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艺术是应审美传达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审美体验,又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符号媒介将自己的体验传送出去,以引发他人的生命共振,于是就有了艺术活动。艺术的审美传达职能贯串在它的整个活动过程之中,创作上的"聆听"与"言说"、作品构成上的"意蕴"与"形式"以及欣赏活动中的"表达"与"接受"诸种关系,均围绕审美传达的任务而展开,并以实现这一任务为目标。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精神超越与社会功利的二重性能,亦皆统一于审美传达。但审美传达所要传送的意义并非一次完成,乃要在由创作经作品向欣赏(包括一次次欣赏)的推移中逐渐生成,且欣赏又会引发新的创作与作品,故艺术活动必将成为永恒的自我循环,随同人的审美需求与社会交往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人的生命活动进程中发挥愈益重大的作用。

  • 标签: 艺术活动 审美传达 意义生成 超越与功利的二重性
  • 简介:据报导,席慕蓉的作品有一个时期在台湾出版界曾经卷起“旋风”。这位以画画为职业的青年女性,1981年在大地出版社出版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个月内再版。其后,此诗集以每两个月一版的速度增印,其销售数字在台湾新诗中是创纪录的。其后半年,尔雅出版社又为她出版两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的彩虹》。1983年大地出版社又推出她的第二本诗集《无怨的青春》,“再一次造成轰动”。

  • 标签: 席慕蓉 七里香 女性诗人 销售数字 二本 花城出版社
  • 简介:自人类有文字以来,自然就频频出现在文字中:起伏的群山、连绵的森林、奔流的江河、辽阔的草原、变换的季节、习性各异的动物和千姿百态的植物……由此,自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其杰作众多,或天马行空,或流光溢彩,

  • 标签: 自然文学 世界文学史 文字 天马
  • 简介:审美制度是在审美人类学核心概念之一,是在近几年的学术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美制度是审美人类学对人类学和后现代美学思潮的学术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现代美学不同,审美人类学认识到美和艺术问题的复杂性,把审美活动重新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审美活动与政治、经济、伦理、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由此,审美制度研究直接解构了现代美学的审美自律观念,走出审美的象牙塔,显示出特有的美学价值。

  • 标签: 审美制度 象牙塔 审美人类学 社会文化语境 现代美学 审美活动
  • 简介:空间是生存的物质前提,也是主体进入生活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逻辑前提。审美活动和空间存在必然性的心理关联,此种心理关联构成审美空间,含蕴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两者结构性地生成审美空间这样一个审美事实和诗性现象。一方面,主体置身于审美空间,感受和体验它的有限和无限、实在和虚幻;另一方面,主体想象和创造一种神秘和虚拟的空间形式,直觉它们的逼真和诡异、绚丽和恐怖的氛围。现代电子技术营造的赛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对于逼真而虚幻的审美空间的渴求。然而,现代生命对审美空间的感受和理解失落了古典主义的诗性精神,主体只有在现代历史语境重构审美空间才使生活世界和艺术境界的审美活动诞生美感和诗意成为可能。

  • 标签: 空间 审美空间 诗性 生活世界
  • 简介:2006年初夏.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突然红得发紫.他的一套《品三国》书稿竞标引起了中国出版界的轰动.先是说有500万的版税.后又说已暴涨到780万。8月5日易中天在上海书展签名售书.一连签了2000多册.签坏了8支笔.最后累得他实在握不住笔了.人们还是不肯离去。易中天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轰动和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他出色的沟通艺术获得的。

