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前言2003年春季SARS的硝烟已散,对SARS进行总结和反思都集中在SARS的诊断方法、新治疗对策、预警机制的建立等等.但医院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对感染控制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平时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否达标?这些似乎是我们对SARS反思的盲点.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SARS 日常医疗工作 2003年 诊断方法 治疗对策
  • 简介: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体外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药物动力学特性与氧氟沙星相似,不良反应较氧氟沙星小。我们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其与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114例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龄55.5±10.3a),轻度至中度感染用为盐酸左旋氧氟沙星100mg/次、1次/日静脉滴注,重度感染用100mg/次、2次/日静脉滴注,疗程5~7d。对照组57例(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龄55.1±9.8a),轻度至中度感染用氧氟沙星200mg/次、1次/日静脉滴注,重度感染用200mg/次、2次/日静脉滴注,疗程5~7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7.72%,细菌率87.62%,不

  • 标签: 氧氟沙星 细菌性感染 静脉滴注 临床药学 不良反应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
  • 简介:ME1207(Cefditorenpivoxil)是明治制杲株式会社开发的新的三代口服广谱头孢菌素,口服吸收后被酯酶水解成ME1206,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葡萄球菌属的抗菌作用超过其他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肠球菌与绿脓杆菌作用较差。本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目的是评价ME1207细菌感染的有效与安全。选用Cefixime(世福素)为对照药,剂量均为200mg,Q12h,疗程7~14天。双盲试验进行呼吸道与泌尿系感染对照试验,开放试验还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可评价疗效共122例,包括随机双盲组60例(A药30例,B药32例),开放试验60例:安全评价为随机双盲组64例(A药30例,B药34例),开放试验61例。揭盲后A药为ME1207:B药为Cefixime。随机双盲组ME1207与Cefixime二组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CEFIXIME 双盲双模拟 有效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照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6例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病人分为三组,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糖尿肾病的比例,并做尿白蛋白排泄率与DR眼底改变的相关分析。结果:DR临床前期组的病人中有5%并发DN,DR非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42%并发DN,DR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71%并发DN;AER与DR的眼底改变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糖尿视网膜病变和糖尿肾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呈平行发展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本文报告32例糖尿癫痫和100例正常个体脑电地形图检测结果,异常率53.1%。显示慢波功率值增高,α波慢化或功率值降低。并与脑电图作对比,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脑电地形图对糖尿癫痫的临床诊断,是一种客观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标签: 糖尿病性癫痫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 简介:脑血管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脑梗塞患者约有2%~5%出现智能障碍。利用听觉刺激序列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3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32例患者采用长谷川智测量表(HDS)评分。其中9例小于20分,其P300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均延长,而23例HDS评分正常者其中10例P300潜伏期延长。研究结果提示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技术可早期发现脑梗塞患者亚临床痴呆。

  • 标签: 脑梗塞 痴呆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本文在气管螺旋法基础上加以改进,根据气管平滑肌的分布特点,在横行平滑肌丰富的气管背面软骨环缺口处每隔3~4个软骨环行一横切,切口长约为气管周径的1/3。在气管腹面及两侧面斜切,斜切口与相邻两横切口相连成,“Z”形,制成“Z”形气管。本法简单易行,减少切断横行平滑肌,增加了肌收缩反应幅度。机械—电换能器与二道生理记录仪相连。在换能器上负重,记录曲线上升高度可根据校对电压换算成相应电压值,制成重量—电压关系曲线。将制成的“Z”形气管一端固定于盛有克—亨氏(Krebs—Henseleit)营养液的器官浴槽中的通气管弯头上,另一端与换能器弹性应变梁相连。肌收缩时产生主动张力拉动弹性应变梁。主动张力大小可根据描记曲线的高度和重量—电压关系曲线换算成重量来定量表示。

