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辽宁省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的时间投入(学习、活动、娱乐、运动)与其一般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抽取辽宁省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全部一年级学生,于2018年1月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进行调查;一年后采用自变量表进行课外活动时间投入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83份。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投入与一般自我效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与其在课外学习投入(OR=1.94,95%CI=1.49~2.54)、志愿者时间投入(OR=1.36,95%CI=1.01~1.83)、运动时间投入(OR=1.37,95%CI=1.01~1.85)之间呈正相关,而与在学生组织活动(OR=1.09,95%CI=0.79~1.50)和校方组织活动(OR=1.15,95%CI=0.84~1.59)上的时间投入无显著相关关系。相较于"5+3"年制临床专业学生,5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与课外学习时间的投入的相关性更强。结论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与其课外时间投入之间呈正相关。这表明提高医学生自我效能可能是一个优化学生课外时间投入,进而提升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医学生 一般自我效能感 时间投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骨折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21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20岁组)、B组(20~30岁组)、C组(31~40岁组)、D组(41~50岁组)、E组(51~60岁组)和F组(>60岁组)各35例,分别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视觉模拟法评估自我效能,分析年龄对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GSES及视觉模拟法测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GSES分值很低者及视觉模拟法分值较低者占比低于C、D、E、F组,GSES分值很高者及视觉模拟法分值较高者占比高于C、D、E、F组,C、D、E、F组GSES分值很低者及视觉模拟法分值较低者占比依次增加,GSES分值很高者、视觉模拟法分值较高者占比依次减少,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09~50.86,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加,患者自我效能有下降趋势,提示临床应注意加强对高龄患者自我效能的干预。

  • 标签: 四肢骨折 自我效能感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晚期肝癌患者疼痛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某医院的245例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疼痛自我效能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晚期肝癌患者疼痛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245例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评分为(2.34±0.32)分,其中得分最高为症状应对自我效能维度[(2.46±0.38)分],得分最低为躯体功能自我效能维度[(2.25±0.3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收入、学历、医疗付费方式、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的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呈负相关(r=-0.331,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学历和疾病不确定感是晚期肝癌患者疼痛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晚期肝癌患者疼痛自我效能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改善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水平。

  • 标签: 肝肿瘤 疼痛自我效能感 疾病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疲乏症状、睡眠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联合自我效能干预。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疲乏症状、睡眠质量及自我效能改善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放松训练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疲乏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改善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放松训练联合自我效能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疲乏症状,还可提高睡眠质量,提升自我效能

  • 标签: 放松训练 自我效能干预 肺癌化疗 疲乏症状 睡眠质量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自我效能的心理教育对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9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5例,将2019年1~3月收治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7~9月收治的2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自我效能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以及负性情绪。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的心理教育,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并缓解其负性情绪,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教育 自我效能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远航个体晕船认知信念对晕船发生及等级的影响。方法采用晕船自我效能量表、自我控制感量表、晕动病Graybiel等级记分法对2014年9月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长远航(4个月)任务的201名船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晕船自我效能是长远航任务人员晕船发生的原因之一(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Graybiel各等级人员组间晕船自我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晕船自我效能越高,晕船反应等级越低。而自我控制感这一因素对晕船发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提升晕船自我效能信念,可为长远航个体晕船提供一种心理学防治方法。

