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高强度、高韧性的难加工材料不断出现。图1所示零件,材料为超高强高韧钢,深与孔径之比约为10:1,内为小锥度锥面,末端为异型回转曲面,外圆柱面和内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零件深加工中刀具细而长,刚性差,工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不易保证。

  • 标签: 高强高韧钢 制造技术 异型 深盲孔 材料科学技术 难加工材料
  • 简介:扩展了麦克风语音采集电路和较大容量的存储器,基于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实现了多通道语音信号的实时同步采集。对采集的信号应用FastICA独立分量分析算法进行源分离,基于DTW算法对分离的语音进行识别,发现强噪声情况下识别结果良好,对语音识别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同步信号采集 盲源分离 语音识别
  • 简介:工件如图1所示,材料为1Crl8Ni9Ti,焊接结构件。加工的主要难点是工件内深且为,内底部为球面,几何精度要求高,薄壁,刚性差,容易引起变形。

  • 标签: 几何精度 深孔加工 变形误差 数控车床
  • 简介:在相同的反应体系中当ph值从约9.5调变至11时分别合成出双中SiO2和六方中SiO2材料,并用XRD、N2吸附、TEM、TG/DTA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双中SiO和六方中SiO2是合成中必然出现的两种不同的中物相。与六方中SiO2相比,双中SiO2也具有典型中材料的特征XRD谱图,虽然仅呈现一个易让人产生不完全晶化误解的相对较宽的单XRD衍射峰(d=5.2nm),但它却给出一种独特的N2吸附等温线和窄的双峰中孔径分布曲线。由于壁的无定形及表面活性剂分子与SiO2骨架间相似的相互作用,两类材料给出类似的FTIR谱图和TG/DTA曲线。然而,在双中SiO2的FTIR谱图中960cm处峰强度的微小变化可能意味着在锻烧脱除模板剂后双中SiO2较六方中SiO2具有更高的骨架聚合度。更多还原

  • 标签: 双中孔SiO2 六方中孔SiO2 合成 表征
  • 简介:在通常用于合成中MCM-41分子筛的反应体系中,用氨水、NaOH或四乙基氢氧化胺作催化剂,在较低的pH值下合成出具有独特N2吸附等温线和狭窄双峰中分布的双中SiO2材料。实验表明,在所使用的反应体系中,双中SiO2结构是一种必然的物相,且反应体系的pH值调节在合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反应体系的pH值从约9.5增加到11时,相应产物的孔径分布由双中转变为单中分布。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材料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的视野。合成样品用XRD和N2吸附等温线进行了表征。更多还原

  • 标签: 双中孔SiO2 氨水 NAOH TEAOH 合成 表征
  • 简介:正十四面体单元胞结构含有8个正六边形和6个正四边形面,由36根等长度支柱构成。十四面体单元胞结构按体心立方堆积,即构成Kelvin模型,这是一种接近于泡沫真实结构的周期性结构模型。分别基于胞壁材料的线弹性和超弹性材料本构,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低密度开Kelvin泡沫的大变形行为,用以考察单轴拉压载荷作用下泡沫材料的变形机理以及基体材料力学特性对泡沫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数值计算采用二阶空间Timoshenko梁单元模拟开泡沫支柱,建立了满足周期性边界条件的有限元模型。

  • 标签: 泡沫材料 开孔泡沫 数值模拟 低密度 TIMOSHENKO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简介:硅橡胶海绵的制备主要有化学发泡成型和物理成剂成型两种方法,但采用物理成剂成型后必须除去橡胶中包含的成剂以制得海绵材料。成剂可分为易溶性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小分子易溶有机物,采用水浸泡的方式可以将成剂溶析出来得到泡。一般来说为缩短工艺时间,简化工艺流程,可采取提高水温、加快换水频率以加快成剂溶析速度。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成孔剂 硅橡胶海绵 工艺流程
  • 简介:含能材料的起爆、传爆、能量释放、安全等诸多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分的颗粒尺寸及分布、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组分均匀性等结构参数,纳米含能材料由于可改变上述一个或几个参数而表现出与普通颗粒含能材料不同的性能。众多研究都表明:随着含能材料颗粒尺寸的减小,其性能将发生显著变化,如机械感度降低、高压短脉冲感度增加、爆轰更接近于理想爆轰、爆炸时释放能量更完全、燃烧效率提高、爆轰波传播更快更稳定、爆轰临界直径降低、装药强度提高等。

  • 标签: 含能材料 微纳米 爆轰波传播 组分均匀性 颗粒尺寸 机械感度
  • 简介:文章慨述了超步进电机的原理设计、结构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该电机的扫描电镀照片等。该电机的转于和定于由LIGA技术制造完成.线圈由手工在显微镑下绕制完成,转子直径2mm.整个电机直径5mm。

  • 标签: LIGA 超微步进电机 微机械系统 微加工技术 研制 光刻
  • 简介:惯性技术是惯性技术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包括MEMS惯性传感器元件技术,惯性测量、稳定,惯性导航与制导技术。惯性传感器主要包括:MEMS加速度计、MEMS加速度开关、MEMS陀螺仪和MEMS惯性测量单元(MIMU)

