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精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不孕患者共计2664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将其中1557个自然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1107个促排卵周期,纳入促排卵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不孕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不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以及2组间不同年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血清雌激素浓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促黄体激素(LH)水平、体重、窦卵泡数,以及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及单侧输卵管阻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然周期组不孕患者多胎妊娠率较促排卵周期组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33);2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以及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AIH助孕的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可能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反而会增加多胎妊娠率。

  • 标签: 排卵诱导 授精 人工(丈夫供体) 生殖技术 辅助 不育 自然周期 女(雌)性
  • 简介:卡尔·威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由于他惊人的成就,使后人对于他的教育备受推崇。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特别的好感,认为无非是泛泛而谈,把自己的育儿措施依次讲一遍,然后要阅读者自己去琢磨总结,导致的结果就是看完就忘了!但是本书从事例出发,用一个个生动的经历阐述了育儿的观点、有效的态度和方法,让我深感做父母的责任之重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之重大。

  • 标签: 教育 受益 艺术 幼儿教师 育儿 责任
  • 简介:目的探讨女方年龄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885例不孕女性共计1835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包括738个促排卵周期及1097个自然周期。根据接受AIH的受试者年龄,分别将1835个治疗周期纳入<35岁组(n=1621)及≥35岁组(n=214);此外,根据受试者血清基础FSH水平,将1835个治疗周期分别纳入FSH<10IU/L组(n=1632)及FSH≥10IU/L组(n=203)。回顾性分析受试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血清基础FSH水平的2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如不孕年限、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雌二醇浓度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以及AIH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①年龄<35岁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3.6%(221/1621),显著高于≥35岁组的8.4%(18/214);年龄<35岁组的自然流产率为14.0%(31/221),显著低于≥35岁组的44.4%(8/1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3、11.277,P=0.019、0.001)。②血清基础FSH<10IU/L组与≥10IU/L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4%(218/1632)、9.9%(20/20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基础FSH<10IU/L组不孕女性的AIH自然流产率为14.2%(31/218),显著低于FSH≥10IU/L组的40.0%(8/2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03)。③对于血清基础FSH<10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5.6%(100/639),显著高于采用自然周期者的11.9%(118/99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5,P=0.029)。对于年龄<35岁,或者年龄≥35岁,或者血清基础FSH≥10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与采用自然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不孕女性的年龄�

  • 标签: 不育 女(雌)性 年龄因素 卵泡刺激素 授精 人工(丈夫供体) 排卵诱导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西班(atosiban)与托君(ritodrine)治疗早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系统评价原则,计算机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有关阿托西班和托君治疗早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共计4篇RCT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共计纳入420例患者。①3篇英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高,研究对象一致,均为早产患者,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阿托西班组与托君组在治疗早产的有效率、延长分娩时间、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孕妇心动过速发生率与因母体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率,阿托西班组较托君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0.02,95%CI(0.01-0.08),P〈0.01;RR=0.03,95%CI(0.01-0.15),P〈0.01]。②1篇中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差,且研究对象为先兆早产患者,独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阿托西班与托君治疗先兆早产在显效时间、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足月分娩率、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西班治疗早产的临床疗效与托君相当,国内外研究中比较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有所不同,尚不能断定阿托西班治疗早产的安全性明显优于托君。尚需更多国内外高质量、大样本的RCT结合成本-效益分析,以更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阿托西班在治疗早产中的确切临床价值。

  • 标签: 评价研究 早产 阿托西班 利托君 系统评价
  • 简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是《指南》所倡导的帮助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标签: 幼儿 游戏 教育环境 指南 感知 身体
  • 简介:目的探讨鞘注射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观察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在鞘注射前、后的变化。方法将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鞘注射干扰素外,还按干扰素注射的剂量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脑脊液,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两种不同剂量干扰素疗效比较,大剂量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小剂量组。结论鞘注射干扰索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方法,且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的高低与临床疗效呈平行关系。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鞘内注射 干扰素 浓度
  • 简介: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儿童常见出血性疾病,占儿童出血性疾病的25%~30%。临床对病情迁延、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难治性ITP,迄今仍无特效方法。目前,临床应用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治疗CD20+淋巴瘤获得较好疗效,用于治疗包括ITP在内的B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性疾病或顽固自身免疫性细胞减少等疾病安全有效。