  • 标签: 中天 沟通艺术 人文学院 厦门大学 听众 出版界
  • 简介:北京友人来信云,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于今年开馆,现正向中国作家广泛征集馆藏作品。这该是全国人民首先是作家们感到欣慰的事。说起文学馆,不能不感激巴金老人。老人家早在20年前,就首倡建立文学馆,实现中国作家大团结。不但一再呼吁,而且身体力行,先后倾囊所有,捐...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余光中 魅力 中国作家 巴金 英国文学史
  • 简介: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以毕生的创作,把短篇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提升到了经典的位置。本文试从契诃夫的写作特点、创作经历、风格形成等几个方面阐述契诃夫的艺术魅力以及其对讽刺文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 标签: 契诃夫 幽默 讽刺 艺术家
  • 简介:丽尼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情感真挚、诗意浓郁、内涵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春的心》(1931年)是丽尼前期比较有代表的优秀作品,但是关注的人并不多;《鹰之歌》创作于1934年,是中期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938年的《江南的记忆》是压轴之作,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本文将从语言修辞着手分析这三篇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探析丽尼散文的独特魅力

  • 标签: 丽尼 散文 修辞 语言
  • 简介:<正>一、审美价值说提出的积极意义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要求“观念更新”、重新审视传统的精神心理气候,成为一种风靡一时的价值取向.许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文学的价值和功能问题,便是争论最多的焦点之一.

  • 标签: 纯审美论 审美价值 社会价值 美学思想 王国维 美学史
  • 简介:一、本真而纯粹之美本真的美?如果有这种美的话,它反对审美理论彀中的审美。美是反对审美的。这个命题并非说有一个本质的美存在,而是说,本真的美是纯粹的、不加遮蔽的。

  • 标签: 审美理论 无知 本真
  • 简介:"诗小说"和当年的散文诗同样遭遇着单身寂处文坛的尴尬和漠视,诚如迅翁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原本清静的四大文本市场,自从有了散文诗搅局之后,被人们停留在文字当口最多的就是"诗小说"了.曾经写散文诗的人寥寥无几,门庭冷落,虽有大家出没,但从者较寡.

  • 标签: 蛊惑魅力 鸡尾酒蛊惑
  • 简介:<正>审美知觉或称审美情感、审美判断等,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注意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审美意识区别于其它社会章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在西方美学史上,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以及许多现代美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庄子的审美知觉涉及到美的本质及审美的�

  • 标签: 审美知觉 庄子审美
  • 简介:<正>这篇文章里也许并没有任何值得称之为“新发现”的东西。笔者只是试图把文艺创作过程视为中介的审美反映过程,把中介视为完整的系统,并试图从这样的角度,对文艺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一些考察,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一、关于中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文学艺术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殊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时闪动着外在世界的影子。然而文艺对现实世界

  • 标签: 审美反映 中介系统 文学艺术 文艺创作 基本问题 现实世界
  • 简介:敦煌石粉彩绘技艺作为最古老的画种,早在汉晋时代起就已遍布于敦煌以及周边地区。随着佛教的东传,道教的西布,从公元4世纪开始,敦煌地区大规模的开窟造像与彩绘,使原有的石粉彩绘技艺在汉晋艺术传统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来自印度、西域等地的绘画形式与技法,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基于历代敦煌民间画师们长期大量的绘画实践和积累,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敦煌民间石粉彩绘绘制体系,经过世代相传,使这个古老技艺延续至今。

  • 标签: 敦煌 环境 石粉彩绘
  • 简介:略论日常文化的审美判断于淼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人们对待审美文化,都认为它不失为逃避现实困扰的一副良药。听听高雅音乐、鉴赏各艺术流派的绘画或看看歌剧等,都是相当惬意的娱乐活动。但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在审美文比已经完全大人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个体日常生活...

  • 标签: 审美判断 文化主体 现代主义 日常生活 “五四”新文化运动 审美趣味
  • 简介:成长小说究竟是什么?这是学界论争的棘手问题。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产生,绝非空穴来风。为了厘定“什么是成长小说”这一研究的核心概念,本文试图从已有的诸多成长小说研究成果中,梳理出作为文学概念的“成长小说”渐变的历史沿革。一、“成长小说”语词考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成长小说诞生于西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已达成共识。考察西方文论史,作为概念的“成长小说”这一称谓存在于英语和德语词汇中。

  • 标签: 成长小说 概念 审美流变 文学样式 空穴来风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