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史学界长久以来流行的认为中国大学的亚洲史教育主要是1949年后才开展起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通过查阅1949年前各大学课程设置及师资等方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亚洲史教育,无论从科目设置种类之多、开设大学范围之广、师资阵容实力之强,还是从一些科目的内容特色与深度来看,都有许多值得总结和研究的地方。民国大学的亚洲史教育实际上已经为后来大学亚洲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亚洲史 亚洲诸国 日本史 科目设置 印度史 古史研究
  • 简介:孙中山出生于落后而又封闭的农业宗法社会,因此在12岁以前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直至12岁前往夏威夷,"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这才知道中国之外还有这么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特别是近代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西方世界。

  • 标签: 孙中山 理想与现实 亚洲 西方世界 宗法社会 近代文明
  • 简介:冷战在欧洲开始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倾向是支持亲美的国民党政权,希望后者能在中国内战中获胜。从而使中国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但国民党军队的迅速失败令美国政府不得不从1949年初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其着重点在于尽力离间中苏.阻止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而在这一努力失败后,美国立即调整其亚太战略布局,一方面遏制中苏、限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张,一方面扶植日本、保护韩国和中国台湾,以在远东建立新的同盟关系。在远东地区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互动中,中苏结盟这一问题不仅左右了中美关系的走向,也成为美国开始其亚洲冷战战略时的基本战略考量。

  • 标签: 冷战格局 中国内战 对日和约 国民党军队 社会主义阵营 中苏同盟
  • 简介:本文介绍了济源奉仙玉皇殿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病害情况,保护理念及在该维修理念指导下的一些具体的施工做法。

  • 标签: 明代古建筑 建筑病害 保护措施
  • 简介:作为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代表作家,阿尔贝.力口缪在其戏剧作品《误会》(LeMalentendu,1944)中注入了对生存意义和死亡本质的思考。加缪的死亡观之形成,不仅与作家的个体经验和感悟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文明“直面死亡”的传统。本文试对《误会》中的死亡主题加以探讨,从而进一步揭示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荒诞”与“反抗”。

  • 标签: 死亡 存在主义 荒诞 反抗
  • 简介:皮锡瑞赞同以《仪礼》十七篇为孔子所定之说;认为《周礼》当出自六国时人,非必出于周公,亦非刘歆伪作;《礼记》中如《王制》和《礼运》这样有着完整意义的篇目,当可分篇别出,《王制》为孔门弟子所作。在重视经学家法的观念下,皮氏对《周礼》、《王制》给予了很多关注,力图通过对《周礼》、《王制》的解析以明今古文之分。皮锡瑞治经重今文,并强调经学之微言大义,他对古礼多从礼之义的角度来认识。

  • 标签: 皮锡瑞 《周礼》 《仪礼》 《礼记》
  • 简介:本文通过比较简本与传世本((金滕》的叙事结构与用辞,认为简本关于“周公居东”、“风雷示变”等史事的叙述与汉代马融、郑玄等学者的经说比较一致,推断与之类似的《金滕》版本在战国以后仍有传授,马、郑所持的经说即是针对此类版本所作的注解。筒本围绕成王“未逆公——亲逆公——出逆公”的线索,比传世本文从字顺,也更多地掺入了整理者的观念,其叙述历史具有战国子书的特点。从其用辞及情景设置来看,简本带有比较鲜明的战国时期色彩。

  • 标签: 清华简 《金縢》 《尚书》版本
  • 简介:2011年11月有幸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一课,两个完整的课时诠释了王老师所践行的“诗意语文”的教学思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王崧舟老师在《望月》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月景的写作顺序,再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最后落实到写上,学生的写水到渠成,写的训练扎实有效。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精妙的课堂掌控力、精彩的语言让与会老师折服。

  • 标签: 《望月》 王崧舟 引导学生 教学思想 特级教师 美的享受
  • 简介:中国古典音乐批评较早寓有"生态美学"视角,它体现在古人品音论乐时有着持续而强烈的生态关怀,从"大生态"和谐的视角来思考和把握音乐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生生态及音乐自身的关系,较早奠定了"声和—心和—人和—政和—神和"这一"大生态"视野的"和美全美"观念。它为当下解决生态内部出现的种种失衡提供了整体思维方式与和谐全美理念。