  • 标签: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妥昔单抗 单抗治疗 儿童 文献复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抑制剂尼美舒和非COX抑制剂扑热息痛,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KOV3细胞系中COX-2表达,以及两种药物对Ki-67在SKOV3细胞中表达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两种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变化及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药物作用后,对SKOV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OX-2在SKOV3细胞中表达呈阳性,尼美舒作用后的SKOV3细胞中,可发现Ki-67表达明显减少,扑热息痛对Ki-67表达无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中凋亡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发现,尼美舒使SKOV3细胞停滞在G0/G1期,扑热息痛对细胞周期改变无影响。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可以作为卵巢癌的预防及治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尼美舒利 卵巢肿瘤 凋亡 细胞周期
  • 简介: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该病发展为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的风险,分别是正常宫颈上皮的20倍和7倍。早期诊断、治疗CIN,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临床分析 治疗 宫颈浸润癌 宫颈原位癌
  • 简介:目的观察CP方案联合沙度胺(thalidomide,Thd;反应停)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26例在解放军第452医院确诊为晚期卵巢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CP方案联合沙度胺,n=13)与B组(单独使用CP方案,n=1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解放军第452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其疗效。A组用药方案为:(500~700)mg/m^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静脉给药+(50~75)mg/m^2顺铂(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静脉给药+200mg沙度胺口服,每晚1次,连续治疗1个月。B组患者除不口服沙度胺外,用药方案同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A,B两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肿瘤抗原125(cancerantigen125,CA125)含量。结果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抗原125含量A组较B组明显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也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沙度胺与常规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可增强常规化疗药物作用。

  • 标签: 沙利度胺 晚期卵巢癌 药物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SD大鼠高氧暴露后肺泡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100只生后24h的足月、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氧组(n=50)及空气组(n=50)。高氧组大鼠持续吸入浓度≥95%的氧气,空气组大鼠置于空气中,并于给氧后第1、3、6、10、14天,每组每次各取10只大鼠进行肺泡灌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8及TNF-α含量。统计学比较两组新生SD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8及TNF-α含量差异,以及高氧组大鼠上述不同时间点IL-8及TNF-α含量差异。两组大鼠性别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1高氧组大鼠在高氧暴露第14天出现生长迟缓,呆滞,体重不增,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等不良表现。2高氧组新生SD大鼠第3、6、10、14天肺泡灌洗液中IL-8含量较空气组高[(262.4±12.5)×10~(-15)g/Lvs(94.0±12.5)×10~(-15)g/L,(374.1±14.8)×10~(-15)g/Lvs(94.8±7.2)×10~(-15)g/L,(345.7±17.5)×10~(-15)g/Lvs(94.5±4.3)×10~(-15)g/L,(295.5±26.6)×10~(-15)g/Lvs(95.6±7.5)×10~(-15)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09、58.033、43.981、22.878,P〈0.05);高氧组新生SD大鼠第1、3、6、10、14天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较空气组高[(43.0±4.5)×10~(-15)g/Lvs(29.9±1.7)×10~(-15)g/L,(59.3±7.0)×10~(-15)g/Lvs(33.3±4.1)×10~(-15)g/L,(55.1±7.7)×10~(-15)g/Lvs(31.1±2.5)×10~(-15)g/L,(43.2±5.1)×10~(-15)g/Lvs(31.2±3.4)×10~(-15)g/L,(34.4±3.8)×10~(-15)g/Lvs(30.7±2.8)×10~(-15)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7、-10.190、-7.358、-2.508、-4.516,P〈0.05)。3高氧组新生SD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8含量于第6天均分别较第

  • 标签: 高氧症 肺损伤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大鼠 SPRAGUE-DAWLEY
  • 简介:目的:探讨Id-1,-3在宫颈上皮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与C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为22例与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标本组织中Id-1,-3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CSCC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CSCC临床分期。本组CSCC患者中,FIGOⅠA、ⅠB、ⅡA、ⅡB期分别为4,29,28及6例。本组CIN标本中,CINⅠ-Ⅲ级分别为3例,5例和14例。结果在CINⅠ-Ⅲ级标本中,CINⅢ级(n=14)较CINⅠ-Ⅱ级(n=8)的Id-1,-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年龄≤40岁、FIGOⅠ-Ⅱ期、有脉管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时,则Id-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40岁、FIGOⅢ期、无脉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SCC标本中癌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与癌灶直径对Id-1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则Id-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CSCC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及癌灶直径等对Id-3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Id-1,-3在CIN、CSCC中均有表达,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及C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Id-1,-3或许可作为CIN、CSCC基因治疗的候选靶基因位点。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肿瘤 鳞状细胞 宫颈肿瘤 原发性 子宫颈 ID-1 Id-3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6h和22h进行挽救性卵胞质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本院进行的共31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为研究对象。其中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共计15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对所有成熟二级卵母细胞(MⅡ卵子)在受精22h后进行挽救性ICSI(纳入22h组);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共计16个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对所有MⅡ卵子在受精6h后进行挽救性ICSI(纳入6h组)。对两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ET)数和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征得该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6h组的受精率(77.8%,70/90)显著高于22h组(47.5%,58/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O.01);6h组的卵裂率(98.6%,69/70)显著高于22h组(79.3%,46/6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h组的临床妊娠率(43.8%,7/16)显著高于22h组(0,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IVF失败6h后进行挽救性ICSI可获得更好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

  • 标签: 体外受精 受精失败 挽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第二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