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在世代流芳的《万集》中,万歌人们究竟写下了多少咏花歌?据日本摄影家、游记作家大贯茂先生所著《万花名歌》(每日新闻社1988年12月版)一书的不完全统计,集中咏及芳草花木的计1,420余首,约占《万集》总歌数的三分之一。

  • 标签: 《万叶集》 花歌 大伴家持 大伴旅人 水晶花 山上忆良
  • 简介:藤原俊成的歌论书《古来风体抄》前后两稿中抄录出的万歌在文字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一首和歌文字差异的分析,借助俊成本人的作品论证这一字之差并非是辗转传抄引起的文字错误,而是俊成有意改动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在这一改动的背后,潜藏着作为新歌风开拓者的俊成与因循守旧的六条家之间日趋激烈的对抗。

  • 标签: 古来风体抄 万叶集 藤原俊成 显昭
  • 简介:普特尼克的恋人》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99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部分情节来自短篇《食人猫》。对于村上而言,这部作品与《地下》及《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一样都是处于创作转换时期的作品。本论文通过与短篇作品的对比,分析其中叙述视角的变化、故事的安排策略及其与主题生成之间的关联。长篇作品中叙述视角的变换从外部给作品带来全新视觉感,可以多方位地帮助传达小说的内核—故事。而作家笔下的故事通过共鸣,治愈人们的孤独,同时也直抵人心,促使人们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反思。

  • 标签: 村上春树 故事 叙述
  • 简介:旅人与忆良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同一个地方为官。二人虽是上下级关系,但在艺术上却是挚友、知音。在创作理念上都深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并在作品题材与格式上大胆创新、另辟蹊径。但由于二人出身不同,人生遭际不同,因此他们对外来思想的吸收不同,反映在和歌中的人生观也大相径庭。《万集》开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感、探索人生之先河,而旅人、忆良在这方面成就显著,因此为后人瞩目。

  • 标签: 个性化 外来思想 反映现实 忧患意识
  • 简介: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さ”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阐释“さ”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以人们来自客观世界的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析“さ”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解释“さ”类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

  • 标签: “さ”类常用动词 类属划分 范畴化 家族相似性 模糊语义
  • 简介:对于敦煌本《兔园策府》一书的性质,历来的研究者多以"蒙书"视之。从现存残卷内容、文体和编撰目的等进行分析,其明显具有"科举类书"的性质。《兔园策府》成书后很快便传入日本,成为官私学校的教材和参考书,对当时律令官人的对策文创作和科举应试产生了积极影响。敦煌本《兔园策府》残卷在日本古代对策文整理和试策文学研究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 标签: 兔园策府 类书 对策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