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博物馆事业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研究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安全保障工作也从过去简单的低水平的“人防”“物防”,发展到今天的高技术、智能化的“技防”。

  • 标签: 博物馆 安全保障工作 中国 工作质量 分级责任制 职责范围
  • 简介: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浩瀚的文化资源中,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国家和民族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切实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资金保障机制 文化遗产资源 中华民族 文化资源 文化意义
  • 简介:车辆自产生到普及经历了及其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公元前4600年,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王朝乌尔王陵的旗柱上就出现了四匹马拉的四轮车图形,这辆车的轮子并没有辐条,像是用两块木板拼成的板式轮,它应该是车轮演变序列中的第一种类型(表一,A式轮)①。德国罗纳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的一块墓石上,刻绘了双套牛车图形②。公元前2000年左右,外高加索地区出现了车,亚美尼亚鲁

  • 标签: 岩画 东部地区 欧亚草原 车辆 蒙古国 阿尔泰山
  • 简介:位于北京东郊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铁道试验基地旁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机车车辆陈列厅,于2002年11月2日上午10时举行揭幕仪式,揭幕后,机车车辆陈列厅开始试展。参加揭幕仪式的有铁道部的领导,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的领导,北京市文物局的领导,中国博物馆学会、

  • 标签: 铁道部 部长 傅志寰 中国铁道博物馆 机车车辆陈列厅
  • 简介: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当前,俄罗斯有l900个国家和地方博物馆(其中包括联邦直属博物馆58个),藏品达5000万件。其中32个博物馆属于俄罗斯联邦各民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2000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联邦级(全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25000个,被列为俄罗斯各民族的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达100多个,这其中有部分文物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标签: 俄罗斯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立法保障 文化领域 文物保护
  • 简介:采用矿山考古、模拟实验等方法,对中国商代采矿技术进行论证后得出如下论点:商代,探矿采用了重砂法和工程法.地下开拓采用竖井、斜井、平巷等多种井巷联合进行.采掘工具已使用铜质专门器.采用多种型、式不同的"预制"木构件,用于各地矿山井下,形成了规范的井巷支护技术.矿山提升采用滑车等简单机械.矿井采用自然通风.井下有了排水槽、水仓等排水设施.井下采用火把式照明.

  • 标签: 商代 江南 铜矿开采技术 探矿 采矿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学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学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大面值硬币的防伪要素包括硬币的外形尺寸(直径、厚度等)、重量、颜色、手感、表面光亮程度,以及金属成份还有硬币正、反两面上的图案和文字的形状(字体、字型)、位置、大小和错落起伏的规律,特别是有注明着微小字符(钱币生产厂、地点和设计家的缩写字母)和图样中隐匿的标识等。

  • 标签: 硬币 生产厂 防伪技术 标识 要素 地点
  • 简介:称蒙古族为"蒙兀",称之为"朦瓦",称之为"盟古",明初修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他率部先后灭亡了塔塔儿回部、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篾儿乞惕等部落,统一了大漠南北,于元太祖元年(1206年),集蒙族各酋长于斡难河开会,建九旒白旗,即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宁夏固原)西南之清水县.太宗窝阔台继位后,于太宗七年(1235年)再侵南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

  • 标签: 《辽史》 《新唐书》 军事集团 宋孝宗 《元史》 明初
  • 简介: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一朵绚丽的奇葩,热带的地理环境与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是人类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要的饮品之一.对于黎族人来说,最好的饮料莫过于酒了.下面从黎族的酿酒技术及酒器来探讨特有的民族风俗.

  • 标签: 酒器 黎族 民族风俗 地理环境 少数民族 人类社会
  • 简介:钻探是指利用一种简单的工具由地表向下钻孔,通过对地下提取土样的观察和辨认,以了解地层的堆积情况。考古钻探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以探明地下古代文化遗存为目的的钻探。钻探自被田野考古采用以来,便成为考古调查的重要手段。钻探是有条件的,不是在任何地区都可

  • 标签: 田野考古 地层堆积 钻探技术 文物保护 古代文化 秦公大墓
  • 简介:由同济大学,江西省文博系统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通力合作,经过两年半的艰苦、认真的工作,完成了“中国悬棺研究“课题;并于1989年6月13日在江西省贵溪现场,采用仿古工具与方法,将一具棺本成功地吊入了悬崖上的洞穴中,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升置悬棺的奇观,引起了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悬棺升置技术研究的目的,即是要解决古代这些悬棺是如何弄到悬崖上去的,这个问题是悬棺研究中的谜中之谜。千百年来,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充分反映了人们要搞清这个问题的强烈愿望,但却一直未能找出让人满意的答案,有的说法过于粗略,缺乏说服力,也有些说法荒诞不经或夹

  • 标签: 中国研究中心 仙水岩 地质变迁 珙县志 葬俗 贵溪
  • 简介:《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和《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集)》是李京华先生在冶金考古方面的研究专著,第一本出版于1994年,第二本出版于2003年,前后历时近十年.第一本主要内容为:铜铁冶炼与熔化技术、铸造技术,农具冶铸技术,冶铸技术的起源与演变,冶铸业管理与职官,冶铁技术的传播,彩色金属渣与高温彩色瓷釉起源的关系等.

  • 标签: 冶金考古 技术研究 古代 中原 述评 冶铸技术
  • 简介:为分析判断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对宁夏博物馆藏5件齐家文化玉器进行无损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件玉器所含元素及相对含量与和田玉相似。再借助齐家文化历史史料的有关信息,可推断为和田玉成分;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测得5件样品的拉曼光谱图,通过与和田玉样品拉曼光谱图比对,最强及次强特征峰位整体与之相似。可以明显看到透闪石矿物的特征峰,两种检测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研究结果为探索齐家文化玉器的玉质和玉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 齐家文化 无损分析
  • 简介:<正>铜器的起源到青铜文化的形成,在社会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它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加速了文明社会的诞生。因此,一直被认为是冶金史和考古学上的重大课题。本文利用我国考古发掘中的早期铜器资料,对我国早期铜器锻造、铸造工艺的发展过程,提出一管之见,就教于大家。

  • 标签: 早期铜器 齐家文化 青铜器 考古学 山东龙山文化 遗址
  • 简介:21世纪的现代人借助电脑,遨游网络,已无“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之忧虑,也无“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之孤苦,视觉电脑技术的加盟,使数字化的网页面画面丰富,先进的技术使阅读和浏览更具审美效果和趣味。那么博物馆为什么要重视和利用视觉处理技术呢?

  • 标签: 数字博物馆 视觉处理 数字映像技术 摄影技术 三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