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乙型肝炎病毒)与HCV重(丙型肝炎病毒)叠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对于临床的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在我院就诊的4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CV)、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40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员四组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展开研究。分别化验比较分析四组人员的白介素-6、γ-干扰素。 结果:HBV感染组、HCV感染组、HBV与HCV重叠感染组三组的患者的白介素-6水平,γ-干扰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患者水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予以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收治的64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加以孟鲁司特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慢阻肺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患者予以孟鲁司特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哮喘、慢阻肺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大幅度提高,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孟鲁司特钠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疾病特点,执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方案,研究效果。方法:查阅100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资料,观察组为50例且实施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方案,对照组为50例且实施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方案。结果:将观察组ACT、CAT评分、肺功能、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执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方案,效果理想。

  • 标签: 沙美特罗/替卡松 噻托溴铵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6例ACOS患者入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炎症反应标志物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8、IL-13、IL-17、hs-CRP等水平明显降低,IL-10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明显差异,P

  • 标签: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沙美特罗 替卡松 噻托溴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常规治疗与孟鲁司特钠在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到 2018 年 12 月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数 50 例,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是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向患者予以孟鲁司特钠治疗,每组患者 25 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 72% ,试验组总有效率 96% ,对比差异有意义( P < 0.05 )。对照组肺功能指标 均 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时,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 可以 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

  • 标签: 常规治疗 孟鲁司特钠 哮喘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 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事关医疗安全、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有效的感控管理机制能大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在新冠疫情流行形势下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控制,建立医院全员参与感控组织体系、风险评估效果评价追责机制,健全医院感染监测、预警及快速处理信息化管理机制。通过对各种问题的有效整改,能够帮助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控制 作用
  • 简介:摘 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事关医疗安全、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有效的感控管理机制能大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在新冠疫情流行形势下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控制,建立医院全员参与感控组织体系、风险评估效果评价追责机制,健全医院感染监测、预警及快速处理信息化管理机制。通过对各种问题的有效整改,能够帮助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控制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感染科职业防护方法。方法:我院在分析感染科职业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于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实施规范性的防护措施,比较分析防护措施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暴露率。结果:实施规范性防护措施后护理人员的暴露率比实施前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医院应加强对感染防护措施的研究,实施有效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降低暴露率。

  • 标签: 感染科 职业防护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者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往往大于38度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

  • 标签: 血管,导管,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