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从1980年,草原游牧的题材就开始吸引并深深地打动着我。在那些举世瞩目的丰功伟业、横扫亚欧大陆的狂飚背后总好像有种神秘的却难以被人看到的东西。二十多年来我曾像寻找珠宝一样地来寻找它,为此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多次奔走于内蒙古草原,奔走于甘藏、青藏、川藏和云南藏族地区。

  • 标签: 游牧精神 草原游牧 游牧民族 绘画 题材 创作方法
  • 简介:今年7月20日是艺术大师颜文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文梁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在油画上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为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精神财富;他是我院前身之一——苏州美专创始人,为培养艺术人材,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我们特辟此专栏,邀请先生的生前友好、子女和学生撰写纪念文章,以为纪念。

  • 标签: 颜文梁 油画家 美术教育家 宝贵精神财富 纪念文章 创作原则
  • 简介:艺术是崇高的事业,艺术应该表达崇高的理想,应该有哲学的内容……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艺术家本人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再现,艺术品应该是艺术家真性情的流露。至于思想、理想、哲学和文化的高度,那只是每位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才智作有限的追求,无法拔高,不可勉强。熊秉明先生在“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中,用含有悲剧性的文字写到他的老师纪蒙(Gimond),这位勤奋、有

  • 标签: 艺术家 西方文化 熊先生 雕塑 真实再现 “虚”与“实”
  • 简介:一个烟蒂躺在烟灰缸里,一粒有耐心的白色裤扣从街上的水坑里望着天空,由一只蚂蚁拖着穿过草地的一小片顺从的树皮,……每样东西都向我显示它的面貌,它的最深处的本质,它的秘密的灵魂,常常是无声的,听不见的.

  • 标签: 绘画艺术 创作思想 创作思想 审美观念 艺术精神 灵感
  • 简介:七月流火,骄阳炙人,无奈地只得在斋内静读,结合最近阅读之心得,我想就艺术与自由精神这个题目,谈一下我对艺术的体悟,以飨观者。可能有些看法有悖于当今美学大儒之"官方理论"、"学院理论",要做的仅仅是谈谈我对艺术精神的内省体验,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自由和艺术之关系,在近代西方美学上的观点并不鲜见,俯拾即是。最早可以见于康德的"审美的无利害感",他认为

  • 标签: 自由精神 艺术思想 艺术精神 艺术创作 审美对象 无利害
  • 简介:精神与美的解读郎绍君“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是宋代大诗人、画家苏东坡的名句。在中国艺术史上,他是第一个多方面阐释诗画相通观念的人。“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 标签: 郎绍君 诗中有画 摩诘 诗画一律 唐宋诗词 中国艺术史
  • 简介:传统中国画的原来形态和发展到今天的形态,大致可以归人两类:实写的一类和自由书写的一类。所谓实写,就是画得比较严密,画风严谨,构图饱满,尺幅较大;所谓自由书写,就是画得逸笔草草,用较多的虚拟手法表达意思,抒发感情。元以前的中国画,实写的画风占有很大的比重,元之后的文人画,自由书写之风盛行。实写与自由书写两种风格,孰优孰劣,很难说得清楚。我们面对宋代许多大师创造的属于写实类型的中国画,

  • 标签: 画风 传统中国画 写实 文人画 构图 风格
  • 简介:<正>水与墨的随机渗化特质,使我们的水墨课堂更趋向内省感悟,而水墨的游戏性对生命过程的体验与品味,使作为水墨语言的材料有了新的声音中,也做出了新的表达。事实上,水墨的随机性给孩子的情感和想象以无限的自由和空间。

  • 标签: 游戏精神 生命过程 水墨语言 游戏性 儿童心灵 物理定律
  • 简介:南齐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而以“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具体来讲,气韵中的“气”最初是指自然之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它被认为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这个范畴又被引申为精神气象,如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就是指人的精神气象。“韵”本身是诉诸听觉的东西,后来也成为表达人的精神性体验的范畴,衍生出韵味、韵律、风韵等观念。

  • 标签: 人格精神 “气韵生动” 美学思想 笔法 “六法沦” 艺术精神
  • 简介:中国水墨画艺术历史悠久,它重性情、尚意境、讲气势,而现代水墨更是不墨守束缚,在传统中追求着更高的绘画境界。

