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如果承认艺术方法是以某种美学思想为指导的,那么,戏曲的艺术方法有两个美学源头。这就是《周易·系辞传》提到的“立象尽意”和“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要求艺术创作把客体物象与主体情志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意象。因此,艺术意象不以对客体物象的传真为满足,还需要溶入创作者的主

  • 标签: 美学品格 戏曲 艺术方法 艺术意象 美学思想 艺术创作
  • 简介:摘要:文化对经济、社会及很多事物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我国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也孕育了不同的戏曲艺术,造就了戏曲艺术“一体而万殊”的形态、风格,每一个地方的戏曲音乐唱腔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和风情。一方面,也正是地域文化的融入,使得戏曲艺术汇聚展现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文化艺术瑰宝,如京剧所展现出的雍容华美、昆区的典雅精致、越剧的轻柔婉转、梆子戏的高亢悲凉等。另一方面,对戏曲音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也是文化交流、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 标签: 戏曲音乐 美学标准 研究分析
  • 简介:戏曲面临着危机”。危机?拟乎是存在着。它确实失却了好些观众。失却了观众还有何生存价值?于是有“自然淘汰”说,其实是“消亡论”。于是有“戏曲的天地在农村”说,其实是“抛弃论”。

  • 标签: 戏曲发展 美学思考 生命 消亡论 危机 观众
  • 简介:戏曲美学有自己特有的一套范畴,如形神、虚实、内外、功法、浓淡、庄谐、雅俗、流派、新陈等,这些范畴不是戏曲自己独自产生的,主要来自比戏曲产生更早的书画艺术、诗歌艺术、音乐艺术等,但在戏曲艺术中又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现。戏曲演出素有"高台教化"之称,优秀的戏曲作品一定要有崇高的和美好的精神指向,才会有思想的穿透力。在中国的美学中,美和善是不可分的。如果不能做到美与善的统一,这美是不完备的。教化属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是伴随审美过程发生的,所以是美学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化"也属于戏曲美学范畴。

  • 标签: 戏曲美学 范畴 教化
  • 简介:阿甲撰文说:作为“剧”的中国戏曲,当然不是写诗人个人的感怀,它是要描述剧中个别人物的思想、情感、行动、事件等等,还要讲味道的一种简练的舞台文学形式。“剧诗”的涵义还不仅仅是指剧本和歌唱的问题,凡演员的身段表演、舞台的调度表演、一人和群体的表演、声腔的表演等等都要有诗的

  • 标签: 戏曲美学 中国戏曲 剧诗 时空观念 四法
  • 简介:古代戏曲美学中的模糊控制观点,主要体现创作论方面。柏拉图曾经指出,创作艺术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艺术”。我国古代戏曲美学家也认为,戏曲创作过程是一个“控御”、“抑扬”的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调节和控制。在艺术创作之初,剧作家的思绪总是象野马一样上下奔突,不可执驭,象游丝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穷九州,越八荒”,“远远近近,悠悠漾漾,杳知其所之”;继而才有“虚静”的处理,才借诗书以闲摄之,笔墨以磐泻之,歌咏条畅之,按拍行迟之,

  • 标签: 戏曲美学 戏曲创作 古代戏曲 模糊控制 创作论 虚静
  • 简介:摘要:戏曲表演属于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融合文学、舞蹈、艺术和美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美学色彩,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和审美观,同时加上各个阶段人们对戏曲审美的认识和创新,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美学思想。本文主要分析戏曲表演中体现的虚实结合、只求意境和情感中和的美学思想。

  • 标签: 戏曲表演 美学思想 具体体现
  • 简介:<正>(一)戏曲音乐工作是戏曲工作发展的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发展的不同情况和不同条件来看,正如周扬同志在1952年就非常精确地指出:“戏曲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剧本,因为剧本是戏剧活动的基础。但对于新戏曲的创造说来,音乐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见《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当现代戏曲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戏曲的时候,如果戏曲剧本问题解决了,那么戏曲音乐问题就成为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与完美的剧本相适应的美好的音乐(包括声乐),观众是必然不会满足的。我们有一些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完美的戏曲剧目都是使观众百看(听)不厌的。我们戏曲工作的整个创造就应当以这种百

