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椎韧带骨化症的发病机理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6例胸椎韧带骨化症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加后外侧融合术,全椎板切除方法包括整块全椎板切除术与椎板分解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手术疗效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结果56例患者共累及237个节段,以下胸段最为多见,占57.4%;根据骨化巣形态,外侧型6例、弥漫型17例、厚结节型33例。全部外侧型患者、多数弥漫型患者采用整块全椎板切除法,手术优良率分别为外侧型83.3%、弥漫型82.4%。绝大多数厚结节型患者采用椎板分解切除法,手术优良率为78.8%;其中4例厚结节型采用全椎板切除法,2例术后脊髓损伤加重;29例厚结节型采用椎板分解切除法,仅2例术后脊髓损伤加重。结论局部应力因素是胸椎韧带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全椎板切除加后外侧融合术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手术方法,其中外侧型、弥漫型可采用整块全椎板切除法,而厚结节型采用椎板分解切除法更为安全。

  • 标签: 黄韧带骨化 减压 椎板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块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手术治疗胸椎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随访资料完整16例胸椎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岁,其中上胸段1人,中胸段3人,下胸段12人,病程2月-3年。通过CT或MRI检查均提示韧带骨化,且脊髓受压。手术均采用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并行脊柱后外侧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评分(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平均20个月。JOA评分由术前3-13分提高到术后13-29分,手术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神经恢复率20%-82%,平均65%,16例患者8例优,5例良,2例中,1例差,优良率81.3%。结论全椎板整块切除或分解切除后外侧脊柱椎体融合治疗胸椎韧带骨化合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 标签: 胸椎黄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显微内窥镜(MED)下行髓核摘除术的同时,保留腰椎韧带且局部应用几丁糖,预防椎间盘术后椎管内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点。方法选择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行MED下髓核摘除术,其中79例保留韧带,同时局部应用几丁糖,67例行常规MED髓核摘除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JOA下腰痛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保留韧带与局部应用几丁糖组,获得随访68例优46例,良16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1.18%。常规MED手术组,获得随访59例优26例,良25例,中4例,差4例,优良率为86.44%,两组数据行统计学X2检验,p<0.05。结论MED中保留腰椎韧带且局部应用几丁糖有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作用,操作可行,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黄韧带 几丁糖 椎管内粘连 观察
  • 作者: 杨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69-01韧带是让身体内部的骨块相互连接的结缔组织索状物,其余弹性纤维紧密并行。当身体出现过度运动或者是非生理性运动的时候,限制关节活动的韧带就会受损,严重会伤及到关节软骨以及半月板、滑膜组织,这是比较常见的损伤。韧带在拉伤之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并且可见皮下组织的青紫区域。因此韧带拉伤之后的正确处理韧带损伤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正确或者是发展成为慢性疾病,会出现遗留功能障碍,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很容易就会损伤。治理不当的话也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方式应该要尽快确诊早期处理,然后做好全面修复。1韧带拉伤人体在负重活动或者是体位变换的时候、肌肉、韧带以及筋膜、滑膜等受到牵扯,当关节扭转或者是肌肉骤然收缩的时候,可导致少数纤维被拉断、小关节微动错位并且错缝形成拉伤,韧带拉伤一般是劳动或是在锻炼中由于外力使关节的活动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拉伤,也被叫做是关节韧带扭伤。对于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说,最容易发生关节韧带拉伤的是膝关节、手指关节、踝关节。韧带拉伤之后的检查要及时,且韧带受伤之后会存在小血管破裂出血,局部疼痛或是肿胀,组织内出血或是血肿,活动障碍的情况,在进行检查的时候牵拉韧带有明显的疼痛,如果韧带完全断裂影响关节的稳定性的话,就需要进行MRI检查。一般检查的情况主要有韧带断裂、韧带扭伤以及韧带挫伤的情况。韧带断裂是在做超出了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之后导致相关的韧带被牵拉而引起的撕裂以及完全断裂的情况,韧带的损伤常常伴随着扭伤以及骨折。韧带扭伤是在四肢关节或者是身体部位的软组织之间的损伤,如腰部、膝盖、肩、腕部、肘部、髋部等,临床的主要表现是损伤部位的疼痛严重以及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而韧带挫伤是在一般的活动中力度过大而导致的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韧带的损伤不严重并且会出现红肿的情况。2治疗原则韧带拉伤的治疗有以下几点:(1)积极进行早期的修复治疗,避免拖延之后形成更加严重的功能障碍。(2)马上停止运动或是劳作,不能够让已经受伤的关节再活动。(3)使用冰块或者是具有冷敷效果的物体来减轻疼痛感。低温可以减少血液循环。冷敷的时间保持在15~20分钟之内且一天保持3~4次。(4)受伤的部位使用绷带之内包扎可以减少出血,出现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经验,以进一步提高配合水平。方法通过对55例自体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总结配合要点、经验。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平均16.0d出院。无1例交叉感染,术后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准确熟练地配合手术,正确使用仪器和器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正确保护好取下的肌腱是手术成功的要点。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健将因为强烈的训练而导致膝关节韧带损伤,对身体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因此我院来探究关节镜下人工韧带对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共20名,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自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手术时间上,观察组占据明显优势,但是出血量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情况。根据Lysholm评分对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各阶段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人工韧带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韧带损伤 关节镜 人工韧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膝盖疼痛现象在30-40多岁女性中急剧增加。其实,预防和改善膝关节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舒缓连接骨骼的“韧带”。根据驼背、O型腿等不同的原因类型,采取不同的舒缓技法,可使膝盖轻松起来!

  • 标签: 疼痛现象 膝盖 韧带 膝关节疼痛 O型腿
  • 简介:<正>例1.女,7岁。因左侧腹股沟无痛性肿块半月入院。检查:左侧腹股沟区可扪得2.5×2.5cm~2肿块,质软、光滑、界清、活动差、轻微触痛。余无异常。诊断:左侧股疝(艹甘欠)顿。手术见肿块位于园韧带,囊性,囊液淡黄。切除病检为园韧带囊肿。例2.女,21岁。因右侧腹股沟肿块八月入院。起初肿块疼痛,无发热。病前患处有挫伤史。检查:右侧腹股区可扪及3×3cm~2肿块,质软、光滑、界清、无压痛,卧隐立显,仰卧时从腹股沟外上方向内下方挤压肿块再现。余无异常。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 标签: 韧带囊 无痛性肿块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肿块 腹股沟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计90例,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切开重建术,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比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数据提示P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