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1世纪初陈水扁时期,随着美日安保体制的强化以及军事的渐趋密切,日军事发展迅猛。在2008年5月国民党再次执政之后,日关系虽有短暂跌宕但仍呈稳态发展势头,军事虽有所疏远,但仍保持相当层级之密切接触。从深层次看,日军事的长期异常发展是日本积极配合美国亚太战略、牵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筹划,亦是冷战后美国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军事作用的必然结果。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牵制,近年来,日在提升军事上较为低调和谨慎,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尤其是随着美日军事高度一体化,日军事势必再度“升温”。随着台湾2016年初“大选”结束,台湾“政权”再次更迭,包括军事等在内的日关系亦会有不确定的动态。

  • 标签: 日台军事关系 美台军事关系 美日安保
  • 简介:一言不慎,铸成大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商人在途经德国首都柏林时,应一位商界朋友之邀出席了一个大型宴会。宴会上,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同桌的一位德国军界的高级参谋。就在宴席酒会即将结束时,眼看着这位德国军界的高级参谋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美国商人又一次同他碰了一杯。席间,这位美国商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却使这位德国高参雅兴顿起。他傲慢地对美国商人说:“美国支持英国和法国也挽救不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 标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泄密 美国 德国 商人 都柏林
  • 简介: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之一,据称祖籍晋江的台湾同胞有100多万人。在晋江沿海东南隅的溜江村(俗称溜澳),一个有着446年历史的溪陈氏家族.由于有着这种特殊的地缘、血缘、

  • 标签: 陈氏家族 晋江 述略 移民 东南沿海 台湾同胞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中国从60年代到70年代对越南抗救国斗争进行的大规模援助及其促动因素,以及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关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越南的武装干涉不断升级,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所致;中国对越南抗救国斗争的有力支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越南战争的最后结局,而且对当时的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中美关系 援越抗美 斗争 越南战争 威胁 支持
  • 简介:二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为标志,整个世界进入冷战时期。日本根据《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将台湾归还给了中国。50年代初,日本政府秉承美国的意志,与台湾国民党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日成为美国围堵新中国大陆的重要伙伴,其间,在美国主导下,日政治、经济关系跌宕起伏,但相对稳定。至1972年9月,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同时日"断交"。至冷战结束,日政治、经济关系也逐渐升温。整个冷战时期,日本维系日关系的最大因素是其国家利益。

  • 标签: 日台关系沿革 日台和约 日台贸易
  • 简介:从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马歇尔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私人代表,受总统的委托调解国共两党的谈判。华盛顿官方宣布,马歇尔的使命是和解对立的双方、停止中国已开始的内战。众所周知,马歇尔的调解使命没有成功,国共两党之间没能达成妥协。1947年1月,马歇尔返回华盛顿,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

  • 标签: 马歇尔 蒋介石 大使馆 中共代表团 苏联 杜鲁门
  • 简介:盼望已久的《陕西省志·军事志》出版发行了,它为浩如烟海的祖国史志宝库又增添了一份珍贵财富,为广大民众进行国防教育提供了丰富教材,必将为陕西的国防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和借鉴作用。我作为一位方志工作者,有幸较早拜读了全部志稿,受益匪浅。深感《军事志》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特点鲜明、文风朴实,熔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于一炉的优秀志书。由于我较长时间从事《陕西省志·人物志》的编纂工作,因此对《军事志》中的《军事人物》编较感兴趣,反复读了二三遍,觉得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 标签: 军事人物 军事志 陕西省 方志工作者 出版发行 国防教育
  • 简介:阿尔泰军的张家口至乌里雅苏段,在服役人员上有正和帮之分。帮又分察克达和哈布素尔噶两种。正与帮性质、待遇不同,承担的差役也不均衡。同治以后,帮抗差成为一种常态。针对帮抗差之弊,清廷采取的应对措施收效甚微。光绪时期,喀尔喀蒙古王公试图打破实行百余年之久的帮体制,但以失败告终。

  • 标签: 阿尔泰军台 帮台 蒙古 差役
  • 简介:<正>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撼了混沌朦胧的清王朝。林则徐仓卒上阵,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对抗外国资本主义武装侵略的第一场斗争。新的形势,新的战争,使林则徐在斗争实践中产生了不少带有近代色彩的军事观点。然而,限于种种原因,他未能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当他北戍途经镇江时,喜逢密友魏源,于是两人对榻终宵,彻夜长谈,并把积累的部分资料留给他,“嘱撰海国图志”。魏源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时人称他“其志大,其思深,其用力勤”,“有史才”。