  • 标签: 戏曲音乐 现代戏曲 戏曲艺术 人物形象 美学问题 形象刻划
  • 简介:<正>本色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争论较多而又意蕴复杂的美学范畴。它导源于诗文理论而盛行于戏曲批评,在明代,尤其是明中叶以后成了曲论家普遍探讨的一个理论核心。据不完全统计,明后期有二十多位著名曲论家先后参入了这场本色之争,历时达一个世纪之久。由明入清,这场争论才基本平息,但清代曲论家仍以本色论曲,直至近现代的大曲论家吴梅还用了许多篇幅来探讨本色问题。戏曲的本色理论,显然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理想,同时又体现出它作为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潮与文艺思潮的涤荡和人们对于艺术规律认识的深入,它的理论触角伸入了艺术创作和

  • 标签: 曲论 中国戏曲 王骥德 明中叶以后 戏曲艺术 骈俪派
  • 简介:美的追踪———《古代戏曲美学史》评介麻文琦从美学视角观照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能够使理论者拥有一种统摄的力量,使论者的叙述、判断和总结能够超拔于古代戏曲理论的零散状态,因为美学作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方法论,给研究者爬梳材料、整合观点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面...

  • 标签: 古代戏曲 美学史 戏曲美学 审美意识 戏曲艺术 审美价值论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韩海萍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而以“角儿的艺术”为特征的戏曲,又以其表演艺术为中心。因此,戏曲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既受整个戏曲美学特征的决定与制约,又是整个戏曲美学特征的具体体现与艺术支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李渔的戏曲美学在中国古典戏曲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中首次提出'态'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古典戏曲的表演美学.本文从态的特点、如何实现场上之态,以及态的美学意义等方面,对李渔态的戏曲美学内涵作了论析.

  • 标签: 李渔 戏曲
  • 作者: 邓晓燕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0-20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0期
  • 机构:笔者有幸在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汇演上观看了豫剧《乡试》。由十堰市艺术剧院新创作的农村现实题材大型现代豫剧《乡试》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当代社会具有警示作用,在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做出了地方戏曲的当代探索,深蕴当代戏曲的美学追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张庚先生指出的戏曲"综合性"特征实质上指的是戏曲的开放性。戏曲的这种"综合性"特征不是指几种艺术门类的简单累加,而是指在符合戏曲美学规律的前提下各种艺术门类最高成就的融通和融汇。更应该看到的是,不同艺术门类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他们都会反映着时代文化精神。戏曲"综合性"特征包含的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开放,从根本上体现的是对戏曲本体美学原则的继承坚守和向时代文化精神开放的辩证统一。

  • 标签: 戏曲美学 动画电影 时代文化 美学原则 辩证统一 乾坤圈
  • 简介: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这个看似简单平实的说法,无疑是抓住了戏曲本质的。讲故事自始至终都是戏曲的基本任务,歌舞则是达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手段。即使是以展示演员精湛技艺为主的折子戏演出,也须建立在受众对故事背景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只有故事本身足够精彩动人,戏曲所承载的塑造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传达深刻新颖的思想意识的更高任务,才可能得以实现。

  • 标签: 戏曲家 美学品格 人物形象 现代人文 朱安 文学叙事
  • 简介:当代的歌曲创作不断地、多角度地向传统戏曲借鉴,出现了大量戏歌交融、戏歌合一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新的审美内涵、新的审美价值和新的文化价值,形成一种独特的歌曲创作和演唱的流派。随着这种歌曲创作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对它的评论分析也大量地见诸报刊网络,但遗憾的是,这些评论或评价大多仍停留在简单的议论层面,对于核心问题缺少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不能使人触摸到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鉴于此,本文从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视角对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期望更多的人们能更为深刻地看到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所蕴涵的丰富的美学意义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推动当代歌曲创作更加多姿多彩地发展。

  • 标签: 当代歌曲创作 传统戏曲 借鉴 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