  • 标签: 水墨精神 现代 中国水墨画 艺术 绘画
  • 简介:设计被视为一种有创造性的行为,创新成为其凸显价值的重要元素,这就使许多庸俗、无稽或不知所云的作品也会冠以“创新”的名义行世。因此,对“创新”的不同诠释或错误理解,就会使设计创新领域失去秩序感,从而模糊了创新的价值取向。

  • 标签: 设计创新 时代精神 考量 错误理解 创新领域 秩序感
  • 简介:商业精神精神的商业化──美术馆的后现代主义窘境[荷]唐纳德·卡斯皮特童焱泽不久前,我收到了第9届文献展的新闻报道,这届为期100无的展览似乎事关重大,好象是拿破仑的百日战役。第31期新闻报道标题写到:“第9届文献展创造新纪录”,其副标题是“观众逾6...

  • 标签: 现代主义 美术馆 商业精神 艺术品 精神价值 精神性
  • 简介:唐代书僧,陶九成《书史会要》所收二十八人,这种勃兴局面,也是时代使然。不仅书法如此,即绘画也在中唐大放异彩,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云:“佛画自后汉输入中土,经魏、晋、南北朝,迄于初唐,其作风大抵被外来风格所支配。……至盛唐,始以中土风趣,于佛画陶熔而调和之,特出新意,穷极变态。”又云:“吾国佛画,自初唐以来,禅宗顿盛,主直指顿悟,见性成佛;一时文人逸士,影响于禅家简静清妙,超远洒落之情趣,于寄兴为情之画风,恰相适合。”恰相适合。”书法虽不能与绘画并论,即在形式上不能像绘画那样去摹绘佛身,它只是以汉字为题材,离此,则无所谓书法了;但在艺术思想上,并无二致。如同熊秉明所云,禅僧的狂草,“那是棒喝顿悟式的活动,利剑一斩,妄念俱绝,是直截了当的当下表现;这一种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禅境。”(见《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就唐代而言,体现这种禅境的,主要是狂草。至后代,如清的朱耷,现代的李叔同,则是以空清、萧朗的行书去透露那超尘的禅境了。将禅意引入艺术,是盛唐后中国艺术思想史的一个大潮流,诗、文、书、画,概莫能外。清人王瀛说“诗不入禅,意必肤浅”(见《清书家诗史》)。龚相《学诗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禅,语可安排意莫传。”而姚孟起直...

  • 标签: 出颠狂 思想陶 禅宗思想
  • 简介:主持人语: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雕塑的灵魂。诗言志。雕塑,脱离了神与魂,不过空壳而已。中国人文精神渗透于民族深层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其核心是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将这精神概括为六个字:温良、灵敏、坚毅。它深刻地描述了在儒、释、道文化熏染下中国人的人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这片大地上的子孙,我们的生存、繁衍,当然地受到新基因的影响。然而,母亲那最优良的品质恰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所在。一个民族的悲哀在于固步自封,然而更大的悲哀在于不能认识自身价值或否定它。

  • 标签: 中国人文精神 人格特征 雕塑 历史文化积淀 诗言志 辜鸿铭
  • 简介:山水题咏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文化意识,构成了我们民族形象的精神气质。人与自然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均在其中得到了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当今至关重要的课题,珍惜、研究、借鉴山水题咏这份文化遗产,对重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生态模式,无疑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 标签: 山水题咏 山水精神 解读
  • 简介:  书法,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书法,乃艺中之艺!",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她的魅力和风采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志士为之钟情而痴迷!历史长河的冲刷与沉积,到如今,很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都在研究"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所具有的广阔生命力以及对民族人文精神的影响,将其作为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书法作为一门独到的艺术,她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张值得骄傲的名片.……

  • 标签: 书法需要 学书法 学书感悟
  • 简介:青年画家肖蓝的艺术成熟于世纪之交的特定语境之中,这是一个空前丰富复杂的文化语境,在沉沦与上进俱在的情势中,孕育了肖蓝艺术的现代气质。

  • 标签: 作品解读 精神 消解 诗意 文化语境 青年画家
  • 简介:许多年里,阎秉会的作品震撼着批评家们的感觉,又令批评家们难以把握,主要是难以对他的艺术作出归纳性的表述。他的画是显然离开了传统水墨的范畴,因此,在传统绘画理论体系中找不到对应他艺术的术语。

  • 标签: 现代水墨 绘画理论 批评家 艺术传统 阎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