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石。从教学阶段看,词汇教学一直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不论从其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所起的作用来说,都值得我们关注。从分课课型看,词汇教学遍布于综合技能课和单项技能训练课。单项技能课虽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技能为侧重点,但语言知识的教学,亦不能忽略。口语课注重交际性和实用性,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离不开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而得体恰当地运用一个词语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其含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须探讨和解决好汉语词汇的释义问题。

  • 标签:
  • 简介:<正>《世说新语·容止》中有一段话:“谢车骑道谢公:‘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文中的“捻鼻”一词,新版《辞源》释作:“捏鼻,不屑之态。”然而,《世说新语》中该段话所要表现的是谢安游肆时犹如置身于山泽之间那样一种悠然自得的举止,何“不屑”之有?该解释显

  • 标签: 世说新语 山泽 谢安 释义 高唱 新版
  • 简介:<正>往往有这样的事,一些事物、用品,伴随了我们一辈子,却始终说不出它们起名的原因。这在一般大众中是丝毫不以为怪的,反正用这样两句话也足够搪塞了:第一,大家都这么叫,约定俗成嘛,还能有什么名堂?第二,知识

  • 标签: 词源 释义 辞书 辞海 原因 研究成果
  • 简介:“西清”一词,现今出版的几种主要辞书,如《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均予收录,释义也基本相同。《辞源》义项有二:一为“西堂清静之处”,书证为《汉书》所录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于东箱,象舆婉倬于西清”颜师古注“西清者,西箱清静之处也”。又补充说“后指宫内游宴之处”,并引徐铉《茱萸》诗“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为证。

  • 标签: 释义 《汉语大词典》 《辞源》 《上林赋》 《辞海》 司马相如
  • 简介:<正>本文所说的比喻义是指由词语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是由词语的本义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是派生义的一种,全称应为比喻派生义。据笔者的初步分析统计,《现代汉语词典》收入的具有比喻义的词语已超出1600条,而且新凝定的比喻义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大量百科词语以其比喻用法

  • 标签: 比喻用法 比喻词 词语 释义方式 比喻义 隐喻型
  • 简介:本文讨论词典释文中括注的用法,称之为“括注释义”。文章通过对释叉中各种括注用例的具体分析,认为括注释叉在词典未标注词性之前,有其重要作用,但因为过分强调了词语的搭配关系,而轻忽了词义的概括性,以致叠用括注,割裂文意,弱化了释义主体。概括性是词典释义的基本特点,词义的具体用法,应由词典的例证来体现。释义与例证是灵魂与血肉的关系,相互为用,不可或缺。标注词性后,词典体例有了重大突破,词语的搭配关系已不言自明,词典的括注释叉方式必须有所改进。

  • 标签: 括注释义 种类 检讨 改进
  • 简介:"消昏攸睹"之"攸睹"当校读为"假暏",指日月假合成光明;"冷漏"又称"坐底冷漏",是一种痔瘘;"挓"为"磔"的俗体,古文又作"厇";""依原卷字形作"",""乃"耀"的换声符字或记音字;"额"的本字为""。

  • 标签: 攸睹 冷漏
  • 简介:<正>《汉语大词典》工程浩大。以我所看到的部分初稿来说,我觉得,大词典对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是分得很清楚的。当然,我也想表示我的一点看法和希望。我看了“角”部,“角”字单列出lu音,下面出“商山四皓”有个“角里先生”《史记》作“禄里”,除此外未列别的意义。其实“角”读

  • 标签: 假借义 汉语大词典 引申义 句成语 说文 本义
  • 简介:敦煌变文《齖(齒可)书》中"齖(齒可)"一词,今学人所作解释均不是十分确当;此词本谓牙齿歪斜不正,在变文中当是喻指人之性情邪僻不正。

  • 标签: 变文 齖(齒可) 释义
  • 简介:文章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对词典释义进行探讨,揭示释义中关联产生的前提、方式以及关联的衡量,并以词典用户为出发点提出释义评价的新标准——“关联性”,以期改进词典释义

  • 标签: 释义 关联 用户
  • 简介:<正>下面转录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一个条目的全文:[旧雨]jiùyǔ<书>比喻老朋友(杜甫《秋述》:‘卧病长安旅次,多雨,……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就把‘旧’和‘雨’联用作老朋友讲):~重逢。从释文中括注的内容来看,应该说,用“比喻老朋友”来解释“旧雨”,是不尽确切的,因为“老朋友”显然不能看作是“旧雨”这个词的比喻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失误呢?除了对比喻义和借代义的界线划得不清以外,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人们在词典编纂过程中没有留意到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语言学理论问题——通俗语源。因此,

