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对283重叠感染者检测血清抗-HAV、抗-HCV和HBV-M,并比较各型临床类型各型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的感染率最高86.9%,HAV和HBV的重叠感染最多42.8%,HBV和HCV重叠感染次之32.9%.结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以重叠感染.以HBV的感染为主,重叠感染加重病情.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Garibaldi等前瞻性研究中发现美国15个透析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与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比例分别为16.8%和2.4%,同时证明了HBV感染与输血的人数和维持血液透析的时间呈现正相关[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趋势进行了观察,并提出HBV的感染不仅增加肝组织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亲合力,还封闭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对其它病毒的易感性增加[2],因此,透析患者非胃肠道传播性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标签: 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血液透析患者 HBV 维持血液透析 前瞻性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与6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组的临床生化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使病情急性加重,易形成重症化,但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 戊型 重叠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乙型肝炎病毒)与HCV重(丙型肝炎病毒)叠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对于临床的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在我院就诊的4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CV)、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40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员四组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展开研究。分别化验比较分析四组人员的白介素-6、γ-干扰素。 结果:HBV感染组、HCV感染组、HBV与HCV重叠感染组三组的患者的白介素-6水平,γ-干扰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患者水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患有HBV的患者14例,作为甲组,患有HCV的患者20例,作为乙组,其余13例患者为重叠感染患者,作为丙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对此三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及肝储备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肝储备功能评分差异较小,无可比性,(P>0.05),而患有重叠感染的丙组患者,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储备功能评分均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化免疫指标来对患有HBV、HCV及重叠感染患者进行检验,准确率高,可以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是HAV,HBV感染的高发区,HCV,HDV的感染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目前,肝炎的重叠感染问题日益严重,有研究认为与肝病的慢性化和重型化有关。因此,我们就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其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单独感染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HCV重叠感染 HBV感染 临床类型 HCV感染 百分构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患有HBV的患者14例,作为甲组,患有HCV的患者20例,作为乙组,其余13例患者为重叠感染患者,作为丙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对此三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及肝储备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肝储备功能评分差异较小,无可比性,(P>0.05),而患有重叠感染的丙组患者,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储备功能评分均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化免疫指标来对患有HBV、HCV及重叠感染患者进行检验,准确率高,可以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丙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CV与HBV)重叠感染患者补体介导免疫复合物溶解能力(CMSC)及补体对免疫沉淀的抑制作用(IIPC)2种新功能低下在丙型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EG沉淀法测定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PO和抗-PO制备免疫复合物(IC),加入补体(血清)使其裂解,或同时加PO、抗-PO及血清抑制IC的形成,并测定上清中PO的光密度(OD),确定CMSC及IIPC功能;同时用免疫散射浊度法测定C3、C4。[结果]患者组C1C检出阳性率为42.1%-80.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0.01);正常组CMSC后上清液OD值为0.614.0.106,各种重叠感染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尸〈0.05,0.001);IIPC后上清中OD值为0.512.0.071,各种重叠感染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补体C3、C4在患者组除急性肝炎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HCV与HB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中存在IC,患者CMSC及IIPC明显降低,在HCV与HBV重叠感染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补体成分的减少与CMSC和IIPC的降低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补体 肝炎 乙型 肝炎 丙型 重叠感染
  • 简介:<正>分析乙戊肝组156例,乙肝组50例,戊肝组60例。结果:乙戊肝的严重肝损害、重度黄疸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肝组(P<0.05~0.01),低蛋白血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戊肝组(P<0.01)。乙戊肝组ALT、TbiL均较乙肝组或戊肝组均显著升高。乙戊肝组病死率(20.5%)高于乙肝组

  • 标签: 戊型肝炎 病毒重叠感染 戊肝 重度黄疸 肝损害 低蛋白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叠HEV与HAV感染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危害。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44例,分成两组,A组为乙型肝炎组;B组为乙型肝炎患者并重叠HEV与HAV感染。对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浆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进行了检测。结果B组患者ALT、TBIL、凝血酶原时间较A组偏高。结论乙肝患者HEV与HAV重叠感染会加重肝脏损害,临床上应同时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EV与HAV检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重叠感染 戊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6进行研究,探讨了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HBV或HCV单纯感染患者,IL6可能为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较单纯感染患者病情严重、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患者,IL6可能为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较单纯感染患者病情严重,是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作为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与ALT、TBi1的水平呈正相关,说明IL6、IFNγ水平的增加与肝细胞的免疫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血清IL6水平
  • 简介: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急性戊型肝炎 重叠 基因型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肝病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肝病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确定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肝病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特点相类似,治疗原则主要是原发病的治疗+支持对症治疗+重叠巨细胞感染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酌情使用皮质激素、清热解毒及利胆退黄中药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占同期住院发生率为4.125%;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肝功能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轻,生物化学指标治疗前后相比,总胆红素治疗前(262.93±178.944)μmol/L与治疗后1周(245.08±179.332)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治疗后3周(156.58±147.461)μmol/L及4周(103.39±102.218)μmol/L比较下降显著(P < 0.05,P < 0.01);丙氨酸转氨酶(ALT)治疗前(782.34±828.801)U/L与治疗1周(293.57±467.438)U/L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γ-谷氨酰转移酶(GGT)治疗后(202.52±155.174)U/L较治疗前(280.69±205.619)U/L下降不明显,总胆汁酸治疗后(198.04±155.174)μmol/L较治疗前(62.93±178.944)μmol/L升高,生物化学指标呈典型胆汁淤积特征,下降缓慢,有待追踪观察;与晚期组比较,炎症组总胆红素(50.36±26.282)μmol/L较晚期组(182.45±214.169)μmol/L下降(P < 0.05),炎症组胆汁酸(54.82±56.123)μmol/L较晚期组(122.18±106.780)μmol/L复常率上升(P < 0.05);炎症期预后明显优于晚期组。结论慢性肝病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炎症期治疗预后良好,晚期治疗效果差,预后凶险。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慢性肝病 重叠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20年10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的肝炎患者中抽取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感染类型分为HBV组、HCV组以及HBV、HCV重叠感染组,每组包括51例患者,同期选择5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分析各组IL-6、IFN-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V组、HCV组、HBV和HCV重叠感染组患者的IL-6、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生化免疫指标检验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同时取同期40例HBV感染患者作为对照1组,40例HCV感染患者作为对照2组,均进行生化免疫检验,进一步对三组检验结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肝储备功能评分方面,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采取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的鉴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生化免疫指标检验 HBV HCV 重叠感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