  • 标签: 微惯性传感器 惯性测量单元 Systems MEMS 惯性技术 微机电系统
  • 简介:所谓“超宽带(UWB)”,即相对其中心频率有高比例的带宽。1990年,由美国“国防先进技术研究局”召集有关科学家讨论后认为,任何波形,只要带宽大于中心频率的25%,就可认为是“超宽带”。超宽带使用脉宽很窄的基带脉冲,典型为纳秒量级,能量稀薄地扩散在整个使用的带宽里。

  • 标签: 探测机制 超宽带微功率脉冲雷达 电感激励法 电路设计 运动传感器
  • 简介:本文围绕着“趣”、“实”、“思”、“探”、“创”等五字展开实验教学的探讨,从而体现中职化学“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 标签: 中职化学 实验教学 交流探讨
  • 简介: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单级分离效率高、工艺简单、不污染环境等突出优点,在处理铀污染废水中应用前景广阔。作者曾采用混凝沉淀并结合中空纤维膜滤(如.22μm)一体化工艺(CMF)处理含镅废水:研究了体系pH值、硫酸亚铁加入量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参数;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中^241Am浓度小于最大允许排放浓度(1Bq/L),去污率大999.9%,去污因子1309-47600,平均浓缩倍数为190,相当于现有的两级蒸发工艺水平,并投入了实际应用,处理含^241Am废水约60m^3。

  • 标签: 含铀废水 组合工艺 膜微滤 ^241AM 絮凝 排放浓度
  • 简介:有机固体激光器因其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和易于集成等优势,一直以来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无机激光介质相比,有机激光材料来源广泛,并且具有发射光谱宽、受激发射截面积大等特性,近年来在激光显示、生物传感器等应用方面显示出很大的应用前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固体激光器 激光显示 激光介质 激光材料 谱宽
  • 简介:利用扰方法研究了动能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基态能量的粒子数平均值和粒子几率密度分布的影响,对87Rb原子的模拟结果标定了弱、强相互作用时一维凝聚体中的粒子数范畴。

  • 标签: 动能微扰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基态 粒子数
  • 简介:课逐渐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一种重要教学形式,本文结合课的相关概述以及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对其当前的应用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了运用策略。

  • 标签: 微课 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 简介:为了测量高能激光参数,基于石英晶体天平测量高能激光功率或者能量的思路,搭建了石英晶体天平测量系统,分别针对短时间(25ms到2$)激光辐照和长时间(20$以上)激光辐照以及石英晶体谐振器耐辐照能力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石英晶体谐振器受激光辐照时,谐振频率首先线性增加,然后趋于稳定。频率增加过程中,频率变化量与入射激光能量成正比;长时间辐照后频率趋于稳定,谐振频率相对于辐照前的变化量与入射激光功率成正比。测量系统最小可分辨的能量在7mJ以下,最小可分辨的功率在80mW以下,耐受激光功率密度不小于2.3kW*cm^,辐照时间不小于60s。分析认为,石英晶体谐振器受激光辐照后,谐振频率发生变化与辐照后晶体内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有关。

  • 标签: 实验研究 激光参数测量 石英晶体微天平
  • 简介:针对搭载平台颤振对遥感相机成像的影响,利用辅助高速面阵CCD相机拍摄高帧频图像序列,通过像元合并来补偿曝光时间不足,增加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信噪比,同时结合一种区域选择算法来选择用于计算的图像区域,最后使用灰度投影算法对振动位移量进行估计。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误差为一个像元,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原始算法。

  • 标签: 遥感相机 微振动检测 运动估计 灰度投影算法
  • 简介:为了加快激光等离子体推进技术(μLPP)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介绍了该项技术近10年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推进技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各种工作模式,并简略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靶特性对激光推进性能的影响,包括靶材的选择、靶的结构、靶材掺杂,以及靶物相特性等。针对该项技术的最终发展目标是研制微小卫星姿轨控的激光等离子体推力器(μLPT),介绍并分析了美国Phipps小组开展的激光推力器的研制工作。最后,指出了激光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 工作模式 靶特性
  • 简介:材料表面在发生熔化前,射流可能是喷射的主要物理机制之一。曾鉴荣等在纯铅的实验中发现,当靶板中出现三波结构(即弹性先驱波、相变波和塑性波)时,测得峰值压力为22GPa时纯铅样品的喷射量比峰值压力为20GPa的单次冲击加载喷射量几乎减少了1/2。Asay在铝平面样品的喷射实验中,也发现随着冲击波加载速率的减小(上升沿宽度增加),喷射量大致按指数规律减小。对于自由面上缺陷平均尺度为5lain的样品,在冲击加载变到35ns波阵面宽度的加载条件时,喷射量约降低了2个数量级。

  • 标签: 加载速率 微射流 冲击波 数值模拟 冲击加载 峰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