(361/502),干预组则上升为86.08%(433/50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81,P=0.021<0.05)。在研究初期两组婴幼儿的均数均为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婴幼儿的为43.03%(216/502),均为0.98,干预组婴幼儿的为30.02%(151/503),均为0.62,可以看出干预组婴幼儿的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24,P=0.025<0.05;均x2=4.913,P=0.029<0.05)。结论干预组婴幼儿的以及均的显著下降,有力证明了对婴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对其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此项目研究过程中还及时发现和终止了婴幼儿早期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或减轻相关颌面部发育畸形的程度。

  • 标签: 口腔健康 龋病 龋均
  • 简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1],是危害人类健康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日,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了引起社会及相关机构的重视,特论述导致儿童相关因素及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希望儿童能够逐步降低。

  • 标签: 龋病 儿童 对策
  • 简介:目的调查0~2岁儿童重症婴幼儿分布状况,为婴幼儿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6名0~2岁重症婴幼儿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均、面均、龋齿好发牙位及牙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4.66+3.11),面均(8.01+6.75)。龋齿牙位分布左右对称,首发牙位是上颌中切牙、其次是上颌侧切牙。上颌乳中切牙好发牙面依次为近中面、唇面、舌面、远中面,侧切牙的顺序依次为唇面、舌面、近中、远中。结论上颌乳中切牙及侧切牙是0~2岁儿童高发牙位,是低龄婴幼儿防治的重点部位。

  • 标签: 乳牙 重症婴幼儿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学龄儿童的龋齿情况,并分析口腔保健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行口腔检查的学龄儿童共35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龋齿患病情况,并分析口腔保健行为对的影响。结果:126例学龄儿童检出龋齿患病,35.1%;每周甜食食用次数、每周零食食用次数、每周饮料食用次数、刷牙频次、定期接受口腔检查等口腔保健行为均对儿童有较大影响,P均

  • 标签: 学龄儿童 龋齿 患病率 口腔保健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学生口腔卫生清洁情况及病情况。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校随机选取600名学生,检查其口腔卫生情况并邀请其填写口腔卫生清洁习惯调查报告。根据病检查结果将600名学生分组,之后进一步整理并比对每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清洁习惯。结果:600名学生中,龋病学生270例,未龋病学生330例,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病组学生的口腔问卷清洁调查评分、每日刷牙次数、每日刷牙时间均低于无病组学生,P<0.05。病组学生日常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人数低于无病组学生,经常吃零食及喝碳酸饮料但不及时刷牙的学生数量高于无病组学生,P<0.05。结论:学生病占比较大,且龋病学生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口腔清洁习惯。

  • 标签: 口腔卫生 龋病 口腔清洁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学生口腔卫生清洁情况及病情况。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校随机选取600名学生,检查其口腔卫生情况并邀请其填写口腔卫生清洁习惯调查报告。根据病检查结果将600名学生分组,之后进一步整理并比对每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清洁习惯。结果:600名学生中,龋病学生270例,未龋病学生330例,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病组学生的口腔问卷清洁调查评分、每日刷牙次数、每日刷牙时间均低于无病组学生,P<0.05。病组学生日常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人数低于无病组学生,经常吃零食及喝碳酸饮料但不及时刷牙的学生数量高于无病组学生,P<0.05。结论:学生病占比较大,且龋病学生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口腔清洁习惯。

  • 标签: 口腔卫生 龋病 口腔清洁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身麻醉下接受龋齿治疗的重度低龄儿童(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分析其治疗前后患特点,并探究治疗后再次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83例2~4岁、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的S-ECC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7、13个月采集其口腔检查、临床诊疗内容和调查问卷信息。统计分析治疗前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和口腔保健习惯等在治疗后无和再次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分析治疗后再次特点及坏类型(分为再发和继发龋,前者指对原发病灶进行修复后在同一牙齿其他部位发生的,后者指在已有修复体边缘或底部发生的)。结果在完成7~13个月随访的70例患儿中,29例(41%)在13个月观察期内保持无,41例(59%)在13个月观察期内出现个别牙再次坏。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后除下颌乳切牙外其他牙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再次,其中上颌乳切牙以继发龋为主(再发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和12),上下颌乳尖牙及第一乳磨牙再发和继发龋牙数均较高(上下颌乳尖牙再发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2和6,上下颌第一乳磨牙再发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6和12),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以再发为主(再发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9和5)。治疗后再次牙面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乳磨牙邻面(37)、乳磨牙面(28)、乳尖牙邻面(13)、乳磨牙颊舌面(12)、乳前牙唇舌面(10)、乳尖牙唇舌面(8)和乳前牙邻面(5)。治疗前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和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在治疗后保持无和再次的两组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和口腔保健习惯方面,治疗后7和13个月随访时组甜食摄入频率均显著高于无组(P<0.05)。结论2~4岁S-ECC患儿全身麻醉下治疗后有较高的再风险,定期复查维护十分必要;复查中应着重预防和治疗乳磨牙新发和继发龋坏,以及乳前牙继发龋坏;较高的甜食摄入频率是治疗后再次的重要风险因素。