  • 标签: 长远航 自我效能感 晕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小脑桥脑角肿瘤(CPA)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CPA肿瘤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2019年1~12月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设为A组共40人,2020年1~12月应用心理干预模式设定为B组,共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后A组SDS及SA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应用心理护理后B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低于A组。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无差异;干预后B组GSE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失眠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项QOL-C30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CMQ量表面对评分低于B组,回避及屈服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CPA手术患者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PA肿瘤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现状与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从事护理工作的36名护理人员,探究其基础资料、自我效能现状与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对自我效能现状与职业获益感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该院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总评分为(27.78±4.83)分,且低、中、高水平人数分别为3名、21名及12名,分别占总数的8.33%、58.33%及33.33%,其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23.22±3.72)分,其中以良好护患关系维度均分最高,为(3.91±0.95)分,但与其他维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与各维度职业获益感及总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307,0.570,P<0.05)。结论该院儿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现状及职业获益感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两者呈正相关,因此,应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效能,促进其职业获益感的提高,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儿科护理人员 自我效能感 职业获益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ERAS)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康复及自我效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试验组则予以ERAS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恢复指标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24 h、48 h、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一般自我效能评定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Rosenberg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干预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护理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4所地方高校441名思政专业大学生,采用专业认同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以及学业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并使用AMOS 24.0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以及采用Boo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思政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得分为(3.854±0.515)分,学业自我效能得分为(3.496±0.426)分,学习投入得分为(4.900±0.899)分。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r=0.658,P<0.01),专业认同与学业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735,P<0.01),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r=0.756,P<0.01)。学业自我效能在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0.266,95%CI=0.178~0.404 ),占总效应的63.64%。结论专业认同可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也可通过学业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学习投入。

  • 标签: 专业认同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感 思政专业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潜在类别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不同类型群体实施相关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scale of regulation emotional self-efficacy,SRESE)和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对4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描述统计,数据整理;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以探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潜在类别,并使用修正BCH法探讨不同类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可分为"高表达积极低管理消极情绪效能型"、"低情绪调节效能型"和"高情绪调节效能型"3个潜在类别,分别占所有大学生被试的30.3%,22.3%和47.4%。3个类别在社交焦虑上具有不同表现,其中"高表达积极低管理消极情绪效能型"[(48.66±0.75)分]和"低情绪调节效能型"[(48.05±0.97)分]在社交焦虑得分较高,两者社交焦虑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62)。而"高情绪调节效能型"在社交焦虑上得分较低[(45.29±0.56)分],与前两个类别的大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2.30,均P<0.05)。结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存在3种不同潜类别;不同类别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存在不同社交焦虑,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水平,降低社交焦虑。

  • 标签: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社交焦虑 潜在剖面分析 回归混合模型 潜在类别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的10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共情能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调查,分析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一般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结果106名临床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总分(149.38±21.03)分,共情量表总分(108.89±16.32)分,GSES得分(24.31±5.17)分。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7、0.569,P均<0.001),共情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518,P<0.001)。结论临床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三者呈正相关,提示应该加强对临床护士的培训及管理,促进其各项能力水平的提高。

  • 标签: 护士 医学叙事能力 共情能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幸福疗法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疲乏和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化疗的76例成年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幸福疗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化版癌症疲乏量表和汉化自我管理效能量表评价疗效。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维度得分和疲乏总分分别为(7.64 ± 3.63)、(7.28 ± 1.60)、(5.19 ± 1.24)、(20.11 ± 3.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7 ± 3.52)、(8.76 ± 2.60)、(6.08 ± 1.62)、(24.41 ± 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07~4.689,均P<0.05);试验组正性态度、缓解压力、自我决策维度得分和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分别为(57.56 ± 9.72)、(40.11 ± 5.99)、(12.17 ± 1.95)、(109.83 ± 11.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54 ± 10.80)、(36.70 ± 7.62)、(10.86 ± 2.10)、(98.11 ± 1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19~3.856,P<0.05)。结论幸福疗法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疲乏程度,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

  • 标签: 幸福疗法 白血病 化学治疗 疲乏 自我管理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幸福疗法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疲乏和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化疗的76例成年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幸福疗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化版癌症疲乏量表和汉化自我管理效能量表评价疗效。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维度得分和疲乏总分分别为(7.64 ± 3.63)、(7.28 ± 1.60)、(5.19 ± 1.24)、(20.11 ± 3.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7 ± 3.52)、(8.76 ± 2.60)、(6.08 ± 1.62)、(24.41 ± 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07~4.689,均P<0.05);试验组正性态度、缓解压力、自我决策维度得分和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分别为(57.56 ± 9.72)、(40.11 ± 5.99)、(12.17 ± 1.95)、(109.83 ± 11.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54 ± 10.80)、(36.70 ± 7.62)、(10.86 ± 2.10)、(98.11 ± 1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19~3.856,P<0.05)。结论幸福疗法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疲乏程度,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

