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8 个结果
  • 简介:一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了十卷本《董大中文集》。这是我看到的省作家协会继出版了《王东满文集》《李国涛文集》《焦祖尧文集》《田东照文集》之后为山西作家出版的又一部文集。省作协为七十岁以上的老作家制作专题片、出版文集已经成为一个常规,令人敬佩和艳羡。从专题片来说,

  • 标签: 董大 文集 田东照 专题片 北岳文艺出版社 赵树理
  • 简介: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InstituteforWorldLiterature,下略为IWL)的2014年暑期学校项目。于6月22日至7月18日由香港城市大学主办。本次暑校,一共有来自28个国家/地区的140多位学员参加.外加十几位教授,阵容甚为庞大。该项目的此前三届,分别在北京大学(2011)、伊斯坦布尔的Bilgi大学(2012)和哈佛大学(2013)举办,而明年的第五届将由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主办。

  • 标签: “世界文学” 香港城市大学 哈佛大学 文学研究所 World 伊斯坦布尔
  • 简介:广西以奇山秀水名闻天下。五十年代韦其麟以长诗《百鸟衣》引起全国诗坛的注目。后来包玉堂、黄勇刹等崛起民间,以他们嘹亮的歌声,为人们谱写了南国各民族人民的心曲。而歌剧《刘三姐》的推出,更轰动全国,使广大读者对广西民间丰厚的诗歌资源和广西诗人得天独厚的诗歌才华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新时期以来,广西仍然相当重视诗歌的发展。我曾经有幸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持过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一次全国性的诗歌讨论会,后来又应邀参加过一次漓江诗会,有机会结识了一些广西诗人。隔了十多年,今年五月再次到南宁、北海、柳州,参加由广西作协及北海市、柳州市、南宁地区作协联合召开的诗歌研讨会,并读了包玉

  • 标签: 中国诗坛 诗歌形式 广西地区 百鸟衣 《刘三姐》 古典诗歌
  • 简介:博物馆是一个了解地区发展史与地区特色最好、最直接的地方。它们丰富人们的人文知识,把当地有名特色与特产带向全世界,增强当地文化的认识度。博物馆的解说词是人们了解展馆及文物的深刻方式,然而有些解说词却存在各种类型的错误。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主要有漏译、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和语法错误的等问题。这些英译错误可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 标签: 博物馆解说词 目的论 英译失误
  • 简介:广西民族书画院成立于1991年,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定编的事业单位。属自治区民委领导。画院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各民族画家努力创作和交流,先后在南宁、深圳、香港等地举办多次画展,并在第四届全国民运会期间举办义卖展,为民运会捐款一万五千元。

  • 标签: 作品选 广西 全国民运会 民族 自治区 高级职称
  • 简介:了解的肖锋□范华谈及肖锋,马上就会有人问是哪个肖锋?是摄影改导演的肖风?还是专拍儿童片的萧锋?都不是,他就是91年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毕业的肖锋。他,1969年出生于北京,是三个肖锋中最年轻的一个,然而他那不苟言笑,含蓄内向的性格分明给人一种与他...

  • 标签: 创作过程 电影学院 导演系 现代电影 中国电视剧 运输公司
  • 简介:广西那坡的“黑衣壮”,是广西壮族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①。“黑衣壮”的命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音乐学研究员冯明洋在其论文《壮族“双声”的腔调类论》中提出(他称为“黑衣壮人”).

  • 标签: 广西壮族 黑衣壮 文献记录 新桂系 20世纪80年代 研究员
  • 简介:  --"铜钿交关"(钱很重要),哪儿的方言?  --上海的.  --上海人有什么特点?  --……这一点,不用说了吧,好像不少人都知道.  一位同事讲过"鸭脖子"的故事:"那次我去上海啊,大学时睡我下铺的那个家伙负责接待,他殷勤地领我去城隍庙,就点了个鸭脖子,还请服务员切成三块--两块大的给你哦,那块小的我吃好了……我在上海呆了七天,他就请了我这一顿,两小块鸭脖子.  ……

  • 标签: 看到上海
  • 简介:(一)广西是多民族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十一个少数民族。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广西约有四十四个民族民间曲种,其中少数民族约有21个,占全区曲种总数的47%弱。广西少数民族曲艺(或通称“说唱艺术”),一般地说有唱的,边说边唱的,似说似唱的三类,壮族曲艺品种最多,如“末伦”、“谈涯”、“十牙”(译音,又叫“甫牙”)、“堂煌”(译音,又叫“唐王调”)、“唱天”(译音,又叫“弹叮”)、“八音坐唱”(又叫“八音”或“八音鼓”)、“唱师”、“蜂鼓”(又称“横鼓”)等,形式灵活多样。瑶族的曲种“铃鼓”、“乐春鼓”、“叮咚隆”和“吉冬诺”(瑶族中的花蓝瑶族系叙事歌的说唱曲种);侗族的曲种“琵琶歌”(其中又分“嘎锦”体叙事琵琶长歌、“嘎常”体叙事长琵琶歌和“嘎常”体抒情琵琶歌三种)。

