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最惊艳的收获,可以说是天津市杂技团的滑稽节目《三个和尚》了。该节目以民间广为流传、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三个和尚”为内容背景,融入国粹艺术的精华,不仅与传统杂技“顶花坛”的技巧巧妙结合,又将京剧、昆曲的伴奏旋律融为一体,同时对两性话题中的喜剧元素进行了夸张和变形,演员的表演也堪称形神兼备、技艺过人、默契十足,整个作品神完气足,取得了非常强的观赏效果。

  • 标签: 滑稽 杂技 中国 比赛 《三个和尚》 修行
  • 简介:戏曲美学有自己特有的一套范畴,如形神、虚实、内外、功法、浓淡、庄谐、雅俗、流派、新陈等,这些范畴不是戏曲自己独自产生的,主要来自比戏曲产生更早的书画艺术、诗歌艺术、音乐艺术等,但在戏曲艺术中又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现。戏曲演出素有"高台教化"之称,优秀的戏曲作品一定要有崇高的和美好的精神指向,才会有思想的穿透力。在中国美学中,美和善是不可分的。如果不能做到美与善的统一,这美是不完备的。教化属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是伴随审美过程发生的,所以是美学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化"也属于戏曲美学范畴。

  • 标签: 戏曲美学 范畴 教化
  • 简介:从文艺复兴开始,艺术家把自己的灵魂、信仰融入他们的作品里,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工匠、画匠,而是朝着艺术这个庞大缥缈的宗教,极其虔诚地在自我审视、自我要求中走向前人无法达到和身边世界无法理解的高度和深度的"信徒"。他们一次次自我摧毁并重新构建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如同一个革命者、诗人一样去寻找、靠近自己向往的伊甸园或上帝,把自己血肉、骨髓、信仰通通投入,走向无比孤独凄凉又宁静圣洁的地方。

  • 标签: 孤独 宗教 美学 米开朗基罗 伦勃朗 梵高
  • 简介:中华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中形成其特定的时空观。而这种时空观形成的过程,也是先民们对宇宙自然审美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华美学的精神。中华美学精神具有时间带动空间、时空圆融一体的特点。同时中华美学又在对时空超越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超脱和自由。学习中华美学要扎根于中华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

  • 标签: 中华美学精神 时间 空间 超越
  • 简介:《鹧鸪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笛曲代表作之一,由南派曲笛演奏大师陆春龄先生创编。笔者从"气韵生动""天人合一"的"境界"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鹧鸪飞》 气韵生动 天人合一 境界 音乐美学
  • 简介:文字是人类交流的语言方式,除了传递了信息,表达情感,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美化的作用。而文字作为视觉设计的元素之一,重要的就是它的视觉审美功能。因此,字体设计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艺术化处理,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使文字具有美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汉字 字体设计 格式塔
  • 简介:在20世纪中叶开始的针对现代建筑的批判、反思以及之后的辩护浪潮中,建筑界借鉴了大量来自语言学的概念和理论,讨论建筑语言是否具备交流性,这与当时西方哲学界开展的“语言学转向”相得益彰。后现代建筑师认可建筑是一种具备交流性的语言,但是应该在语用学还是语义学层面关注建筑对信息的传达,不同建筑师之间有所分歧。某些解构主义建筑师则否认现代建筑的交流性,并由此创造出破碎的建筑形式以契合“解构”的主题。哈贝马斯则认为现代建筑的危机在于现代社会自身,只有通过用交往理性替代了工具理性,避免生活世界被社会系统所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建筑表里不一的问题,体现了高人一等的视野。

  • 标签: 现代建筑 语言学转向 语用学 交往理性
  • 简介: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极力推崇莎士比亚美学原则一种真实描摹世界、反映客观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他对戏剧艺术革新的主张对于法国戏剧艺术转向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因为片面强调戏剧创作要追求史诗般的激情叙事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精细刻画,而忽视了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真实描摹,以及戏剧使人反思社会弊病的战斗意义。此外,司汤达对莫里哀、伏尔泰等人作品的看法、对“三一律”以及诗体语言的评价都存在过于绝对化的问题。

  • 标签: 司汤达 现实主义 戏剧样式革新 喜剧意义
  • 简介:公共艺术课程作为中职学校中的组成部分,虽然其作用十分重要,同时该教学也具有必要性,但由于该课程自身在可行性方面存在弊端,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足,导致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学生也无法在该课程中提升自身的美育能力与艺术水平.因此,本文通过美学视角针对以上分析内容,提出几点优化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方法,以期为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美学视域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 应用
  • 简介:本文从日本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历史与由来、家庭观在文学与电影中的体现入手,将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代表性作品《无人知晓》《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记》等纳入此分析视野中。文章试图剖析是枝裕和如何运用独特的电影美学来阐释和描绘“家庭主题”,关注“个体生命”,并且深入分析两个方面:其一,在导演自成一体的美学语境下,作品在镜头语言、叙事结构、道具和场景等方面的表达;其二,从人物关系、人物身份、人物视角等方面来表现、传递重要的家庭“人物塑造”。最后,也由此延伸了关于是枝裕和对于日本电影产生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是枝裕和电影美学风格的创作探讨来整体观想、了解亚洲电影文化中的“家庭美学”,并由此启示中国电影中家庭电影类型的创作。

