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如果承认艺术方法是以某种美学思想为指导的,那么,戏曲的艺术方法有两个美学源头。这就是《周易·系辞传》提到的“立象尽意”和“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要求艺术创作把客体物象与主体情志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意象。因此,艺术意象不以对客体物象的传真为满足,还需要溶入创作者的主

  • 标签: 美学品格 戏曲 艺术方法 艺术意象 美学思想 艺术创作
  • 简介:内蒙古素有"歌海、舞乡"之誉,也不乏诗人和艺术家。然而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民族,相对而言,不可否认在新时期以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理论思考是滞后于艺术实践的。就在内蒙古人民醉于歌、醉于舞而又遗

  • 标签: 宋生贵文艺 文艺评论 理宋生贵
  • 简介:台湾导演林书宇的《星空》是近年台湾影坛上难得一见的颇具诗性品格的文艺电影.它是影片,但也是一首真正的诗.其诗性品格体现在:一、在繁杂中求单纯,运用慢镜头、灯光、音乐等因素营造影片的诗意氛围;二、于无声处听惊雷,在静默中传递主人公非常独特而深邃的情思;三、在有限中显无限,通过塑连寥寥几个人物即可传摹出境界层深的艺术世界,共同指向影片的诗意世界.

  • 标签: 《星空》 诗性品格
  • 简介: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玉文化。汉代玉器以其多变的艺术造型和多元的用玉思想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中精美绝伦的玉佩更是引人注目。

  • 标签: 汉代玉器 造型特征 美学品格 玉佩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背景
  • 简介:水墨画的当代演进,需要对其学科品格及其规范进行重新考量。一方面,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统水墨画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不断裂变,它正悄悄地变异着水墨画的学科品格;另一方面,画家们对水墨画的各种探索也在对“新”的追求中模糊着水墨画的学科品格

  • 标签: 传统水墨画 学科品格 当代文化语境 文化空间 “新” 画家
  • 简介:<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历史已经证明,在《讲话》指引下的文学由于具有崭新的历史特色,而自成新文学史上一个独立的发展时期,作为这一新的文学发展时期代表的,则是解放区的文学创作。它既是以“五四”为发端的新民主主义文学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建国后社会主义文学的最为嘹亮的前奏。本文试图对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美学特征作一探讨。

  • 标签: 解放区文学 民主主义文学 美学特征 社会主义文学 《讲话》 文学创作
  • 简介:“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这个看似简单平实的说法,无疑是抓住了戏曲本质的。讲故事自始至终都是戏曲的基本任务,歌舞则是达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手段。即使是以展示演员精湛技艺为主的折子戏演出,也须建立在受众对故事背景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只有故事本身足够精彩动人,戏曲所承载的塑造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传达深刻新颖的思想意识的更高任务,才可能得以实现。

  • 标签: 戏曲家 美学品格 人物形象 现代人文 朱安 文学叙事
  • 简介:本文阐释了文化品格与中国画的关系,在研讨中国画探索空间的广阔性的基础上,解析了文化品格对中国画探索空间的主导性作用,并论证了当代中国画文化品格的要义之一是复兴正大之美,而且提出中国艺术的伟大复兴有待于艺术家们对于这一重要文化品格的积极开拓进取。

  • 标签: 文化品格 中国画 探索空间 主导性
  • 简介: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许多作品我们耳熟能详:和林格尔墓壁画、娄睿墓壁画、胡襄、胡瑰的《回猎图》、《番马图》、《卓歌图》、张王禹的《文姬归汉图》以及无量寺壁画、美岱召壁画等等。通观这些具有草原游牧文化特质的艺术作品,其绘画品格同欧陆艺术传统之殊异较为明显,而同中国中原农耕民族的绘画品格的表象相近似。

  • 标签: 中国 古代 北方民族 绘画品格 形成原因 创作题材
  • 简介:感谢“终南大讲堂”的邀请。时间仓促,没有好好准备,不知道能不能讲好。若讲得不好,不要怪我,我就这么个水平,要怪该怪李星先生,还有史飞翔先生,是他们选人不当。