  • 标签: 少数民族曲艺 说唱艺术 曲艺形式 唱师 末伦 吉冬诺
  • 简介:黄姚古镇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生态性,其民居与桥梁建筑蕴含着人与地理环境的生态关系,宗祠及其他建筑或设施则传递出一种生态性人伦观念。黄姚的生态文化是全方位、整体性的。生态化的黄姚,在今天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佐证了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文化;同时,作为商业社会的黄姚,对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黄姚古镇 生态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社会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冯昱的汉语小说在很多地方呈现出与“寻根文学”的深层关联。在提出“寻根文学”三十年后,在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和民俗双重危机的背景下,冯昱小说深化了寻根文学隐含的“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之间的张力,凸显了文化的历史主义动向和启蒙主义历史语境之间的错位,“权利优先于善”或“自由先于主义”的意义和文化决定论的困境都更加明显,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是文化差异,而是经济、物质和制度的现代化问题才更加切中当下中国的实际情况。

  • 标签: 汉语小说 乡村生活 社会性道德 文化决定论 广西 少数民族作家
  • 简介:博物馆里的民族展品及其解说词是游客欣赏民族文化最直观的的方式。广西的民族展品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研究这些特色有助于译员选择合适的英译方法,将展品的精髓介绍给外国游客,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民族馆展厅的语言特色是客观性、规范,表达直白,目的明确。通过使用直译和音译等翻译法可以把我国的民族精髓推介给世界。

  • 标签: 语言特色 翻译方法 民族展品
  • 简介:地方戏曲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承载着地方民众深厚而悠久的生存密码,包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阐释,反映出他们的文化心理和思想情感。正如傅谨先生所说的,中国戏曲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活生生的表现方式,“具体到每个不同的地域,又只有地方戏曲,与各地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祭祀仪礼等等一道,能够超越于文人的思维与价值体系的趋同性,以其五彩缤纷的不同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内部各不同的亚文化圈特有的文化载体与文化标志。”①每一种地方戏,都深深扎根于该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中,沐浴着地方风俗民情、信仰文化、婚恋文化,地方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价值取向而孕育、成长,打上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因此,只有把地方戏研究和地域审美文化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切入到一种文化的核心,切人到在这个文化圈里生活的人的活生生的心理世界”②,才有可能对地方戏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地域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有全面韵把握。在南疆“信巫鬼、重淫祀”的乡土文化土壤里孕育发展起来的广西彩调,其中包含有许多以神鬼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反映了八桂各民族丰富而复杂的鬼神信仰文化。

  • 标签: 审美价值取向 文化视域 阐释 彩调 广西 文化心理结构
  • 简介:因为筹备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我于今年2月27日晚到京.翌日上午即赶到老友黛云家中,向她通报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联合潍坊学院、中国青年出版社拟于今年5月在潍坊召开"新世纪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比较文学教材首发式",同时向她报告承办单位潍坊学院的书记、院长极为重视,正在积极筹备召开这次会议,并派我专程来京向总会和教育部汇报……会长黛云闻之甚喜,祝贺潍坊学院比较文学研究的即将成立,并表示5月中旬一定到潍坊来.谈话之间黛云同时告诉我林先生悄然离我们而去的消息,令我不禁黯然伤怀!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 学术研讨会 书记 学科建设
  • 简介:追逐着世纪之初广西散文创作者们涌动的心潮,看到短短几年里的散文发展迁流漫衍,丰富绚烂,散文创作从各个方面表现着、批评着、理解着人生,题材多样,风格各异,花繁果硕.在文学面临着尴尬和困境的今天,仍有那么多人在为文学雄心勃勃地沉醉投入、努力追索.在平淡、平静和坚实、坚守中,通过对艺术的不倦探索,达到自我情感的陶冶、转化,自我精神的升华,这是一派动人的景观.

  • 标签: 广西 散文创作 艺术风格 创作题材 人文精神
  • 简介:由影剧艺术杂志社、广西艺术创作中心、广西艺术研究、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分会联合举办的“广西第二届当代戏剧理论研讨会”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南宁召开。本届研讨会按上一届研讨会的思路,即按视角新颖独到、学术性强的要求来征集论文的。一年多来,收到区内外论文四十多篇,这批论文内容涉及戏剧的本体与客体、戏剧的历史和现状、戏剧的继承与创新等等诸多论题;它们从美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与戏剧的接壤部位切入,研讨戏剧的内层结构与外在因素的各种关系,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性。但是,这批论文缺乏一种对现实的强烈针对性,与戏剧创作现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鉴此,研讨会工作委员会经协商,决定把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相

  • 标签: 当代戏剧 中国戏剧家协会 艺术研究所 学术研究 影剧艺术 余秋雨
  • 简介:黄继树同志的长篇佳作《桂系演义》以其宏伟壮观的气魄,丰富多彩的内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娴熟多变的艺术手法、简劲、凝炼的语言吸引和震撼着读者。使人在开卷展读之后,就再也不忍释手。在阅读《桂系演义》的过程中,以及在阅毕小说掩卷之后,我反复地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新桂系李、白、黄何以有这么大的能量,能与蒋介石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甚而至于差一点取而代之?究其原因是不是历史的偶然?或者是李、白、黄祖宗坟山风水特别好?应该说这些问题《桂系演义》都作了形象的回答,书中军阀陈济棠“机不可失”的细节描写,就是对迷信风水辛辣的讽刺和奚落。一部成功的历史小

  • 标签: 陈济棠 陆荣廷 时代精神 宏伟壮观 李宗仁 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