  • 标签: 俗语源 比喻义 词典释义 借代义 俗词源 西王母
  • 简介:词典学家和词汇专家历来都十分重视词典编纂和修订过程中“释义的准确性”问题,如苏宝荣关于释义的“概括性”、“准确性”、“系统性”原则;杜翔的“时代性”、“准确性”、“系统性”原则;董琨关于词典修订的“突出语文性”、“增进科学性”、“加强时代性”原则;有的甚至把它作为释义基本要求和原则的第一条,如胡明扬等的《词典学概论》中关于“释义的基本要求”,

  • 标签: 词典释义 性问题 修订过程 词典编纂 词典学 系统性
  • 简介:这里发表的杨祖希同志的文章,从对专科词典释义问题的探讨接触到辞书编纂的中国化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各种专科词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若干分卷的陆续编纂出版,已在辞书学界和辞书编写工作者中间被提出并有所计论。所谓“中国化”,在这儿指的是辞书编纂须得具有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个性特点,须得表现出社会主义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至于“中国化”、“中国型”、“中国道路”……,哪个词更能确切表达概念意义,也是有所讨讨的。)本刊准备从1983年第一期起为辞书学界、辞书编写工作者和关心辞书事业的同志们提供篇幅,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怎样实现辞书编纂的中国化之前,我们希望先就辞书编纂思想、编纂方针上明确中国化的意义、内容和实践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专科辞典 中国式 辞书编纂 中国化 释义 新中国
  • 简介:本文首先考察了'(□V)'的本义和形体结构、'(□V)'与'足'的关系、'(□V)'与'(□W)'等是否一字的问题.然后讨论卜雨卜辞、祭祀卜辞和其他卜辞中'正'的意义,认为它共有五个义项:1)征伐;2)第一个(月);3)适宜、合适;4)对……适宜,对……合适,适合;5)官职.

  • 标签: 甲骨文 “正” 词义 形体结构 “足”
  • 简介:释义基元词具有工具性、基础性、元素性、限量性、成词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为释义服务,就必须对释义基元词每个词项的读音、词形、词性、词义、等级等进行界定,其中词义界定是关键。采用词典释义的一般方法,会导致逻辑上的循环释义,可以采取语义分解与语境举例相结合的方法

  • 标签: 释义基元词 特点 界定 语义分解 语境举例
  • 简介:<正>专科术语是各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是专业词典收词的对象。但是,专门术语并不仅仅在专门学科中使用,不少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语词词典收入一些专科词语也就成为很自然和势在必行的事。目前不少语词词典都收了专科术语,各本的收词标准

  • 标签: 科学术语 现代汉语词典 词典选词 专科词典 专门术语 释义
  • 简介:汉语新词语词典的语素释义具有心理学与语言学依据。通过整词拆解的方式分析语素义不仅符合绝大多数复合词的内部语义联系,还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法的理念相契合。新词语词典的语素释义既要与词典用户的语言能力或学习阶段相适应,又应当与语素构词自身的特点相适应,重点解释语义透明度高的词语和构词能力强的语素。

  • 标签: 语素 释义 新词语 词典
  • 简介:<正>一部词典,能否做到准确地释义,是衡量它的科学性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词典编纂中最艰巨的任务。正在编写中的《汉语大词典》,如何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正是我们所有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这里,就个人在编写中摸索所得,谈一些体会,以求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一要做到准确地释义,首先须要适当地概括词义,正确地确立义项。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运用词的语音形式表达出来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词义 词典释义 义项 同义词 汉语词汇
  • 简介:所谓词(语素)的结构义,是指词(语素)在特定的组合结构(包括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复合词结构与句法结构)中所显示的意义。汉语词的组合结构(这里主要指复合词结构)不仅可以保存词(语素)的古(旧)义,还可以促成新义的衍生。现代汉语语文辞书是断代的语文辞书,但它们也是对处于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汉语词汇面貌的反映,也须有动态发展的观点方能写出得体的释义。作为以汉字(单音节词或语素)为释义基点的汉语语文辞书,对此不能不予以关注。

  • 标签: 词(语素)结构义 保存古(旧)义 衍生新义 释义的动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