  • 标签: 日本电影 家庭美学 是枝裕和
  • 简介:民族音乐美学思想横跨音乐学与美学范畴,囊括中国音乐古典美学、社会学与审美价值论,是以当代审美视阈为标尺,兼收并蓄而形成的美学思想价值体系。其中民族音乐的文化性、民族器乐的象征性与民族社会的代表性独树一帜,因而在民族音乐美学价值中既呈现出当代美学思想的桎梏,却又融合时代文明的优化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变迁而彰显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制约与嬗变旨在表明当代民族音乐美学思想的起伏变幻,正因如此,民族音乐美学思想方能不断于当代钩沉,以觉醒湮灭桎梏,传承民族美学精粹,汇聚当代思想典范。

  • 标签: 民族音乐美学 思想桎梏 意识觉醒
  • 简介:音乐哲学是新近出现的学科名称,与现有的音乐美学相比,在学科概念和性质等方面多有争议。二者作为学科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具有各自独立的内涵和外延特征,还在于各自独立的学科存在价值。

  • 标签: 音乐哲学 音乐美学 音乐观念 审美观念
  • 简介:传统手工制作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一些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发展以及传承面临严峻挑战,而高校艺术教育是发展与传承传统手工制作艺术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传统手工制作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融合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传统手工制作 高校艺术教育 融合
  • 简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世界电影发展史上重要的流派之一,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都有重要意义。他们将好莱坞擅长制作的戏剧化故事片完全摒弃,形成了具有“记录性”特征的本真电影。这种电影的重要特征就是一切都以“真实”为要,而巴赞将这种美学风格称之为“真实美学”。大量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都启用了“非职业演员”担当主角。这也是“非职业演员”首次作为一种电影演员的类型出现。

  • 标签: 非职业演员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真实美学
  • 简介:戏曲脸谱是我国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戏剧脸谱研究对于戏曲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脸谱极具文化功能和艺术欣赏的双重功能。中国戏曲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张张迥异的脸谱更是中国精神文化的缩影。

  • 标签: 脸谱 戏曲研究 功能性
  • 简介:易立明(以下简称“易”):回到“新歌剧”的提出,其实这是个观念问题。郝维亚(以下简称“郝”):“新”是与“旧”相对的。那么,什么是“旧”?张萌(以下简称“张”):不是相对于“旧”的“新”,而是以前没有这么做过歌剧。易:为什么我们这么做?《画皮》故事的概念和理念是落在人物及其关系上的,而我最终的处理是将这三个人抽象为一个人:这一切都是王生的梦境,是他想象出来的。

  • 标签: 《画皮》 “新” 歌剧 中国 对话 创作
  • 简介:无论你是否同意本文的观点,这都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文中,两位艺术家以非常严肃、坦诚的态度,将自己创作歌剧《画皮》期间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讲述出来。不仅使我们有机会窥得一部歌剧作品从构思到成型的点滴细节,更透过这些探讨展示了他们多年在歌剧领域创作的经验和反思。基于这些反思,艺术家们借由这部原创歌剧首次提出并实践了“中国新歌剧”的概念。尽管10月23日,《画皮》的首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但这一概念还是毫无悬念地在业界和乐迷中引发了众多的质疑和讨论。中国新歌剧“新”在哪里?我们或许可以在他们的谈话中找到一些端倪。

  • 标签: 歌剧作品 《画皮》 “新” 中国 创作 对话
  • 简介:梨园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历经几百年的沧海沉浮,凭借其优美的科、白、唱存活于民间,被认为是戏剧艺术的瑰宝。一辈辈的梨园戏剧团组织者们一直秉持着'郑重对待传统艺术,尊重老师傅传授的文化遗产'的态度,以'继绝存亡'的责任感把传统剧目原汁原味地进行口述、记录、整理、排演,并将剧目进行改编再创造。王仁杰作为梨园戏创作的领军人,对戏曲古典文化有着近乎痴迷执着的精神,他几十年来一头扎进传统.

  • 标签: 七子班 梨园戏 传统剧目
  • 简介: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有生态性与乡土性的文化特质,与当下休闲型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相契合,因此在当下该类型乡村规划设计及建设中被大量应用.民间传统手工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强调传统手工技艺的原生态性传承保护,及与富有地域特色、工艺特色的乡村景观开发同步进行,传统工艺及工艺品的观赏、应用应与乡村工艺体验相结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与同一工艺文化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要同时进行。

  • 标签: 传统手工艺 休闲型美丽乡村 生态性 乡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