  • 标签: 气管条 主动张力 定量记录重量—电压关系曲线
  • 简介:对已确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的105例患者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观察。结果显示SEP正常25例(23.8%),异常80例(76.2%)。其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相关,即年龄大、病程长及长期血糖控制差的患者SEP异常率高。结果还显示,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SEP多为异常,而临床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SEP也可出现异改变,提示该检查对糖尿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观察扩张心肌病患者伴有高血压与不伴高血压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我院1989年至2006年155例诊断扩张心肌的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扩张心肌伴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后血压高于140/90mm者占30%。(2)伴高血压的扩张心肌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等各指标高于无高血压组。(3)治疗后伴有高血压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结论:(1)利用血压水平作为排除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损害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2)少部分伴高血压的扩张心肌可能由于高血压病史不详而属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的范畴。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高血压 心功能
  • 简介: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第三代头孢菌索的耐药机制探讨,是近来国际上抗生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采用药物梯度平皿法获得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的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CTZ)耐药菌株(MIC≥60μg/ml);通过恒温振摇培养后收集菌体,超声破碎提取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岛津UV-260型)对B-β酰胺酶进行了检

  • 标签: 内酰胺酶研究 头孢菌素耐药 细菌内酰胺酶
  • 简介:1、头孢三嗪在20μg/ml(10MIC)时显著而迅速地抑制~3HDAP参入大肠肝菌DAP营养缺陷型菌株。2、头孢三嗪对~3H亮氨酸参入绿脓杆菌10118无明显影响,参入率均在88%以上,且不受药物浓度的影响。妥布拉毒素对3H亮氨酸参入绿脓杆菌10118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增加呈三相

  • 标签: 三嗪妥 合成影响 壁蛋白质
  • 简介:目的:确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鲎试验检查法的可行。方法:供试品干扰试验后,采用凝胶鲎试验对样品中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三批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稀释至2倍时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0.5EU·ml^-1。结论:所建立方法检查长链脂肪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可行。

  • 标签: 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鲎试验 干扰试验
  • 简介:本研究应用P300和SPECT观察了30例梗塞脑血管病人,分别进行P300潜伏期,脑血流显像,rCBF比值测定,探讨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在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在梗塞脑血管P300测试的内源成分P300PL即显示出有意义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L明显延长(P<0.001)。SPECT脑显像则显示出梗塞区及其周围放射稀疏区,病变范围大于XCT,rCBF比值小于0.9。经统计学处理显示脑血流量与PL延长呈负相关(P<0.001)。即rCBF值越低PL延长越明显。反映了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CBF的关系。因此P300PL是评价脑功能状态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 标签: 脑梗塞 P300 SPECT 局部脑血流 认知活动
  • 简介:糖尿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以及尿糖阳性,血糖升高。由于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血管广泛的病变,为了了解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我们应用TCD技术,对87例糖尿病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TCD检测 血流速度 糖尿病患者 颅内动脉 神经电生理 异常率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Ⅱ型糖尿周围神经(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以本室正常值为标准进行判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本组NCV异常63例,占78.8%,且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变最明显。在所检神经中,下肢腓肠神经的异常率最高,为57例,占90.5%。患者NCV异常与有无临床症状及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 Ⅱ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 简介:Ⅰ型糖尿(IDDM)的病因主要是在遗传基因控制下与环境因素协调作用引起。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调节的免疫反应破坏胰腺胰岛β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反应于临床糖尿呈现前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就

  • 标签: Ⅰ型糖尿病 IDDM 病因发病学 等位基因 HLA一DR 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发病后不同时期脑电图(EEG)动脉改变,方法:对400例脑血管病人的在发病后3天内,3天-一周、3周以上进行连续EEG检查。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箅和脑梗塞发病后3天内EEG改变最明显。异常EEG分别是94.8%、83.35%和64%,随着病程延长,3周后EEG各项发迹均逐渐减轻,异常EEG分别是38%、13%和30%,结论:脑血管EEG的动态改变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电图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糖尿血管病变是糖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通路活跃、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 标签: 氧化应激 多元醇通路 非酶糖基化PKC 内皮细胞损伤
  • 简介:本文报导我院在1977年7月~1984年12月底儿保门诊的17383名儿童中,曾对672名0~3岁婴幼儿作了左腕部摄片或/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检查。照片结果正常的72.8%。在异常片的1833人中,发现疑佝10.15%;初期佝偻40.0%;激早期佝

  • 标签: 儿保门诊 碱性磷酸酶 血清钙 腕部 出生后 妇幼保健站
  • 简介:目的: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A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18例。结果:ABPM监测结果显示:40例ACVD患者ABPM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D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优于传统的随测血压,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A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监测 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