  • 标签: 音乐批评 古典美学 生态和美观 当代意义
  • 简介:一个国家对于其公民道德的塑造,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健康性与整体性。在当代中国,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消极的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正蚕食着道德体系的根基。因此,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道德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在总结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消极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文化 道德观
  • 简介:《邛崃叱驭图》(国画写生册页)是晚清著名国画大师刘锡玲先生的艺术精品。先生详细逼真地描绘了130年前四川西南邛崃山系的地貌风情,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的艺术再现,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谘传测绘灾臣劳”刘锡玲先生(1848~1923),字梓谦,号聋道人,别号自闻居士,以指画享誉世界,是中国绘画第一位世界级金奖得主。

  • 标签: 文献价值 邛崃 南方丝绸之路 国画大师 艺术精品 艺术再现
  • 简介:同学们,下午好!我今天讲的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般我们都是讲国学是什么,或者具体讲对某些经典的阐释,那我今天这堂课则是讲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当代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讲国学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现在才反过来思考它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这好像倒回去了.

  • 标签: 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 国学 时间
  • 简介: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起较大的学术争议,一直是中国画史和画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梳理各家解读上的分歧,不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对我们充分认识"南北宗"论及其现代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复兴不仅需要创造新的艺术,更要继承优秀的传统,让优秀传统及创造这些传统的大师在当代艺苑中绽放出特有的光彩。今天再次研究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意义正在于此。

  • 标签: 中国画 董其昌 南北宗 当代价值
  • 简介:最近一段时间,各省市区都在讨论所谓“核心价值”问题,列出了各不相同的各省市区“价值”的核心词,例如北京总结的“北京精神”(或日“核心价值”)的核心词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总结的“上海城市精神”核心词是“公正,包容,责任。

  • 标签: 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 城市精神 核心词 市区 北京
  • 简介: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建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地专级)。它的创建依据《共同纲领》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规定,完成了由法令到制度的成功实践;对西藏等地树立了样板,为和平解放西藏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依据大量的档案及文献,对创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开展了深入研究,反映解放初年中共对四川藏区的相关工作,肯定创建藏族自治区的积极作用,说明该自治区的制度设计、组织构建及人员安排等对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产生的示范作用与深远影响。重要的还有,有关部门从建设西康藏族自治区总结的经验及措施,成为尔后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基本范式,广泛推广,积极实行,影响深远。

  • 标签: 甘孜藏族自治州 民族自治区 西康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价值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李兆洛作为清代中后期的著名学者,对明清以来江南特别是常州地区频繁的宗族活动多有关注。面对宗族传统的时代异变,他往往给予正面的指导,阐明道理,提供范本,试图廓清认知迷乱,引导时人正确追溯家族历史,重建宗族的合理秩序。剖析李兆洛的宗族,小宗理论是其评判、指导如何确认族分关系、开展宗族活动的基本依据。由于受其家世的深刻影响,以父系血缘为统绪的姓号标志的伦理意义,也在李兆洛的宗族中起了一定作用,并直接影响了他对民间宗族活动所持的态度。

  • 标签: 李兆洛 十九世纪 辨宗尊祖 通谱 归宗复姓
  • 简介:关于南京的特殊地位这一问题,学界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多有涉及,对于南京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这个认识也十分清楚。但是,中日双方在南京沦陷前后南京地位和战略价值的认识差异之大,使得二者在南京之战中持有不同的态度,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从侧面解释了南京大屠杀的成因。

  • 标签: 南京 地位和价值 比较
  • 简介:志愿精神倡导一种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积极参与的精神,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谐共处的新型社会关系,并且鼓励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提升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坚定贯彻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志愿精神 重要途径 志愿服务 志愿者 人与人
  • 简介:广东省深圳市客家名村西坑是自明代以来杨、何、李等11姓客家人的聚居区,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包括客家围屋、华侨大屋和宝塔等,具有浓郁的客家建筑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深圳一笔不可多得的、可供利用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建筑多残破老旧,因此,需要进一步规划、维修、保护和宣传。

  • 标签: 客家名村 西坑 保护利用
  • 简介:中原地区古塔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创建时代早,延续时间长,演变序列清楚,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的北朝时期、高度繁荣的隋唐宋时期、过渡期间的金元时期和走向世俗化的明清时期几个发展阶段,基本类型包括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宝箧印经塔、五轮塔等,具有独特的文物、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史和文化艺术史的宝贵实物资料。

  • 标签: 中原地区 古塔建筑 发展阶段 价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