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器大声宏作为诗人,毛泽东的诗风与人格浑然一体。一九四五年一首《沁园春·雪》,搅动山城文化风云。这是大家所熟悉的。需提及的是,柳亚子在十月二十一日,为画家尹瘦石写的论毛泽东此词一篇手跋,颇为典型地反映了当时一般文人的感受:

  • 标签: 毛泽东 心路历程 山城文化 中国文艺 人格 国民党
  • 简介:中国艺术话语权是中国艺术遭遇西方话语霸权所出现的文艺理论新问题,由于理论表述对艺术话语呈现与话语权获得至关重要,因此文艺理论话语权是中国艺术话语权的核心。国际地位是话语权走向国际性的问题深入,它更为自觉地将话语权纳入整体性的全球框架之中。然而,全球文艺理论框架中的中国文艺理论却是“无声的中国”,由此中国文艺理论国际地位问题也就逆势而出。针对国际地位这一问题,中国文艺理论界强调“国际化”方向,但遭遇两大困境,其一翻译不够,文论走出去的力度欠缺,其二是西方中心主义。故此,加大翻译力度与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就成为国际地位问题难以回避的任务。国际地位问题的真正解答应着眼于中国文艺理论的精神与身份、国际影响力和世界文艺理论这一基本论域,即立足自身(民族性),经由全球化(多元性),最终走向世界文艺理论建构。

  • 标签: 艺术话语权 国际地位 国际化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文艺理论
  • 简介:2011年12月24日-25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会暨“文艺转型与文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及深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大学文学院和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

  • 标签: 中国文艺理论 常务理事会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学会 创新
  • 简介:<正>今年的胡晶很忙,也很灿烂,先是以《女兵公开日记》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得好评,之后专门调集为中央军委首长表演小品,而后在中国学艺术基金会举行的颁奖大会上,与李谷一、文章、尹相杰、雪村等一道被授予"中国文艺公益活动爱心大使"称号;在人才济济的二炮文

  • 标签: 中国文艺 雪村 李谷一 尹相杰 铿锵玫瑰 文艺汇演
  • 简介:诚如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所说:“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①要想充分理解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意义及其深刻内涵,同样也必须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考察。

  • 标签: 文艺工作者 座谈会 习近平 中国文学 21世纪 历史
  • 简介:如何阐释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焦虑,即使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也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说清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息息相关。如果从长时段来看,我们可以将当下中国视为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的一个阶段,这一转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仍然没有完成;同时这一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不断扩张、

  • 标签: 中国文学 阐释 “转型” 现代中国 传统中国 鸦片战争
  • 简介:新时期文艺学在风雨兼程中已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如何认真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冷静、客观地梳理我国文学学科的历史发展、进行学科反思,意义尤为重大。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实事求是的总结和反思,我们才有可能在面对成绩的同时发现妨碍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种种因素和问题,从而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文艺学 高峰论坛 研究生 综述 教育 学科反思
  • 简介:整个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界,几乎是在西方话语的覆盖下度过.眼下都是21世纪了,我们还要像过去那样,臣服于西方话语霸权过日子吗?于是民族理论创造的主体意识觉醒了,上世纪出现的一个自嘲式的概念"理论失语症",便是这种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同时,西方理论发展到后现代阶段,自身已经陷入重重矛盾和深深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西方文化固有的矛盾,看来是不可能由这种文化自己加以解决的.我们如果再跟着西方走,就成了盲从!这样,处于不同文化圈的华夏文化和中国古代文论,就成了克服西方文化和文论危机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比照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悬置差异,从中西文论的公约性、相同性和互补性入手,走向融合和建设,可以说是摆在每个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面前的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很大,牵涉问题太多,这里仅就中西融合与中国论建设的关系问题,谈一点浅见.

  • 标签: 中西融合 中国文论建设 “中国特色” 民族理论 主体意识 “理论失语症”
  • 简介:一日本心性·性善说的展开日本受到汉字文化圈的大量恩惠,从此进入历史文明时代。各种各样的恩惠中,我想最大的就是性善说。学习汉字,获得了记录语言、思想世界的手段。学习政治制度,接受佛教,感受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掌握生产、生活技术。无论哪一项都是以汉字文化圈的交流为契机出现历史的飞跃。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宗教思想 家族制度 天皇制 性善说 朱子学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开篇,就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论述了文艺在这一事业中的重要意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①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从当今世界局势和中国的国情出发,所制定的宏伟发展蓝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明确的阐释:“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标签: 文艺批评 中国精神 文艺工作者 维度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 简介:在最早的一批翻译和研究中国新文学的日本人中,松枝茂夫大概要算最长寿的了.竹内好、增田涉、武田泰淳等在20世纪70年代都先后谢世,惟有松枝,以九秩高寿活到了1995年.而事实上,他对中国新文学产生兴趣及对此的翻译介绍比竹内好等都要早.

  • 标签: 中国新文学 竹内好 中国文学 译介 概要 翻译
  • 简介:一、世界文学地理与“发现”中国“世界文学”的提出与“中国学”视界有关。是中国古典文学启发了歌德、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预见到了超越民族文学边界的“世界文学”,为“世界文学”的提出及其初步构架提供了最初的材料、动力和愿景。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海外 中国古典文学 “发现” 文学地理
  • 简介: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和瞻望,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和富有刺激的事情,然而也是一件十分繁难和充满危险的事情,因为它必须经受历史的检验.笔者不敢胆大妄为,只能就目力思力所及,谈一下个人浅见.我以为决定一个事物未来前景的根本因素,还是内因、外因两项,前者是根据,后者是条件.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因素及其互动关系认识清楚.

  • 标签: 中国文学 未来 历史 事物发展 个人 兴奋
  • 简介:一我国在19世纪末开始注意引进西方的文化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政治、社会理论的介绍,多取之于英国与日本,而文艺作品、思潮的介绍,则多取之于法国.《新青年》第二卷6期上刊登的王韬译《马赛革命歌》(即《马赛曲》),可能是我国最早翻译的法国文学作品,①之后便是林琴南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即《茶花女》).该书的出版,轰动文坛,一时与严复译赫胥黎的《天演论》齐名,可见在我国外国文学译介中,法国文学一开始就站在先锋的位置.②

  • 标签: 法国文学 译介 外国文学 文坛 文艺作品 思潮
  • 简介:  名士与饮者的排行榜  此刻,我的书桌上正放着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半月前,它从一家小书店慷慨地加入到我的藏书中,仿佛就是为了成全这篇有关中国人与酒的文章.其实是由、、三本内容相关又相互独立的书合而为一的.在这本奇妙的书中,中国酒文化史上的各路神仙,以他们各具个性的姿态,悉数登场,竞相亮相,一展风流.……

  • 标签: 中国文人 把酒问青天 文人诗
  • 简介:<正>《上海文学》1994年9期“批评家俱乐部”以对话方式刊出《民间文化·知识分子·文学史》一文,其中陈福民说:目前对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过度贬抑,除了多种现实原因外,我认为还与中国化中的反智主义传统有关,知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价值原则,关于艺术、社会进步的乌托邦情怀,都是这个传统蔑视、嘲讽的对象.近代以来一个要害问题就是“农民对知识分子的拒绝”.启蒙的失败有某种历史合理性,可是对这种合理性的认同不能成为知识分子自弃、自罪的合法根据.个人与历史、美与进步的悖论关系已经成了现代知识分子无法治愈的精神创伤,

  • 标签: 现代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 精英文化 民间文化 历史合理性 精神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