  • 标签: 幸福疗法 白血病 化学治疗 疲乏 自我管理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情绪调节法对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以增强情绪调节为主的情绪调节法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医学应对问卷(MCMQ)、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CMQ评分中的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12.25±2.15)分、(13.07±1.4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4±2.18)分、(15.57±1.84)分,面对评分为(17.69±2.41)分,高于对照组的(15.34±2.27)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9、6.386、4.259,均P<0.001)。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为(32.36±3.97)分,高于对照组的(27.21±3.71)分(t=13.763,P<0.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4.44%(3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9,P<0.001)。结论在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强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提升其自我效能,对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疾病,女(雌)性 情绪 应激,心理学 感染 阴道炎 宫颈炎 盆腔炎 子宫内膜炎 自我效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2月至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科选取156例进入周期的IVF-ET女性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the Emotional Regulation Self-efficacy Scale,RES-C)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调查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和睡眠质量,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56例IVF-ET患者的低睡眠质量检出率为44.9%(70/156),显著高于正常人(13.20%~33.92%);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不孕年限、是否重复周期等与低睡眠质量相关(P=0.004,P=0.013,P=0.014,P=0.007,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得分(38.51±8.74)低于常模(45.08±6.96)(t=-9.360,P<0.001);PSQI总分(7.56±1.81)显著高于常模(2.52±1.60)(t=16.076,P<0.001),除催眠药物该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564,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不孕年限和年龄对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结论行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偏低,临床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情绪调控的能力,切实改善其睡眠质量,以期达到更好的助孕治疗结局。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滕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初产妇86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以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入选初产妇4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入选初产妇43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入院待产至产后4个月。比较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产后第1、6周及第4个月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产前(P<0.05);观察组产后第1、6周及第4个月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1、6周及第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纯母乳喂养率,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状况。

  • 标签: 自我效能感理论 综合护理 初产妇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支持感在男护士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2月选择山东省2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766名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766名男护士组织支持感总分为(44.05 ± 9.31)分,条目均分为(3.38 ± 0.72)分,一般自我效能总分为(26.19 ± 5.65)分,条目均分为(2.62 ± 0.57)分。766名男护士组织支持感在神经质、开放性2种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分别为21.71%、10.19%,组织支持感在宜人性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766名男护士的组织支持感和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组织支持感在男护士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人格特质与一般自我效能之间起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给予男护士更多的组织支持来改变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从而提高男护士的自我效能水平。

  • 标签: 男护士 人格特质 组织支持感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护人员的求助效能与社会救助意愿,为提升医护人员心理资源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防治方针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医护人员进行网络在线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 136份。其中,有效问卷1 9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0.82%。采用《疫情下的求助效能与社会救助意愿问卷》调查医护人员求助效能和助人意愿。用频数和率(%)分析医护人员求助效能和社会救助意愿总体情况,不同人口学变量间差异用χ2检验。结果1 940名医护人员中,有18.81%(365/1 940)医护人员不知晓该如何获得合适的心理援助。与低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医护人员具备网络信息查询能力、知识资源的占有能力、谣言和实情的辨别力和获取合适的医学帮助交通感的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具备积极配合政府行动的意愿、维持社会稳定的意愿、义务工作从事意愿的比例分别为99.43%(1 929/1 940)、98.81%(1 917/1 940)、97.11%(1 884/1 940)。结论医护人员求助效能和社会救助意愿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心理、社会和人文关怀等资源的支持。

  • 标签: 公共卫生 医务人员 心理学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求助效能感 社会救助意愿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支持感在男护士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2月选择山东省2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766名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766名男护士组织支持感总分为(44.05 ± 9.31)分,条目均分为(3.38 ± 0.72)分,一般自我效能总分为(26.19 ± 5.65)分,条目均分为(2.62 ± 0.57)分。766名男护士组织支持感在神经质、开放性2种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分别为21.71%、10.19%,组织支持感在宜人性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766名男护士的组织支持感和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组织支持感在男护士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人格特质与一般自我效能之间起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给予男护士更多的组织支持来改变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从而提高男护士的自我效能水平。

  • 标签: 男护士 人格特质 组织支持感 自我效能