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人流的孕妇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实验组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孕妇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孕妇麻醉优良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且异丙酚应用剂量少于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流产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够缩短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减少异丙酚用量,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无痛人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我院行CT检查的1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为主要重组方法。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经64螺旋CT和手术证实为肠扭转。64螺旋CT表现上述患者均有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现象,液气平面清晰可见,其中有7例为顺时针扭转,6例为逆时针扭转,扭转度数介于180°~420°之间。包括10例回肠扭转、2例空肠扭转和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论64螺旋CT用于诊断肠扭转时可精确反映扭转程度,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同时可清晰显示出病变形态,是准确判断肠壁血运情况和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9%,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靶控静脉麻醉 静脉复合麻醉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复合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需麻醉患儿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45例,采用以氯胺酮肌注麻醉为基础的静脉麻醉方式。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诱导时间为(36.5±5.7)s、术后苏醒时间为(17.2±1.9)min、心率为(130.2±25.9)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样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3例躁动、1例肌肉颤动,发生率为8.89%,组间比较,χ2=2.355,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可调节性,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更短,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 静脉麻醉 七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三药简称复合药物)对中期引产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到我服务站受理终止中期妊娠者,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采取传统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B组在A组处理的基础上,于次日在其阴道后穹窿塞入米索前列醇100ug~200ug;C组在B组处理的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150mg。结果引产时间C组为12.91±2.32小时(h),B组为18.23±4.60h,A组为23.18±5.20h;完全流产率C组为93%,B组90%,A组51%;后一组与前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引产,可缩短引产时间,提高完全流产率,并明显减轻引产者的痛苦,很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依沙吖啶 中期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复合伤的救治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2例严重复合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4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6例(85.71%),死亡6例。结论在严重复合伤的救治当中,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全面评估,观察病情变化,以科学的方式开展救护工作,辅以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残废率。

  • 标签: 复合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优点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随即抽取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患者病例20例,其中共有残根残冠39颗,全部采用复合桩核修复技术对患牙进行修复,修复结束后通过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对其独有优势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牙的修复治疗均顺利完成,在修复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全部39颗患牙中成功修复者35颗,修复失败者4颗,修复的成功率可达89.7%,效果比较明显。结论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其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时使用与推广。

  • 标签: 复合桩核 修复 后牙 残根 残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静吸复合与全静脉复合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54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异氟烷复合麻醉组(Y组)以及丙泊酚麻醉组(B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3-5mg,丙泊酚60-80mg,舒芬太尼15-20g,顺苯磺酸阿曲库胺8-12mg,完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Y组吸入异氟烷,呼气末浓度1.2%-2.5%,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4g/ml。两组舒芬太尼均为单次追加10-15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5mg/kg/h,两组均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观察基础值(T0)、气腹后5min(T1)、拔管后(T2)、拔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两组T1及T3期的MAP和HR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Y组血管活性药物较B组使用量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减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全静脉全麻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效果更佳,麻醉复苏更快。

  • 标签: 全身麻醉 腹腔镜 异氟烷 丙泊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可降解复合神经组织导管,或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是在单纯的生物性组织导管中添加可降解材料制备成复合导管,并在其中加入能够促进轴突生长的物质,诱导神经断端生长,加入的物质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雪旺氏细胞等。构建复合神经导管是目前用于修复长段外周神经缺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复合神经 组织工程 可降解材料 雪旺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复合麻醉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其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在得出相应结果的同时,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 标签: 复合麻醉 无痛人流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16排 血肿 纵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扫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6螺旋CT平扫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实施。结果62例患者经16螺旋CT检查,均有效获取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16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准确显示患者结石形态、位置、性质,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螺旋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8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手术,1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36例回盲部病变中,粘液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回盲部癌1例,脂肪瘤1例,回盲部炎性病灶29例,克罗恩病1例,其中2例CT诊断回盲部肿瘤,患者未手术;多层螺旋CT显示回盲部病变肠管受侵的范围,肠腔的狭窄,周围改变,强化特点,淋巴结肿大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不同特点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盲部,回盲部病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coronaryangiography,64-MSCTA)的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782例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检查的成功率为97.7%。结论对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图像的质量,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楔状缺损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光固化Dyract复合体实施临床修复的远期效果。方法试验组应用光固化Dyract复合体实施楔状缺损修复,对照组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实施楔状缺损修复。比照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前6个月均效果满意,试验组在12及24个月后修复后的牙齿仍坚固耐用,无磨损。对照组12个月时2人对修复1年后的效果感到不满意,24个月时,不满意人数增至6人。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楔状缺损应用光固化Dyract复合体经久耐用,坚实美观,仅就本次结果而言,在材料制备及规范操作前提下,可保障2年的远期修复效果。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光固化Dyract 复合体 楔状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00mg氯胺酮复合小剂量的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优点。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单纯用芬太尼0.8mg+0.375%布比卡因20ml+生理盐水后=100ml,(A组60例);芬太尼0.2mg+氯胺酮100mg+0.375%布比卡因20ml+生理盐水后=100ml(B组60例);在术后30分钟与硬膜外导管均接入2ml/h的镇痛泵。镇痛效果用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术后4h8h12h24h36h48h的镇痛效果及患者HRBPRRSPO2平稳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加入100mg氯胺酮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镇痛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低(P<0.01).结论芬太尼0.2mg+氯胺酮100mg+0.375%布比卡因20ml+生理盐水后=100ml以2ml/h硬膜外注入,止痛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发生低,更适合术后镇痛。

  • 标签: 100mg氯胺酮 小剂量的氯胺酮 硬膜外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容切口使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颧骨骨折,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用的指导原则。方法分析住院手术治疗的3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美容切口及坚强内固定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功能恢复优良,面部切口处无明显瘢痕。结论经睑缘下、颞部发际前缘切口龈颊沟处美容切口联合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具有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创伤小、出血少、美容、搬痕隐蔽的特点,可使骨折解剖复位。

  • 标签: 颧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酶法优化提取黄芪多糖工艺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及酶解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为试验因素,优选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酶解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浓度5.5%,酶解时间3.5h,酶解pH6.0。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芪多糖含量占原药材的8.58%。结论复合酶法提取黄芪多糖工艺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复合酶法 黄芪多糖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