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奠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黄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我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精髓,批判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的各种流派,创建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黄先生三十年的探求为解决何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中的古与今、东与西等事关新时期有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发展的前提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黄先生的明白、朴实的文风和谦逊、民主、包容的学术品格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学术共同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因此,研究黄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乃至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中国特色教育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与今 学术共同体
  • 简介:王守(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也称阳明先主,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他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守从自己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出发,并根据自己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在教育心理思想方面提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见解。这些见解散见于其主要著作《传

  • 标签: 阳明子 浙江余姚人 心即理 知行合一 传习录 学习过程
  • 简介:教育应该是一种私人物品,完全可以市场化;而公共物品与市场化并不存在排斥关系。我国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卟够承受“教育市场化”的经济要求。我国居民的私人教育收益率足够支持“教育市场化”的有效需求。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正是推行“教育市场化”的重要量由。

  • 标签: 教育市场化 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郑建仁
  • 简介:魏学先生是我国早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家与理论家,他积极筹建科学教育电影委员会,致力于将电化教育推广到社会,服务更多的群众;亲自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全日食的彩色电影;他提出了印刷出版、无线电和电影是传播现代文化三大工具的先瞻性教育思想,归纳了制作教育电影的原则,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教学、研究、推广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及科学教育目标分类方法。魏学先生的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技术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魏学仁 早期电化教育 教育思想
  • 简介:中国传统教育素以“苦学”为荣,而明朝中期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却独树一帜,以其特有的人性论、认识观和儿童观为基础,提出了“乐学”思想,并将之贯穿到其所主张的教育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和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王守的乐学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以来的教育思想传统,对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也自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王守仁 乐学 现代教育 启示
  • 简介: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中的地位成为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面对诸多对新课程改革有“轻视知识”倾向的讨论,有学者试图用代价论的观点来遮蔽这场讨论的实质。然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能等同于改革的必然代价吗?且须以“轻视知识”为代价吗?居于我国国情能承受这种代价之痛吗?应如何正确看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能大破大立吗?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新课程改革要分清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所谓的改革代价,认真权衡改革所可能产生的利弊,理性对待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认清改革中存在的矛盾与误区,摒弃将知识与能力二者机械分割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课程改革发展观,以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新课程改革 轻视知识 知识与能力 代价论
  • 作者: 张仁全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始。课堂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学习。只有提出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问题,才会不断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学习的甜头,使每一个学生都向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本文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 简介:翻译即是一种文化建构。在文化翻译框架下,本文探讨中华典籍《论语》中核心概念“”的翻译现象。第一层面观察该词在汉语中的历史轨迹,把握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涵义,第二层面探讨语际翻译,考察相应译文在目的语中的意义重构,以探讨典籍翻译的本质和意义。典籍诠释与英译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挖掘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使译语读者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这无疑对中国典籍翻译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论语,仁,诠释,翻译,重构
  • 简介:2010年7月2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先生九十华诞庆典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举行。

  • 标签: 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
  • 简介:文章从培育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狠抓制度文化三方面论述了创新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 标签: 创新 医院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
  • 简介:今天,上海市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三十而立。回顾30年前,我国电教事业重新起步,从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历经这值得庆贺、蓬勃发展的30个年头,会员们心潮澎湃。30年来,学会始终以朝气蓬勃、迎难而上、和衷共的精神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和衷共济 教育技术 上海市 与时俱进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