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在五十年代之后开始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几乎都没有旧学的功底,因此,“笔墨”始终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从形而上的角度,“笔墨”处在守旧的、传统的、几度被推到“改造”和“创新”之列,但它在负载着某种精神时,可以说又成为中国画的全部精华。从形而下

  • 标签: 现代品格 山水画 华拓 现实主义 中国画 审美图式
  • 简介: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和品评是以书法家的人品作为评判的基本标准,历来重视人品和书品,即所谓“书以人重”。书法家只有“品高”,作品才会有“清刚雅正”之气;“品格”指书法家的人格、品行、胸襟和气度等。书法家的人格品行决定着书法境界的高低。事实告诉我们,要使书法艺术作品格调高古,就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若为人不好,则书艺很难进入化境。

  • 标签: 品格修养 书法家 审美需求 艺术特征 个人气质
  • 简介:新时期以来,在中国油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当代中国油画取得了多元互补.百花竞放的繁荣局面。为了促进油画艺术中不同风格取向的艺术追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当前油画创作现状出发,由中国油画学会,上海文化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以"精神与品格"为主旨,从学术研究角度提出、组织了这次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于2006年底、2007年初分别在上海美术馆与中国美术馆展出。

  • 标签: 品格开拓 开拓进取 精神品格
  • 简介:2002年2月,我开始了一个习惯,随时随地收集起一些记忆和思索的碎片,其中包括一些人事的启迪,创作的体验以及读书的感情。四年过去了,这些支离破碎的纪录逐渐彼此连接,形成一些较为完整的画面,如同一系列示被剪辑的影像,在脑子里经常掠过的地方播放。

  • 标签: 创作 品格 纪录 成一 雕塑艺术
  • 简介:何谓精神?精神乃统率万物之精魄神髓。不独人有精神,物也有精神。人有精神则心镜明晰,才思敏捷,品德兼备,物有精神,则形敦态俊,顾盼有姿,神妙之处,可与人通。

  • 标签: 精神 中国当代 品格 油画 写实 解读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北伊斯兰砖雕艺术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与表现形式以及艺术特征进行描述,阐释了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西北伊斯兰砖雕艺术的审美品格

  • 标签: 伊斯兰 砖雕 审美
  • 简介:明代甘炀在其《印章集说》中首次从理论上将篆刻艺术的创作方法归结为篆法、笔法、章法和刀法,并强调"运刀之法,宜心手相应,自各得其妙。"而明代后期沈野在其《印谈》中突出强调:"难莫难于刀法,章法次之,字法又次之。章法字法俱可学而致,惟刀法之妙,如轮扁斫轮,疴偻承蜩,心自知之,口不能言。"由此可见,刀法对于篆刻的重要性和难度,刀法在篆刻创作中是必须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篆刻艺术 刀法 个性品格 相对独立 明代后期 创作方法
  • 简介:油画家冯怀荣气度豁达,不好张扬,幽默中具学者风度。其人格、品性定格于作品之中,在当今异彩纷呈又不免鱼龙混杂的画坛,颇具特色。执着中见其艺术之灵气,表现中见其真情之轨迹与文化之底蕴。冯怀荣的油画作品大都表现新疆的风土人情。作为北京画家的他,曾于70年代末应邀赴新疆讲学,以后又五次赴新疆写生作画。大漠戈壁的辽阔深邃、故城遗址的断壁残垣、古道深巷的神秘莫测,雪山森林的挺拔清新,无一不使他动情、神往。由心灵与自然的碰撞而进发出灵感,激起表现的欲望。他直面自然,寻求艺术的纯净。他的足迹遍历天山南北,神奇大地的朴实无华与他的人格取向和质朴画风相默契,他寻到了自我。

  • 标签: 艺术追求 油画风景 新疆文化 人格取向 中央美术学院 维吾尔族
  • 简介:胡崇炜是我一直非常关注的书法家,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我们曾经都是军人,在同一面军旗下工作,转业后又同到文联系统工作,有着共同的职业特性;二是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一直在全国、全军的各种展览上获奖,是解放军及至全国最早的获奖专业户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当大部分与他当年一起的获奖专业户们随着名声日隆而创作水平日益低下的时候,他的创作却一直在进步,尤其是近些年的创作,我觉得已经进入了一种自我设定的审美之维,他正努力向着这种审美理想进发。这是我一直关注的核心之所在。古人评人,有一句名言,叫“听其言,观其行”。

