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泌尿结石成分测定并加以综合分析,为泌尿结石的预防、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对皖西地区607例泌尿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并结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尿石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261),高发年龄为20-50岁,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14.971),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为主,其中草酸钙检出率占87.98%,磷酸钙占44.48%,尿酸占38.72%,胱氨酸占O.49%。结论了解当地泌尿结石的化学成分,对于尿石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肱头肌远端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肱头肌远端肌腱断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单切口锚钉固定组远期疗效的优良率高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并且并发症少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结论单切口锚钉固定治疗肱头肌远端肌腱断裂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且疗效较为明确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肱二头肌 肌腱断裂 锚钉固定 骨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綦江区泌尿结石成分分析及预防指导。方法从2017年7月—20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泌尿结石132例患者,是綦江区居住5年以上的泌尿结石症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对据取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成份分析,分析结石形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选取1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对患者的结石分析、血液分析和尿液分析,可全面的判断患者泌尿结石成分,对其精确的进行预防指导。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结石分析、血液分析和尿液分析以及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成份分析的治疗方法,可清楚的判断患者泌尿结石成分,对患者以后的预防具有针对性的作用。其这132例患者预防性很高,预防满意度达到100%;其对照组复发率为0%。结论这种提取患者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成份分析的方法,可针对性的分析出泌尿结石成分,对泌尿结石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该方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泌尿结石 成分分析 预防指导 红外光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綦江区2012—2017年肺结核患病情况,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分析重庆市綦江区2012—2017年报告的结核病例,探究该时间内结核病以及分布情况。结果2012—2017年綦江区累计报告4017例肺结核确诊患者,年平均报告患病率80.74/10万,涂阳结核患者年平均报告患病率23.56/10万。分年龄、职业别涂阳结核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4.21,P=0.00;χ2=22.76,P=0.03)。结论对于结核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学生及中老年群体,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寻找危险因素,减少疾病发生率。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率 趋势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淄地区泌尿结石成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为病人预防、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实验组180例用点滴反应法进行泌尿结石标本化学成分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指导饮食进行结石预防的患者。对照组93例未做结石成分分析也没有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患者。结果饮食习惯与泌尿结石复发有很大关系,通过合理饮食进行结石预防,实验组中180例患者中173例无复发,7例复发,复发率4.0%。对照组93例患者中14例复发,复发率15.05%。结论合理的饮食可明显降低泌尿结石复发率。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结石成分 饮食指导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3年黄山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型情况。方法利用RT-nPCR检测两年43份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结果43份标本中检测到13份阳性EV71RNA,检出率为30.23%;经过测序证实13份标本均为EV71C4型。结论黄山地区2012-2013年手足口病主要由C4型EV71病毒引起且存在很高的同源性。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基因型 同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分析鲜绿茶-蝴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绿茶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利用两种提取方法共从鲜绿茶中鉴别出90个化合物,其中固相微萃取法得到了52个化合物,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了38个化合物,但共有的化合物仅为8个。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这为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鲜绿茶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气质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儿童性早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幼儿园和小学3~12岁儿童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女童月经初潮、阴毛和乳房发育情况,调查男童阴茎、睾丸、阴毛和乳房发育情况平。结果儿童性早熟检出率为0.72%,其中男16例(0.33%),女55例(1.10%),女童性早熟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童(X2=20.58,P<0.01);3~7岁组性早熟检出率(2.51%,46/1836),8~12岁组性早熟检出率(0.29%,9/315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2.47,P<0.01)。结论内蒙古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为0.72%,其中女童发病率较高;儿童性早熟与体质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遗传、家庭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 标签: 儿童性早熟 流行病学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的水痘疫情,为控制水痘爆发流行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的水痘个案病例及爆发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共报告水痘54例,3年平均发病率64.85/10万,春、冬季高发。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081,主要集中在3~10岁的儿童,≤10岁儿童发病率为40.83/10万。结论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应加强托幼机构及学校水痘疫情的监测,及时采取隔离病例、接种水痘疫苗等控制措施,以减少爆发疫情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共118例,透析月龄为3~41个月;记录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过程、营养指标(主要指标为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受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等情况。结果接触性感染、不遵照标准流程及导管出口感染是最终导致PDAP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且与是否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密切相关。结论PDAP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合适的患者行PD治疗,PD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可以有效地防治PDAP。

  • 标签: 高海拔地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白血病的遗传学特征,及其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骨髓细胞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常规染色体,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我院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30例急性髓白血病(AML)患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30例MDS中13例患者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3.3%;19例MDS—RAEB和MDS—RAEBT患者中1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63.2%;11例MDS—RA患者中1例患者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9.1%;可见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比MDS—RA有较高异常核型检出率(p<0.05)。在30例急性髓白血病患者中2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73.3%。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与急性髓白血病患者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追踪调查可见核型异常者有较高的几率发展成白血病,预后较差。结论细胞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白血病的诊断,并能较正确的估计MDS的分型预后,判断MDS与急性髓白血病的联系度。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自行设计儿童铅中毒调查问卷,对温州地区的城区、郊区、农村15所幼儿园共7252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全血血铅检测,并对不同区域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的7252名学龄前儿童中,血铅水平≥100μg/L有1377名,铅中毒检出率为18.99%;不同区域间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X2=442.37,P<0.01),其中农村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最低(11.03%),城区检出率最高(32.96%);不同年龄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比较,5~6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22.52%)显著高于3~4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15.45%),差异显著(X2=58.02,P<0.0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导致温州地区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住宅位于车流量较大的地段、居室近半年内涂过油漆、有异食癖和常咬铅笔等文具。结论温州地区学龄前儿童铅中毒检出率较高的地段主要集中在城区,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6岁,主要危险因素有住宅位于车流量较大的地段、居室近半年内涂过油漆、常吃皮蛋、有异食癖和常咬铅笔。

  • 标签: 铅中毒 流行病学 问卷调查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泪小管断裂采用显微镜下直接寻找断端,留置硬膜外麻醉管为支撑物,进行吻合。结果拔留置管后冲洗,所有病例泪道均通畅,无溢泪现象,随访6月~3年冲洗泪道通畅51眼,成功率92.85%。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陈旧性跟腱断裂常无法直接进行端端吻合,手术修复较为棘手。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数研究是回顾性的,小样本的,且注重于单一方法的结果,效果评价标准多样,故很难比较其优劣。本文就该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陈旧跟腱断裂 重建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随访1-2年,观察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按Arner-Lindolm评分,优30例(93.75%),良2例(6.25%)。结论手术治疗跟腱断裂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严格无菌操作、术中修复跟腱周围组织、牢靠的缝合、术后正确的康复对于跟腱的愈合很重要。

  • 标签: 跟腱 断裂 手术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使用带线锚钉治疗跟腱止点附近断裂的疗效及体会。方法使用带线锚钉修复跟腱止点附近断裂6例患者,按照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按照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4例,良2例。结论使用带线锚钉治疗跟腱止点附近断裂,可有效避免跟腱再断裂,能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跟腱止点附近断裂的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跟腱 断裂 带线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阳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副流感病毒3型(PIV3)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953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针对副流感病毒3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953例患儿中,PIV感染比例为7.56%,PIV3型所占比率为93.06%。年龄分布以0~1岁患儿居多,地域分布以农村最多,感染高发季节为夏季和秋季。PIV3感染患儿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剧烈咳嗽为主。结论射阳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PIV感染以PIV3为主,年龄以0~1岁为主,农村地区、夏秋季节易感,主要症状以发热、咳嗽、有痰为主,因此本文为PIV3临床预防、检查提供参考。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副流感病毒3型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