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家,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因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和基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

  • 标签: 家庭教育 儿童生命 霍姆林斯基 榜样示范作用 出生后 小伙伴
  • 简介:'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道出了教师对于学生、对于教育乃至对于民族之重要性。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打造一支人格完善、勇于担当、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业绩超群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保证。为此,学校通过'三个搭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成长撑起一片绿荫。

  • 标签: 助推教师 巧搭 搭平台
  • 简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求。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七小学以“六年影响一生,营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办学宗旨,打造“学生悦学习、教师悦工作、师生悦生活”的校园文化。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工作重点,以赏识评价为载体,以学校的日常教育生活为践行沃土,建构“赏

  • 标签: 幸福成长 日常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习惯养成 儿童发展
  • 简介: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人一生取之不竭的道德资本'。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存在的道德资本,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可见,养成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让好习惯伴随学生幸福成长。教育教学中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 标签: 幸福成长 道德资本 注重学习 养成教育 取之不竭 乌申斯基
  • 简介:95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谱写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为实现自己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其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其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让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案卷,追寻95年来我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足迹。

  • 标签: 党建 档案 党的思想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
  • 简介:“累代金枝玉叶,先朝凤子龙孙。丹书铁券护家门,万里招贤名振。”这是《水浒传》中对小旋风柴进的一段描述。那么这能看家护院、光耀门楣的丹书铁券又是何物呢?

  • 标签: 铁券 档案 《水浒传》
  • 简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通过课程体系贯彻德育教育,通过课程体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北京市润丰学校来说,落实国家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学校文化特质的课程,能更好地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

  • 标签: 国家课程 幸福成长 立德树人 育人目标 德育教育 学校办学理念
  • 简介:在教育开放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大课程观的引领下,课程改革已经迈入了自主化、校本化的研究领地。“崇明”家校课程已经成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崇明岛路小学“全课程”领域中不可替代的课程。自2013年起,我校就坚持把家长请进来,让他们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管理者,在三年来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独具魅力、合力、活力、张力的家校课程。

  • 标签: 崇明 校本化 三月天 开发者 公安消防支队 义卖活动
  • 简介: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早期档案,有纸质、木质和骨质的区别。甲骨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档案——距今三千余年的商朝文书。从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在商代之前的夏代,文化已经很发达,当有文字和档案。孔子等人是见过夏商文献档案的。《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是今天还能见到的非原始性的中国最早的档案资料。在周王室的图书档案馆里,原本保存着夏商和西周的文献档案。公元前516年发生的周王室权力争斗,导致周室典籍神秘失踪,这是中国档案史上的巨大损失。

  • 标签: 中国早期档案 甲骨文 《虞书》和《夏书》 周室典籍神秘失踪
  • 简介: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总路线这“三面红旗”,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沈志华主编的《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1月)里,披露了一些有关这一事件的档案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页历史。

  • 标签: “大跃进” 解密档案 俄罗斯 中国出版集团 中国历史 人民公社
  • 简介:作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与公众史学一致,即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和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公众空间在这里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时间和社会维度,它决定了产生于其中的公众记忆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集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公众记忆的定义与特征,从公众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近十年来陆续实施的"城市记忆工程",进而剖析档案与公众史学的关系。

  • 标签: 公众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 公众史学 档案记忆
  • 简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文物藏品档案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实践中仍旧暴露了许多问题,对文物藏品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在对文物藏品档案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当前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现状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文物藏品档案工作沿着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文物藏品档案 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2016年7月20日下午,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邓敏杰带领部分党员干部职工到自治区档案馆参观《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图片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展》以及《广西区直机关第七届职工运动会风采图片展》。

  • 标签: 档案馆参观 职工代表 党员干部 自治区 办公室 地方志
  • 简介:本文以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等满文档案为中心,与正史、地方志和报刊资料相互印证,梳理并分析了清代柳条边外城镇火灾的特征、原因,火势扩张的因素与态势,进而总结火灾对旗人、民人生活的危害以及衙署损失的情况,探讨火灾的惩罚措施与接济方式,提出适合于柳条边外城镇特征的火灾预防措施。

  • 标签: 满文档案 火灾 清代 柳条边 城镇
  • 简介:文章从《清内阁蒙古堂档》第11—14册中节选了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目录,内容主要涉及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间,西藏地方达赖喇嘛、班禅胡图克图、第巴等与清朝往来文书,以及围绕讨伐噶尔丹及其处理噶尔丹儿女、重臣,第巴将达赖喇嘛圆寂之事匿而不宣、往召班禅胡图克图等事件与清朝往来的文书。文章整理摘编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档案文书目录共175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的同时,将重复的文书亦在括号内予以标示,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

  • 标签: 清内阁 满蒙文档案 达赖喇嘛 班禅 第巴 噶尔丹
  • 简介:军纪问题事关一支军队的成败,而蒋介石历来重视军纪,但围追堵截红军长征的国民党"剿赤军"军纪仍差且剿共失败。究其原因何在?文章检视了川西北土司头人苏永和、王生秀等对国民党中央军军纪问题的控状档案及蒋介石的处置电报,指出蒋介石治军虽"严以军纪",但重"人治"轻"法治",过分信任部下嫡系将领,轻信涉事者主官的"调查"结论,不严格走司法程序,有法必依,故不仅让原本对国民党军及蒋介石寄予厚望的川西北土司头人大失所望且使军纪问题成为国民党"剿赤军"最终败绩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蒋介石治军 川西北土司头人 控状档案 军纪问题
  • 简介:建国初期为有效遏制珍贵文物散失损毁现象,国家颁布系列文物保护政令、条例并通令执行。流散文物①的收购是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国后17年,政府财政收入尚不充裕,但国家仍每年动用资金收购重要文物,并及时将其移交至相关部门,使“私有之物”成为“公有之器”,流散文物得到妥善安置。浙江省对“吴熙档案”的收购可为佐证。

  • 标签: 建国后17年 流散文物 收购保护 浙江省 吴熙档案
  • 简介:乾隆朝巴县档案的93个地方职役事例,大量出现保甲(保长、保正)、乡约常见名称外,还有约邻、坊长、约保、约坊、约甲、保邻、乡保、牌头、牌保、牌甲、地约、厢长、街约、场头、客长、约客、邻约等,这些用语的归类,如从空间上看分属于城、郊、里;如从行政系统看,大致属于乡约、保甲、场头客长三个系统以及三者的交叉。巴县档案保留了珍贵的签退承替乡约、保甲的制度与实践事例。我们找到230件嘉庆朝刑科题本的地方职役记载,地方职役的用语乡约、保正数量极少,较多的是约邻204件、保邻14件,其中约邻占绝对压倒性的多数。虽然约邻有乡约与邻居合称的含义,但是多数情况下可以径作"乡约"理解,是入约的邻居。"约邻"取代"乡约"成为日常用语,应是嘉庆时期乡约制度实践的特色之一。巴县档案中保留的告示、契约文书,有"约邻"的用语。百姓在供词中,也讲到向"约邻"报案,约邻处理纠纷。

  • 标签: 基层社会 地方治理 约邻 乡约 保甲
  • 简介:乾隆皇帝为了整顿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寻访、认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创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在拉萨大昭寺与北京雍和宫各置一“金奔巴瓶”,用于掣签认定蒙藏地区的大活佛,这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本文依据新近翻译披露的《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中的满文档案以及藏、汉文等材料,深入分析了学术界鲜有论及的关于设立两处金瓶的背景、次序、缘由以及乾隆皇帝处理此相关事件的态度与举措。

  • 标签: 活佛转世 金瓶掣签 乾隆皇帝 雍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