  • 标签: 魏源 思想研究 林则徐 外国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 海国图志
  • 简介: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香港驻军事件”.邓小平为之大发雷霆,耿飚、黄华两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牵涉其中,前者写出检讨,后者以党票保证,英方谈判团首席代表、英国驻中国大使伊文思紧张得说英语都磕巴,采访黄华的女记者吓得举不起话筒……

  • 标签: 军事 香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首席代表
  • 简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孙子兵法》)以实录地情为己任的地方志书向有重视载录军事活动的优良传统。广东省现存的355种州、县、厅、乡土旧志中,大多数都专设兵防、武备、戎政等项类目,并在舆地、建置等部分中反映有关军事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占有各该志书相当的篇幅,是书内十分重要部分。如:10卷本的清康熙《香山县志》中设卷九兵防,下分卫所、屯田、前山

  • 标签: 地方志书 卫所 兵防 门目 地情 存亡之道
  • 简介:2003年12月26日,《银南军事志》首发式在吴忠军分区举行,会议由军分区参谋长王广琪主持,宁夏军区、吴忠军分区、吴忠人武部、吴忠市市委军地领导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银南军事志》编纂历时5年,五易其稿,志书观点

  • 标签: 《银南军事志》 《青铜峡军事志》 地方特色 时代精神
  • 简介:《楚辞·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桑?'对于'桑',诸注家或阙而不注,或仅曰地名,或有所考证,然终未能明其缘由。~①兹特翻检诸书,稍有领略,对前人所注未敢苟同,详述如下。'嵞山'考欲辨得'桑'所在,当先明'嵞山'位置。嵞山,洪兴祖引一本作'塗',又洪氏引《释文》、朱熹引一本作'涂',盖'塗'、'涂'皆同音假借字。~②塗山,《天问》洪兴祖《补注》引唐苏鹗《苏

  • 标签: 台桑 会稽 《天问》 假借字 献功 注家
  • 简介:射洪县北,涪江之滨,有山名金华。山不算高,但古木苍翠,云雾缥缈,风景十分幽美。山上有金华观,始建于梁天监中,北宋治平二年改名玉京。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诗对其景色有如下描绘:“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后来杜甫游射洪,也惊叹此山之,写道:“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就凭这些诗,已足以使人心驰神往了。但是金华山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不是因为自然风光,而是因为陈子昂曾经发愤攻读于此。

  • 标签: 陈子昂 读书台 《感遇诗》 金华山 《登幽州台歌》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在一般的历史规律下也有其复杂性和偶然性。在传统的中美关系研究中,以美国对华政策和国共关系为视角的研究已经力透纸背。本文着重在一个丰富和连贯的历史画面中解读中美关系变动的复杂原因和动力,并把“亚事件”作为认识和理解冷战时期中共、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对彼此复杂的认知框架的一把钥匙,以党史研究的视角厘清“亚事件”的过程及影响,为重新思考和理解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提供重要信息,补充国共关于国际关系重大决策和视野转变的逻辑链条。并认为“亚事件”通过中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影响了国共对策略及心态,通过自身从间谍案件到政治工具的性质转变对中美意识形态的行为范式产生潜在影响。

  • 标签: “美亚事件” 中美关系 抗战后期 麦卡锡主义
  • 简介:清末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西北回民大起义,涌现出了许多风云人物。本文通过河州回民反清斗争中著名的太子寺会战及其他几个战例,分析了马占鳌军事谋略从雏形到成熟的形成和实践过程,从而对其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胆识和才华以及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 标签: 河州回民起义 太子寺会战 军事谋略
  • 简介:在县志中,编写军事志(篇)是个难点。一是档案资料残缺不全,很难做到‘不断线’,不缺项。二是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三是乌恰县是边境县,与苏联接壤,有些涉外内容,不能不加回避。编写县志的军事志(篇),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首先是要详略得当,详今要掌握分寸,略古要恰到好处。按照社会主义新志书的要求,要着重记述近、现代在军事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为建立现代化的国防科学提供历史资料。其次是突出地方特

  • 标签: 边境县 缺项 历史资料 掌握分寸 档案资料 保密要求
  • 简介:笔者从军23年,对军事可谓颇有感情。从事年鉴工作后,通过阅读有关年鉴资料和百余部年鉴的《军事》类目,感到年鉴中的《军事》类目的编纂是个薄弱环节。鉴于此考虑,笔者抛砖引玉,以引来真知灼见,共同提高年鉴《军事》类目的编辑质量。

  • 标签: 军事 类目 年鉴工作 编纂 资料 编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