  • 标签: 人文品格 讲堂 胡适
  • 简介:“电视剧中的悲剧性”是指在电视剧中体现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对与大众文化互相影响的电视剧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表现价值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为人生的魅力,把握价值客体的思想之光和深邃之处,探索电视剧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突破,从而提升电视剧的艺术品格,夯实电视剧的艺术地位。

  • 标签: 电视剧 艺术品格 悲剧性 价值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音乐开始涌入中国大陆以来,当代中国乐坛呈现出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局面,作为代表一个国家专业音乐发展水准重要参照系的交响音乐园地,也显示出这种充满生机的面貌。杜鸣心是交响音乐创作中传统风格的突出代表,多年来佳作频出,为中国听众奉献了可贵的精神食粮。那么,杜鸣心交响音乐作品中究竟有那些特质得以吸引广大听众的?其中有哪些值得中国作曲家借鉴的经验?本文梳理了杜鸣心交响音乐创作的成长、发展历程,并对其艺术品格进行总结,以期为当代中国交响音乐创作提供些许参照。

  • 标签: 杜鸣心 交响音乐 艺术品格 多元化
  • 简介:唐代学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示意要把士大夫画家和画工从艺术地位和艺术修养上分别开来,这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画家的共鸣。宋代学者刘学箕公开把中国画从技法上分为“士人画”和“工匠画”,把画家分为“画士”和“画工”。北宋文人苏轼又进一步把中国画分为“文人画”和“画工画”。元明清时期,“画工艺术”便等同于“工匠艺术”,这

  • 标签: 《历代名画记》 论画 张彦远 中国画艺术 中国绘画史 北宋文人
  • 简介:面具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起源于人类装扮、装饰的行为和文化,从狩猎时代即见端倪。巫术、图腾、纹身绘面、猎头人祭等都是面具文化的基因与深层原因。从原始宗教到原始戏剧,面具是其中的过渡桥梁;面具是最早的“舞台之墙”。是最早的“演员矛盾”发生源。中国是面具文化大国,岩画、彩陶、考古物、文献,史不绝载;活态面具文化形象百出。在活态的面具文化中,萨满面具、巫傩面具、藏戏脸谱与面具、戏曲脸谱,构成一部活的面具史。面具的审美价值令人回味无穷。

  • 标签: 面具 活态 审美价值
  • 简介:<正>一服饰艺术的最高美化标准,是个富于实践操作性的理论问题,如果从现象来推论,世界级模特在时装发布会上的形象应该具有权威性了,她们人是最标致的,服装又出自大师们惨淡经营之中。这些“典型”代表着人类对主体形象的完美理解。

  • 标签: 服饰艺术 主体形象 服装 时装发布 模特 操作性
  • 简介:当我们欣赏原始艺术、民间艺术或儿童绘画的时候,往往有一种粗犷、奇诡和神秘的感觉,但最突出的莫过于稚拙。现代艺术中,毕加索吸收民间剪纸,米罗借鉴儿童绘画,卢梭更是标榜为“稚拙画派”。尽管各自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原始的稚拙感成了某些现代艺术美感的重要形态。稚拙美的产生是历史的、逻辑的必然发展。当美术史发展到今天,前人的写实艺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艺术效果表现出“圆熟”的时候,后人无法超越,或根本不屑于超越(这种超越同时也是为了追求个性),从而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其相对的逆反中开辟新的道路,这是艺术史“物极必返”的辩证发展,也是艺术本身“返朴归真”的发展必然。

  • 标签: 儿童绘画 现代艺术 艺术色彩 牧牛图 民间剪纸 艺术形式
  • 简介:<正>“竹枝歌”是一音乐概念,经刘禹锡据此仿作“竹枝词”,自唐以来,“竹枝词”便成了文学诗体的概念。然而,由于“竹枝词”脱胎于“竹枝歌”,原本同属一体,因此,文学概念的“竹枝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唐朝的

  • 标签: 竹枝词 竹枝歌 刘禹锡 民歌 鄂西南 音乐概念
  • 简介:<正>运动造型人类感觉是通过感受外部世界空间、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的。如果没有空间、时间和运动,就没有物质世界,也不存在人的本身。正如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说的,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而运动着的物质也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恩格斯在开始构思

  • 标签: 电影造型 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 世界空间 物质世界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