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创新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1971年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巴赞(TonyBuzan)所创,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革命性的思维模式,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让自己用一个开放的头脑去接受新鲜的事物,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轻松,因而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地图”的美誉。数学思维导图是建立在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导图应用的基础上的数学教学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表达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

  • 标签: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数学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 人类思维 发散性思维
  • 简介: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方法,将知识从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分别为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根据知识掌握层次的不同,教育学者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选择。例如,在讲述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规例法或例规法。这些策略看似殊途同归,但是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却是不同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 标签: 培养科学 思维目标 教学策略选择
  • 简介:〔摘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喜欢求新、好动、多幻想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欲望,多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标签: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维
  • 作者: 张建忠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发散工具,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复习,还在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同,想象力、思维能力、思维方式都不相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而言思维导图没有多大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作者: 黄信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11-21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思维定势双向地影响着双语转换过程中的思维,即翻译思维。翻译思维中的思维定势不单是一种“倾向性和心理准备”,还是思维认识的一种结构;译者所具备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不一定会形成思维定势,它们仅仅是思维定势形成的必要条件。存在于翻译思维中的思维定势如同一把双刃剑,凭其稳定性、规范性和自动性等特点双向地影响着译者的思维。在翻译思维过程中,译者应该扬长避短,并运用发散思维对原文进行调整、创造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 简介:〔摘要〕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学生的地位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当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到落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标签: 〔〕拓宽视野激活思维体现主体
  • 简介:一、我国学校管理研究应着眼于东方文化的特殊背景学校管理思想主要源于西方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特别是“二战”后,商业领域内的管理思想渗入到教育管理领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掀起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热潮,并产生了一批丰硕成果。

  • 标签: 学校管理 东方文化 教育管理理论 思维 科学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
  • 简介:在数学教学中,要多渠道、多方法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何借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教学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一、借助插图,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借助题材丰

  • 标签: 思维品质 插图 培养学生 思考问题 形象直观 内容丰富
  • 简介: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的以渎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验收到一定效果。

  • 标签: 思维发展 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学习内容 读说训练
  • 简介:知识需要转化为能力,能力的形成始终贯穿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而积极的思维又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潜心挖掘教材中内涵的智力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他们向着"善学"的目标迈进。1.多形式——译读式题的教学,除了突出算理外,还应该注重读题的训练,沟通数字算式与文字表述的联系,加深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如,算式"36÷4",可不拘泥于原题的客观顺序,变序译读出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字题:①36除以4得多少?②4除36得多少?③36里包含有多少个4?④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⑤36是4的多少倍?⑥把36缩小4倍是多少?⑦4扩大多少倍是36?⑧什么数的4倍是36?⑨36连续减去多少个4等于0?⑩4个什么数连加等于36?……2.多途径——思考

  • 标签: 善学 算理 译读 智力因素 纵横联系 比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思维,充分发挥潜能并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因此,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接近学生的心灵空间距离;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适时点拨、引导,给予学生广阔无拘束的空间,使其敢想敢说、敢做,充分舒展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及时鼓励学生,

  • 标签: 创造思维 学生 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 心理状态 师生关系
  • 作者: 陈佳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区域活动是集幼儿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兴趣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既可根据能力与兴趣来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并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付之于自己的操作与实践中,让幼儿在感受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玩的更开心、收获的更多呢?在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中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要让幼儿学会尝试,学会了尝试,幼儿才会有创新,学会了尝试,幼儿才能真正的享受活动的过程,学会了尝试,才能真正的放飞幼儿想象的翅膀。那如何来让幼儿学会尝试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课程内容以"新、活、实"为立足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适应新课程内容改革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思维模式."有所为",即紧扣新课程内容之"本"来选择授课内容,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关联的内容,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有所不为",即舍弃新课程内容之"末"去更新授课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不必照本宣科、局限师生的"随意性"发挥,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的结论.

  • 标签: 新课程 新内容 新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