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型时代,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社会竞争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面临的艰巨任务是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等综合素质过硬的大学,社会需要这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高科技社会的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对大学进行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营养教育组(以下简称教育组)实施一个学期的营养教育.用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分别在营养教育实施前后进行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结果通过营养教育,教育组知信行有明显改变,而对照组无变化;两个组比较,教育组的知信行显著改善.结论对大学进行营养教育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可行性强.

  • 标签: 营养教育 效果 分析与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的性教育、性观念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工商学院190名在校大学进行性病与艾滋病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58.4%大学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其中女生所占比例(73.3%)明显高于男生(48.7%),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性教育应包括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为“性知识和性病知识”(94.7%),“性道德观”(90.5%)和“性价值观”(82.6%),“性法律知识”(75.8%)和“计划生育知识”(49.5%)。不同性别的大学在性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性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多数大学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大学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对性教育的需求较高,为保证大学的健康成长,建议应加强大学的性教育工作。

  • 标签: 大学生 性教育 性观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女大学月经紊乱形成的原因、探讨研究预防与治疗女大学月经紊乱的对策方法,对女大学实施调节月经的健康教育。中西结合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先设计女大学月经紊乱的问卷调查表,然后在不同的大学、各种不同的专业进行问卷调查、个别咨询女大学健康史月经史及月经紊乱的基本情况,必要时,通过医疗手段和辅助检查方式了解引起月经紊乱的原因,再把问卷调查与个别咨询辅助检查的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最后探讨研究预防与治疗女大学月经紊乱的对策方法,并对女大学实施调节月经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干预与引导。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咨询和指导、专题讨论和讲座,设立保健门诊,建立大学月经紊乱咨询服务信箱、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引起女大学月经紊乱原因的一手资料,为探讨研究预防与治疗女大学月经紊乱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做好女大学月经紊乱的健康教育,要根据女大学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女大学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女大学今后的优生优育打好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女大学生 月经紊乱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了解自身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由于大学缺乏对生殖健康的了解并羞于谈性,在对待性问题上,产生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而影响自身健康的问题也已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提高对大学生殖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大学生殖健康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生殖健康 教育
  • 简介:摘要关注大学的心理健康是培养优秀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内容,大学的心理健康程度关乎我国人才的品德素质和精神素质,影响我国人才素质的整体水平。当今,大学心理健康存在一些灰暗面,也就是心理亚健康现象,对这种心理亚健康进行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是促进大学心理健康的重要实践。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亚健康 成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地运用于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安全性行为教育领域,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大学对朋辈教育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学内容的易理解程度、教学态度亲切性、生动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 标签: “朋辈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媒体网络的普及,西方不良性文化,性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强调对当今大学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大学性生理和性心理特征以及所处的特殊环境,探讨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的途径。

  • 标签: 大学生 性教育 性道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在校大学性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9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省4所大学在校本科大学进行抽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回收的1090份问卷中,有92.47%的人接受过性健康教育,其主要接受途径有"与朋友交谈"、"电影电视"、"书刊"等;有78.53%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系统规范的性健康教育,但不同性别在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求知欲(93.05%)高于男生(91.87%);大部分学生对性生理知识有一定认识,52.93%的男性掌握性知识较好,42.07%的女性对性知识掌握较好,不同性别在掌握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感染艾滋病毒后何时能检测出的时间"知晓率为8.25%,性别分布在"安全套能否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是否知晓3条以上传播途径",分别为男65.22%、女51.69%;男51.80%、女5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学性健康教育仍需加强,对于一些性病防治知识、艾滋病关键知识等应作重点介绍,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教育内容也应有所区别。

  • 标签: 性健康教育 艾滋病 知晓率 大学生
  • 简介:摘要文章论述高校图书馆采用图书治疗的方法对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图书治疗的概念和机理作用以及实施图书治疗是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方,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实施图书治疗方法的措施。

  • 标签:
  • 简介:大学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生殖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体发展,还涉及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同居及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升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不能回避的问题[1]。高校是性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仅关乎大学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社会的前途未来。为提高大学这一特殊群体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识,帮助大学走出性迷茫与性困惑的误区,引导大学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 标签: 大学生 性与生殖 健康教育 咨询服务
  • 简介:摘要中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人才培育的最终目标。大学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健康的人格品质是大学成才的基础,他们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健康教育已经被列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学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大学实施健康教育的目标。

  • 标签: 大学生 健康教育 现状 目标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安排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500名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排名前5位的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需求率依次为52.00%,47.00%,46.60%,42.20%和27.80%。男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心理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率高于女生,而女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的需求高于男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科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传染病预防”的需求高于理科生,而理科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高于文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对“环境与健康”、“口腔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用药安全知识”、“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最想了解的健康知识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并且存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的健康素养。

  • 标签: 大学生 健康教育 需求 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高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没有完善的预防机制、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基于此,高校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媒体时代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利用新媒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建设强大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等。

  • 标签: 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探析
  • 简介:近年我国大学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学自杀事件与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大学自杀现状、原因、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大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期为大学自杀事件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女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代谢旺盛、学习任务繁重,脑力和体力活动都很活跃,营养要求很有特点。结合我校及本地区女大学的营养发育水平、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资料。对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膳食结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营养疾病等方面较以前有所改善。

  • 标签:
  • 简介:目的以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大学抑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490名大学进行调查和量表评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进行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抑郁间关系及作用模式的分析。结果9.2%的大学有自杀意念,55.1%的大学存在抑郁情绪。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受惩罚和客观支持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其他事件、消极应对和健康适应问题为抑郁的危险因素。路径分析发现学习压力可直接导致抑郁,路径系数为0.195,人际关系仅通过间接途径作用于抑郁,路径系数为-0.005,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对抑郁有直接的缓解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244和-0.159。结论抑郁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因素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在探讨抑郁的发生机制过程中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 标签: 学生 抑郁 线性模型 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