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内毒素的特点、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载体、功能配体(胺类、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等)进行介绍,并介绍世界上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主要商品化的产品及其在血液净化领域的应用,并展望血液净化内毒素吸附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内毒素 脂多糖 吸附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比对移液器与容量瓶两种稀释方式,比较用移液器与容量瓶稀释同一样本对酶联免疫实验结果有无影响。方法:用检定周期内的移液器和容量瓶两种工具稀释同一样本溶液,之后使用 R&D公司的 EPO体外诊断试剂盒对样本溶液进行活性检测,组间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无论样本浓度多大,只要正确使用移液器与容量瓶对同一样本进行稀释,两种稀释方式结果 CV%均小于 5%,用 JMP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为使用两种方式稀释各浓度样品其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稀释方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结论:在酶联免疫实验中,两种稀释方式无差别,既可用移液器也可用容量瓶来对样本溶液进行稀释。由于容量瓶所需样本量多,且操作繁琐,所以日常实验中可用定期检定移液器稀释样本来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移液器 容量瓶 酶联免疫实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稀释法在重度脂血凝血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5月本院20例重度脂血样本,分别采用高速离心法及稀释法测定PT、APTT两项结果,同时用20例对照组数据所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将重度脂血样本的稀释后结果换算出稀释前结果,并将换算的稀释前结果与高速离心后未稀释检测结果作t检验分析。结果 重度脂血样本稀释前后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稀释法测定PT、APTT可应用于临床重度脂血样本。

  • 标签: [] 稀释法 重度脂血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予以口服、静脉注射铁的效果做分析。方法:试验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取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主要行口服铁治疗,研究组主要行静脉注射铁治疗。分析相关贫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贫血指标在治疗前比对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贫血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而言,静脉注射铁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铁的效果,但不良反应无差异。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静脉注射铁剂 口服铁剂
  • 简介:摘要【关键词】目的: 掌握说明书上注射用抗菌药物的溶解稀释溶媒等标示情况,保证我院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合理和有效。方法:参照收集到的注射用抗菌药物说明书,对我院注射用抗菌药物溶解、稀释溶媒等标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我院PIVAS 共18种注射用抗菌药物,说明书明确标明溶解、稀释溶媒有17种,占总数的94.4%。结论:对注射用抗菌药物溶解稀释溶媒标明情况进行归纳汇总,有利于正确选好注射用抗菌药物的溶解和稀释的溶媒,确保药物应用的安全性。

  • 标签: 注射用抗菌药物 溶媒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判血液透析对利尿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挑选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40例利尿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为评价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参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20例。观察组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方法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实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和参照组在生化指标(除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外)方面比较,P<0.05。②治疗前两组尿量比较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量相对比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利尿抵抗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能够增加患者的尿量,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情况。

  • 标签: 血液透析 利尿剂抵抗 肾病综合征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但部分患者在长期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出现肾性骨病。如何有效治疗肾性骨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旨在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液灌流治疗 血液透析 患者肾性骨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3种血液净化方式用于慢性肾脏衰竭的价值。方法:入组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脏衰竭患者共90例,随机分组,分为三组,每一组30例,治疗组A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B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组C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结果:从治疗效果比较,三组治疗前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C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治疗组B、治疗组A,P<0.05。结论: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3种血液净化方式用于慢性肾脏衰竭的价值存在差异,其中,血液灌流效果最好,可更好降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透析 3种血液净化方式 慢性肾脏衰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透与血灌流结合应用在维系血透患者生存质量中的疗效。方法:从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择了94例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本研究选取对比研究方式作为研究方法,因此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仅仅使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各组成员47例。对患者的肾功能、钙磷代谢、炎性指标、皮肤瘙痒等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之前的肾脏功能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P>0.0.05),而在治疗之后,血尿素氮和 Scr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病人的肾脏功能提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病人的 P, iPTH,钙磷等各项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以观察组病人的病情好转更为显著(P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钙磷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肾性骨病患者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性骨病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清钙、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钙、血清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检测结果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钙比对照组高,其余两项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肾性骨病患者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血清钙水平,并可降低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且有利于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肾性骨病 血清钙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8例血液透析合并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39例;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经治疗后,评价对比两组的治疗效率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且对患者血钙、血磷与血iPTH的改善情况对比,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合并肾性骨病患者的治疗中实施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肾性骨病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以天竺黄同名异物为例,药师如何审方择药配。对当前医改的展望医药分家、药房社会化,提出药师要扩展拓宽知识和药学服务技能、药师配要与时俱进。对目前药房工作社会化中出现的不利问题、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引予重视並加予解决。

  • 标签: 天然天竺黄 合成品天竺黄 习用品天竺黄 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串联不同时机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为其开展血液透析串联不同时机血液灌流治疗,共2次,观察患者各项透析指标。结果:患者2次治疗生化指标下降值相比,第2次灌流治疗,全段甲状旁腺激素、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明显较优(P<0.05)。结论:血液透析串联后2h血液灌流能够使血液透析更加充分,可有效清除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2-微球蛋白。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β2-微球蛋白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中地区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对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7月18日—2018年5月31日巴中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43553份核酸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以及同期献血前快速检测淘汰准备献血人员结果7979人份,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采血前用快速法检测HBsAg、ALT、TP大大降低了血液检测的总不合格率,使血液报废数量明显减少,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可能与重复献血者增加有关,单试剂检测灰区占比较多。结论核酸检测能极大的缩短病毒感染检测的窗口期,有效降低通过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 标签: 血液安全 核酸检测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