  • 标签: 胡崇炜 创作水平 职业特性 结体 字势 王蘧常
  • 简介:记得二十年前刚到美术出版社工作时,编辑老师们就教导我们说:“能到出版社做编辑是很幸运的。编辑是个很神圣的职业,肩负着积累文化、传播知识的责任和使命。”这句话至今使我记忆犹新,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编辑工作的动力。这些年来,我策划、编辑、组织出版了一大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深受读者欢迎的好书,这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近些年,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图书出版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 标签: 出版方向 文化品格 美术出版 编辑工作 传播知识 学术价值
  • 简介:宗炳的《画山水序》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山水画的论述。虽然有人认为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较之更早,但大部分论者都以为《画云台山记》所言并非专门针对山水画,因而不能算作是山水画论。《画山水序》出现在我国绘画理论自觉时期,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我国的绘画理论,更在于为后世的山水画创作建立了一个富有理想色彩的理论标程。

  • 标签: 《画山水序》 山水画论 精神性 品格 绘画理论 山水画创作
  • 简介:当今三十多岁的青年国画家星群中,很少有像张建华那样重视作品的精神内涵,而且能够将北派的阳刚大气与南派的水墨韵味合为一体,形成气势雄浑而又意蕴幽邃的审美品格.这委实难能可贵。

  • 标签: 审美品格 青年画家 张建华 雄浑 气势 意蕴
  • 简介:人的生命有限,要做到既博又精,殊非易事。但古今中外,都还是有一些人抵达了博而精的境界的。刘承华重视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艺术,关注文学艺术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生命状态”和“生命体验”、这是他从事艺术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新著Ⅸ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表现得更为集中而且突出。

  • 标签: 博而精 生命意识 意与味
  • 简介:90年代中前期的中国当代艺术鲁虹《90年代中前期的中国当代艺术》一文根据其《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书稿改写而成。文章试图客观描写中国当代艺术在1989年新潮美术退潮后,于上世纪90年代同时面临来自内外双重困境下发展出的面貌。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90年代 客观描写 艺术史
  • 简介:“转折”在书法艺术中随处可见。然而,对于书法之用笔,人们多强调“起、行、收”(即起笔、行笔、收笔),“转折”在有意无意间被忽略了(“永字八法”中亦无“转折”一法)。当然,我们可以把“转折”纳入“行笔”范畴,视之为行笔的一种变式,但这又不足以凸显“转折”本身在书法用笔中的地位及价值。写文章,作

  • 标签:
  • 简介:上学期间,我曾沿黄河一线考察。从敦煌到龙门,在石窟雕塑与壁画上,我看到了无数的线。翻开人类艺术史,时时可见线的轨迹。对色的审美感受在旧石器时代即已经开始,而对线的审美感受的充分发展则要等到新石器时代制陶时期。色与线是造型艺术中的两大因素,比较起来,色彩似乎是更原始的审美形式,因为人对色彩的感受基础是动物性的自然反应,而线条的领会则需要更多的观念、想象和理解的成分和能力。所以,作为造型手段,线是比色更进一步也更纯粹的语言。

  • 标签: 线条 审美感受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造型艺术 审美形式
  • 简介:精神文化产品的三种存在方式关连珠撰文认为,精神文化产品有三种存在方式:①作者赋予的存在状态,可称为“自在状态”的存在,即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存在于具体的时空中(书店、图书馆等);②在接受主体理解中存在,即通过接受主体的理解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③从人的理解中存转化为主体实践观念的构成因素,并在对象化活动的结果中成为物化的存在。在理解中存在,是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存在方式。“自在”存在只有转化为理解中存在,才能使精神文化产品本身的价值得到实现的可能性。当前存在着一种无视接受主体的反映而自我封闭地看待精神文化产品的倾向。有人认为只要书能出版,就是实现了价值;只要发行量大,就是价值大。这都是仅仅看到文化产品自在存在的形态,而忘记了它只有转化为理解中存在,才后展现它的意义、价值。

  • 标签: 精神文化产品 中国画 接受主体 存在方式 茅盾研究 对象化活动
  • 简介:设计是与人的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人的生活品质的一种重要表征。实用品并不仅仅落实在具体的功能上,还融入了审美的内涵,这就意味着使用该物品的人的生活质量会有所提升。在人与物的关系的改观上,设计打开的无疑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美学通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质量直接维系着使用者的内心生活感受.是通向幸福感抑或相反,全在设计实际所产生的具体效应之中。

  • 标签: 设计 人与物 功能与审美 创意
  • 简介:艺术永远属于人民邵大箴在《艺术属于人民——新中国美术永远的宗旨》中谈到,在新形势下坚持和执行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方针对艺术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仍然要积极支持和大力扶持易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欣赏的艺术品类和形式,在这项工作中要注意提高“俗”艺术的格调,防止和抑制可能出现的低级趣味;

  • 标签: 艺术品 中国美术 人民 管理者 “俗”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