  • 标签: 龋齿 重度低龄儿童龋 麻醉,全身 患龋风险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科学城地区幼儿园儿童情况,以便更好地在该地区开展儿童的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科学城辖区7所幼儿园的1805例儿童进行检查,并对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5例儿童为56.40%,龋齿的患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男女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强幼儿园儿童的口腔保健宣教工作,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儿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 标签: 幼儿园 龋齿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发病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医院感染现调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年医院感染现调查实查分别为98.78%、100%,现分别为3.96%、2.74%;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均以ICU居首占2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2.50%;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29.17%;抗菌药物日使用率由51.06%下降至44.28%,治疗用药由52.98%上升至76.40%;治疗用药标本送检分别为59.56%,63.24%。结论通过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调查比较,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特征,重点监测高发科室和关键环节,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确保医疗安。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3年3月~5月抽取佛山市禅城区6所中小学校6266名学生,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口腔普查,统计均。结果6266名中小学生为32.16%,乳牙均为0.63,恒牙均为0.20。(X²=192.73,P<0.01)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2013年佛山市禅城区中小学生均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仍不容乐观。学生仍是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人群。

  • 标签: 龋齿 患龋率 龋均 中小学生
  • 简介:目的了解大庆市12岁学生病患病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大庆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及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大庆市所属的5个行政区,每个区1所中学,每所中学2个班级,采用分层、等容量、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10名12岁学生,进行连续2年的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庆市12岁学生2年分别为27.06%和3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充填分别为9.5%和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和2011年均分别为0.58和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男女分别为21.43%和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男女分别23.33和39.1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年男性分别为21.43%和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女性分别为30.43%和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大庆市12岁学生不高,随年龄的增长成上升趋势;女性增长的速度大于男性。龋齿充填低。

  • 标签: 龋病 患龋率 龋均 龋病充填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论我市福利院孤残儿童的状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最新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方案调查方案,现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市福利院5-17岁孤残儿童23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通过集体组织的方式对福利院孤残儿童做具体口腔健康检查,调查其状况。结果:按性别分组,福利院孤残儿童在不同性别间的乳牙龋失补(DMF)(男性47.50%、女性39.09%)、恒牙龋失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论我市福利院孤残儿童的状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最新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方案调查方案,现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市福利院5-17岁孤残儿童23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通过集体组织的方式对福利院孤残儿童做具体口腔健康检查,调查其状况。结果:按性别分组,福利院孤残儿童在不同性别间的乳牙龋失补(DMF)(男性47.50%、女性39.09%)、恒牙龋失补(

  • 标签:
  • 简介: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安排,2005年6月15日进行全市二、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调查。我院在院长和医务处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协助下,从各临床科室抽调29名高年资医生进行现调查。调查前,首先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内容包括调查目的、意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表格填写等。调查工作于2005年6月15日开始,调查6月14日0点-24点期间内的全院住院病人。

  • 标签: 现患率调查 医院感染 北京市卫生局 反馈 质量控制 三级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卢湾区1294名学龄儿童的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方法从三所小学随机抽出1294名8~10岁的小学生由口腔科医生按统一标准做口腔检查确定情况。结果不同年级不同,其中三年级的小学生的是三组中最低的。这与饮食习惯、有效刷牙、糖及含糖食物及口腔保健意识都有关系。

  • 标签: 生活习惯 口腔检查 幼儿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家长对其子女牙齿状况自我评估的准确性,探讨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幼儿园329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家长对其子女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填写问卷,医生对儿童状况进行口腔检查,分析两者间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1.06%(168/329)的家长对儿童状况的评估与医生诊断不一致,家长漏诊高达94.12%;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是否每天刷牙(OR=2.919),家长是否能够帮助儿童刷牙(OR=2.670),家长是否能够检查儿童刷牙效果(OR=4.508),以及儿童是否接受过病治疗(OR=1.768),4个方面影响家长和医生诊断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长对儿童状况自我评估准确较低,与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和就诊经历等因素有关。提示可针对性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儿童病,尽早就医。

  • 标签: 儿童龋齿 家长评估 临床诊断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综合保健在预防第一恒磨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延吉市王镔口腔诊所接受治疗的96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腔综合保健法进行预防,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腔保健方法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者预防龋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龋齿发病为8.33%,对照组患者的龋齿发病为22.92%,观察组患者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口腔综合保健措施能降低第1恒磨牙的龋齿,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综合保健 预防 第1恒磨牙 龋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趋势,为针对性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当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调查。结果2009年6月18日和2010年6月30日分别调查该院住院患者942人和929人,实查均为100.00%;医院感染现分别为4.14%(39例)、4.52%(42例),例次现分别为5.10%(48例)、5.17%(48例);下呼吸道(感染56.25%、58.34%)、泌尿道(感染16.66%、20.83%)是医院感染高发部位;男性、年龄〈2岁或〉60岁、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67%和52.3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分别为42.30%和43.30%。结论应加强重点部门人群、重点部位的目标监测与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与管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病原学送检,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为配合卫生厅的满意度调查活动,我院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采取查房与床边观察(按设计的表格逐项填写),于2001年8月28日0时至24时,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现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感染现6.2%,感染现例次6.5%,有危险因素存在者明显增高达患病9.2%.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监测 控制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